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高中生挫折承受力对比分析

2012-09-27 12:02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2年6期
关键词:逆商挫折高中生

高 力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甘肃 兰州 730030)

一、引言

高中生在这个特殊年龄段正处于心智发育接近成熟的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这一阶段他们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易带有社会与文化的烙印,也即人格特征。

人格是人适应环境过程中表现出来正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一个人独特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既表现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的不同,还具有意识倾向性,体现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方面。人格的健全与否会影响到一个人自身的行为和认知。研究表明,人格在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作用,有时候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当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人际沟通受到阻滞,致使成就感、安全感荡然无存,就会产生一种重要的心理反应——挫折感,表现为消极情绪,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悲观、忧郁,甚至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为了准确表达一个人的承受挫折能力,美国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提出“挫折承受力”这一概念。他给挫折承受力下的定义是“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一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挫折承受力的定量表达就是“逆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部主任萨托拉斯提出三条精神健康标准,其中一条就是“能够经受生活的挫折及时地调适自己的情绪,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有效地改造环境。”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许多人的心理问题就是由于遭受挫折而又不能很好地排解和调适造成的。增强挫折承受力,是获得对挫折的良好适应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培养挫折承受力对精神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高中学生,在校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应试压力很大;在家里他们又多为独生子女,被全家捧为掌上明珠,生活上更是备受呵护,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相对薄弱,很容易在生活学习中心理上受到伤害、遭遇挫折。而中国社会、学校、家庭在教育中更多地强调“要成功”、“如何成功”,而对“失败了怎么办”、“遭受挫折后如何再次站起来”等问题指导甚少。因而在遭遇挫折后常常是不知所措、深受打击,轻者闷闷不乐、不思进取、意志力颓废;重者产生攻击性、逃亡性、固执性甚至报复性行为。

针对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有一些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中50%以上有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中10~20%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敌对、偏执、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忧郁等症状,且普通班比重点班学生存在更强的强迫、忧郁、偏执等症状。[1-4]研究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点应以“主观意向”、恋爱、性教育、与父母老师的关系等为教育重点,以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有效增进心理健康,更好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青少年挫折承受力研究方面,肖刚分析了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强调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正确心态和预防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挫折教育要通过思想教育、教师引导、创设情境和心理咨询等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培养意志,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5]程刚等更进一步对“90后”提出了应对挫折的心理预防法、成功激励法、相对优势法、环境感染法、双边配合法、逆境训练法、目标转移法、情感释放法和目标引导法等“九法”。[6]杜以昌等分析了青年学生受挫后的行为表现,研究了青年学生产生挫折表现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青年学生受挫能力的途径和方法。[7]

如前所述,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程度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熏陶有密切关系。刘俊对中美文化的差异进行了从深层到表层的研究,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哲学实质是在该民族的全部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为该民族所独有的世界观,是对人与文化的存在所做的认识论研究,是从认识论和价值观两个方面确定的本质及其思维真理性的哲学体系。[8]陈磊等指出:中美两国由于历史、宗教、民族性格和其他一些原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时间取向。中国文化是过去的时间取向,人们敬畏过去,认为现在社会只是过去黄金时代退步的缩影,相反,美国文化是未来时间取向,相信未来更加美好。[9]席欢明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中美文化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文化对社会结构及其稳定性有重要作用。[10]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们已经在中国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挫折教育及中美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与研究,并在这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以上研究只是对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研究,未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探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挫折感及挫折承受力的差异及成因。本文将以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通过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联系相关理论,从中美两国文化背景差异比较入手,对比研究了中美两国高中生挫折承受力的不同以及产生差异原因,并对改进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议。

二、资料与方法

本文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所选的量表有SCL-90量表及AQ逆商测试表。

本文数据收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甘肃省兰州一中及美国加州圣克鲁兹高中的学生进行量表发放调查。对圣克鲁兹高中学生的调查,发放SCL-90量表105份,收回可用量表90份,其中男生41份,女生49份;发放AQ逆商测试表108份,收回可用量表93份,其中男生45份,女生48份,两种量表回收份数男女比例都相对均衡。对兰州一中学生的调查,发放SCL-90量表100份,收回可用量表95份,其中男生46份,女生49份;发放AQ逆商测试表110份,收回可用量表95份,其中男生44份,女生51份。

