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2012-10-11 09:25颜花花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汤剂结肠炎灌肠

曾 志 颜花花

1.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内一科,广东韶关 512026;2.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功能检查科,广东韶关 512026

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曾 志1颜花花2

1.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内一科,广东韶关 512026;2.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功能检查科,广东韶关 512026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7.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药汤剂;西药;灌肠;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直肠、结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1]。以慢性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症状,多反复发作。单纯西药治疗只能控制疾病的急性发作,减轻症状。笔者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经肠镜确诊为慢性结肠炎的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6~68岁,平均(42.5±3.9)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3.8±1.9)年;根据肠镜所见,将病情程度分为:轻度(以黏膜充血水肿为主)18例,中度(以黏膜表面渗血为主)46例,重度(黏膜面溃疡形成)16例。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嘱患者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稍微垫高臀部,将导管缓慢插入患者肛内,然后缓慢灌入38℃左右药液150 mL。试验组采用中药灌肠(黄连30 g,黄柏30 g,白头翁25 g,土茯苓20 g,薏苡仁30 g,吴茱萸20 g,白芨20 g,白花蛇舌草20 g,败酱草25 g,煎取150 mL),并在汤药中加入甲哨唑0.5 g、庆大霉素8万U。对照组仅在38℃左右的150 mL温水中加入甲哨唑0.5 g、庆大霉素8万U灌肠。1次/d,14 d为1个疗程。灌肠完毕,嘱患者左侧位卧床休息,灌肠药物应保留2 h以上。两组患者均连续灌肠2个疗程后复查电子结肠镜、结肠黏膜活检及大便常规,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2-3]

临床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化验正常,电子结肠镜及结肠黏膜活检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化验正常,纳食增加,电子结肠镜检示黏膜炎症病变明显好转,结肠黏膜活检示黏膜炎症明显减轻。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大便化验正常,纳食好转,电子结肠镜检示黏膜炎症好转,结肠黏膜活检示黏膜炎症变化不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样本率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的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免疫异常、感染、氧自由基损伤、遗传、环境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在祖国医学里,慢性结肠炎属于“泄泻”范围,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蕴结肠中,日久不化,酝酿成毒,损伤肠壁脂络,血热互结,发为脓血下利。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西医大多给予甲硝唑、庆大霉素、氟哌酸、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但单纯西药治疗只能控制其急性发作,减轻症状,且易反复,而单纯中药治疗则显效较慢。因此,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果表明中药汤剂配合西药灌肠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灌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中药方剂以黄连、黄柏清热化湿,白头翁、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薏苡仁健脾止泻,吴茱萸温中散寒、除湿,白芨收敛止泻,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健脾止泻之功。此外,现代药理学还发现,黄芩、黄柏有较广的抗菌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白芨除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外,可在溃疡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黏膜再生,并可以抑制肠道的蠕动。同时,加用西药甲硝唑、庆大霉素可抗菌、消炎、抗感染,促进肠道溃疡愈合,减轻临床症状,且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灶,吸收更加完全、彻底。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能有效地改善症状,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灏珠.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7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2.

[3]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 [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6):354.

R574.62

B

2095-0616(2012)03-139-01

2011-12-15)

猜你喜欢
汤剂结肠炎灌肠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栀子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