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林林
近几年,剖宫产术应用率逐年上升,如何加强护理质量,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及临床疗效成为广大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我院依据文献,加强剖宫产术围术期心理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满意率,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年龄为22-35 岁,平均年龄(25.8 ±4.2)岁;孕周为38-40 周;所有产妇经检查身体均健康;其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31例;初中以下文化1例,中专及高中14例,大专21例,本科及以上文化22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产妇有妊娠方面疾病或妊娠期并发症状。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产妇入院进给予热情接待,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产妇性格、孕次、家庭情况等信息;认真听取产妇疑问,并给予有效回答;详细讲解剖宫产术的方法、特点及优势,消除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强调主观因素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患者手术信心,及生产安全感。
产妇住院期间,每日至少两次与产妇或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产妇目前的心理状态情况,发现问题时给予疏导。手术时要保持手术室安静,尊重、关怀产妇,护理人员适时询问产妇的状态,给予眼神等非言语性鼓励方式。
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及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妇产后泌乳量、产妇术后排气时间及排尿情况等,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
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0级为无痛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微疼痛;Ⅱ级明显疼痛,但要忍受;Ⅲ级剧烈疼痛,不可忍受。患者产后出血量采用盆接法及称重法评测,产后2小时出血量大于工等于400ml产产后出血量诊断标准,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例数/例数×100%。根据新生儿Apgar评分判断窒息度,出生后1分钟内评分,如新生儿出现异常,则持续操作5分钟以上。产妇产后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为少;基本可满足需要为中;满足且有剩余为多。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分级情况对比,Ⅱ级产妇例数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1;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妇产后泌乳量、排尿情况,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详见下表2;两组产妇术后排气情况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排尿情况,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详见下表3。
表1 产妇疼痛程度分级对比情况表(%)
表2 两组产妇出血率,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妇产后48小时内泌乳量对比
表3 两组产妇排气情况及排尿情况对比
近几年,剖宫产手术的使用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护理质量影响手术的临床效果剖宫产术对产妇而方,是一种心理刺激,产妇易引起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1-2]。本组研究采用心理干预调节的方法,消除患者负面心理。
本组研究中,针对产妇围产期不同的时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主要通过产前讲解治疗方法,打消恐惧心理,产中保持良好的术中环境,产后树立孕育自豪感等方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产妇产前恐惧、焦虑来自于对手术方式、方法、疗效认识不足,向产妇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及疗效,术中创造良好的手术氛围,防止外界噪音干扰,有助于减少心理负担。经本组心理干预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度较高,且疼痛程度、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泌乳量、自主排尿情况等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心理干预可促进产妇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促进身体康复。
1 蒋红玲.对剖腹产产妇心理干预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2):82-83.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