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2012-10-10 00:52刘国庆张宏亮
中小学电教 2012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评价课程

☆ 刘国庆 张宏亮

(老河口职业技术学校,湖北老河口 441800)

一、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目标

评价的目标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为目标,从学生、教师和课程内容这三方面出发,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实现一种动态评价。通过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

(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

认识教育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在现实中应用规律。其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要相信只要我们找到因材施教的办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人才。

2.学生是独特的人

首先,学生是完整的、有感情的人,不是学习的机器,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其次,是认识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表现又反映在不同方面,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因材施教。

3.学生是独立的人

信息技术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告知学生现成的结论。

正因为如此,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一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从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要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天使。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下课程观的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是通过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其特点是:

(1)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

(2)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3)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

(4)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要周期性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引进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形成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机制。

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现状分析

(一)评价认识上的“缺位”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仅是教学辅助课程,还不是主课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使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成为“摆设”、“花瓶”。

(二)评价方法上的“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在评价中存在两种极端形式:一是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特点——实践性,而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式以传统的考试为主;二是简单地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是学习上机操作,进行单纯的上机操作考试,两种极端都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三)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

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主要表现为:(1)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2)重定量分数鉴定,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轻定性情感分析,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3)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对教学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存在以上的“缺位”、“越位”和“不到位”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机制,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建立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目的。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与考试有着本质上区别:在指导思想上,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或建议,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在方法和技术上,评价不只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相结合;在主体上,评价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个体,而且可以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等;在对象和范围上,评价从知识掌握程度检查,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一)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改变原来学生评价中单一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改革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让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和能力,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通过评价反映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中表现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状况,充分发挥评价激励、诊断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根据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目标,学生评价办法注重评价内容的有效性、评价手段与方法的科学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可用性。通过评价程序与环节的管理,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制度,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使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建立在真实、有效的基础之上。

1.评价要点

(1)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强化评价的发展性导向功能。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交往合作和探索过程的考察。

(3)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学”信息技术、“做”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技能及逻辑思维能力。注意考查学生是否善于思考勤于提问,是否能自己“创造性”地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是否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是否乐于合作、交流,愿意采纳别人意见;是否大胆提问,勇于创新。

2.评价方法

(1)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对学生的评定,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书写情况、作业情况及是否认真检查等情况)、学习方法及合作状态等情况。

(2)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查,仅凭期末考试,是无法完整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我们要综合期末考试与平时测查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除了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等级”或“分数”。还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如:“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是否认真,作业情况如何”,“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

(二)对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它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导向作用,研究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就要在“导向”二字上下功夫。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大多局限于通过考试,检测出信息技术教学成绩的高低。这种评价机制,只能比较出教学效绩的孰优孰劣,很难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评价机制,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它由三个板块组成: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教学督导、信息技术教学效绩。这是一个三维的评价机制。

1.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做定性评价的具体内涵。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四句话”:以学为主,师生互动,教辅结合,优差并重。贯彻这一理念的操作手段是“八个字”:两率、两案、两题、多辅。评价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首先,要评价他是否按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贯彻教学理念的“八个字”,都是可查、可考、可评的,根据对“八个字”的考评情况,给出一个教学价值指数,作为最终量化评价的一个数据。价值指数控制在1-10。

2.信息技术教学督导

信息技术教学督导集中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观察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这一过程,了解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包括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对信息技术教材的准确把握能力,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教风教态等。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督导,给出一个信息技术教学素质指数,作为最终量化考评的另一个数据。素质指数也控制在 1-10。

3.信息技术教学效绩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效绩,我们目前可以把它简化为考试成绩。但不是一次考试的成绩,而是相邻两次考试之间的推进值(正或负),把推进值作为评价的着眼点。这样,对学生来说,考试之后就有两个成绩,一个是他的卷面成绩,一个是他这一阶段学习状态的推进值,卷面成绩加推进值,就是他本次考试的总成绩。这一总成绩对学生与家长来说,就不单单是一个分数,还包含着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状态。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效绩按下面公式核算:

教学效绩=全班平均成绩+平均推进值+全班平均成绩×价值指数%+全班平均成绩×素质指数%

假如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教班级平均成绩为85分,平均推进值为正3,价值指数为6,素质指数为7,这位教师的教学效绩就是:

这一计算教学效绩的办法,是从高中已经实行的“标准差”发展而来,只不过计算起来更便捷一些。

在这里说明三点:

(1)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分数,对教师来说,除考试成绩外,要把教学理念、教学素质作为评价因素;对学生来说,要把阶段性的推进值作为评价因素。这样,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要让每个教师都明白,教学理念和教学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绩。要想提高教学效绩,就必须创造性地按“八字”方针进行教学,就必须下大气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建立三维评价机制是绝对必要的。

(2)价值指数与素质指数,都是动态指数。至于指数值到底定为多少,大家可以充分讨论。

(3)这种评价办法只用于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或者只用于期末考试。

四、总结

信息技术评价机制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使信息技术课程避免成为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我们着力发展的是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力图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其核心是“提高信息素养”。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各种主客观因素继续影响课程的发展,评价机制如何适应发展变化仍需我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关注。

[1]阮先会.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2.

[2]熊丽丽.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6).

[3]叶云霞,叶海玲.高等教育实践评价机制的成因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8,(12).

[4]吴兴华.试论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J].教育与职业,2008,(23).

[5]张瑞.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8.

[6]林德全.论课程评价多元化的若干关键问题[J].天中学刊,2006,(4).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评价课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