三、调查数据对比分析

(一)中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对比分析

表1为兰州一中95名高中生SCL-90量表人数统计表。从表1可见:95名高中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与偏执这五个因子测试结果呈阳性的人数明显比呈阴性的人数多,说明兰州一中学生在这五个方面存在轻度不良反应的人数较多,而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三个因子在测试结果呈现明显不良反应的人数较多。

表2为圣克鲁兹高中95名学生SCL-90量表人数统计表,从表2可见:95名高中生在躯体化、抑郁和敌对三个因子上测试结果呈阳性的明显比呈阴性的偏多,说明在这三个因子上存在轻度不良反应的人数较多,而在敌对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测试结果显示存在明显不良反应的人数偏多。但从整体水平来看,圣克鲁兹高中的被调查者心理状态正常,大部分学生存在轻度不良反应或不存在不良反应。

表1 兰州一中高中生SCL-90调查表因子分各分数段人数及所占百分比

表2 圣克鲁兹高中生SCL-90调查表人数及所占百分比

表3 中美两国高中生SCL-90调查表各因子平均分比较

表3为兰州一中与圣克鲁兹高中SCL调查表各因子平均分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圣克鲁兹高中学生在躯体化、敌对及恐怖三个因子平均值高于兰州一中学生,而兰州一中学生在其他六个因子上略高出圣克鲁兹高中学生一些。两校调查所得数据的标准差差距不大,大部分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0.6~1.0)之内。

(二)中美高中生AQ逆商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表4为两校AQ逆商测试表所得数据的分布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兰州一中90名学生的逆商值在国际标准之下的共有80名,累计百分比为88.9%,高于国际标准的有10名,占总人数的11.1%,所以兰州一中高中生高逆商者与低逆商者数量均不多,大多数人处于90~144这个区间,属于中等水平。圣克鲁兹高中90名学生的逆商值在国际标准之下的有68名,累计百分比为85.5%,而高于国际标准的有22名,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4.5%。这样的比例说明圣克鲁兹高中学生的逆商水平较高,分布在中等水平和高水平区间的人数均较多,故此学校学生逆商处于中上等水平。

表4 两校高中生AQ逆商测试调查表数据分布

表5描述了两校高中生的AQ逆商测试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兰州一中高中生对逆境的控制力较好,但总结一个逆境发生的起因与责任能力不高,而一个逆境对高中生的影响范围中等,所持续的时间长度中等。90名高中生逆商数值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44.2。圣克鲁兹高中生对逆境的控制力较好,也能控制逆境对其的影响范围。寻找逆境发生的起因与责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逆境影响持续时间长度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圣克鲁兹高中学生的逆境商数平均值高于国际平均值,其逆商水平较为良好。

表5 两校高中生AQ逆商测试调查表数据描述

表6为SCL-90量表与AQ逆商测试表所得数值的信度分析,使用了SPSS分析软件对所收回的所有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的测评。所得克隆巴赫系数均在0.7~0.9之间,可信度较高,表明所得数据可以使用。

表6 两校高中生SCL-90量表及AQ逆商测试表数据信度分析

四、研究分析与结论

(一)中美文化背景差异比较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待人接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文化相对东方文化是偏物质的。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这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导致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由此带来了西方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而在几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日益强大,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对物质也是更加的崇拜,因此形成了一个重商主义的社会。

依靠物质发展起来的西方人对人类及世界进行了思考,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价值理念。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使学者们重新学习古希腊的文学、历史及神学思想,而其指导思想则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人们追求平等、自由、独立,他们认为尊重个人自由的权利的言行才是礼貌的。其礼貌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协同。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美国文化更加重视个体与个人价值。在美国社会中个体主义文化盛行,强调自我和个人的成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松散,相互依赖程度较弱。美国文化崇尚独立进取,重视平等条件下的“自由”,这就使美国人从小便养成独立奋斗、不依赖父母的习惯,形成了善于在逆境中不气馁、看准目标孜孜以求的性格。

(二)中美学校教育文化比较

中美两国的教育文化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在美国,中学的课堂教学不特别关注知识的难度和数量。教育者更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关注每一个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并且老师们也格外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学校课程并不按班分配,而是让学生在其指导员帮助下,安排出一份最适合自己的课表。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出个性鲜明、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很多时候,知识教学在美国中学教育中并不是主要的目标,它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促进思维和能力发展的载体。而在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挑战也会遇到失败,但也提高了创新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在校指导员多为非硕即博的心理学专家,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心理援助。因此,美国教育的关键在于以知识学习为手段,侧重于培养可以普遍迁移的能力。

而中国高中教育则十分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我们常把高中教育称之为“基础性教育”。基础教育是人在未来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在中国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中,“基础”是指“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我们把人在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定位为扎实的“知识体系”,所以中国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另一方面,多数中国高中的心理教育体系不完整,往往一所学校仅配有一个心理咨询室及一位心理辅导员,一些学生甚至都不了解学校是否提供心理咨询援助。

(三)中美家庭社会教育文化比较

家庭与社会教育对高中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父母的言行与思想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开放式竞争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都为学生自由发展提供了空间,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知识,在学校之外则应该参加更多能够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活动。同样的,整个美国社会都提倡高中生做临时工或义工。据本人实地考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二类城市(如加州圣克鲁兹市)中就有不下20个义工组织,而各大商场超市也有专门为高中生提供的职位。这为高中生提前认识和走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文化保守而传统,且应试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学习成绩好,一切都好”的观念在家长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家长的眼中只有孩子的分数,孩子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当今社会的家庭模式趋于统一,即4-2-1家庭模式。自然而然,这个孩子就成了家庭的核心。尽管这样的家庭模式使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变高了,更利于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但传统观念及家长对自己独生子女的疼爱使得他们无法正确地引导孩子,反而更多地让孩子只注重学习,然后帮其扫清一切与学习无关的障碍。中国中小型城市中针对高中生的志愿者活动几乎没有,这也间接地阻碍了高中生对社会的初步认识。

(四)中美高中生挫折感与挫折承受力对比分析

1.学习挫折分析

无论是中国高中生还是美国高中生,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学习的过程,遇到学习挫折则是必不可少的。在美国,上学只是高中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美国人认为15~18岁这个年龄是了解世界、学习本领的好时机,而并非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美国高中生的书本学习与中国高中生相比要轻松很多,而他们学习的知识难度也比中国高中生低很多,所以其所承受的学习挫折也就会少很多。从AQ逆商测试表(表2)的结论来看,美国高中生除了控制力与中国高中生得分相近,其他三个方面得分均高于中国学生。而SCL-90测试表中美国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这四个因子中阳性项目数均少于中国高中生。美国学生遇到的学习挫折常与能否拿到学分及GPA(平均成绩点数)有关。通过AQ逆商测试表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学生的起因与责任归属和影响范围这两个模块得分明显偏高。这说明大多数美国学生在遇到这方面问题时,所感受到的挫折感不是很强,他们的知识体系告诉他们,一旦遇到问题,应首先面对问题并自己着手解决。解决过程中若遇到困难应求助于老师、家长或同学以帮助他们。他们并不因此感到羞愧或难堪,反而将其看作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步。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高中生的挫折承受力普遍较高,由挫折而产生的侵犯与倒退行为并不很明显。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15~18岁的青少年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学习知识是对其智力的开发与良好的利用。正因为这一观点,中国学生所学的知识其难度也是遥遥领先于国际水平。从AQ逆商测试结果中可以发现,中国学生除了在控制力方面得分与美国学生持平,其他三个方面得分均低于美国学生。结合SCL-90表中中国学生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与偏执这四个因子中阳性项目数偏多的事实,我们可以知道中国高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高难度的学习。这样的高难知识给学生带来的挫折感十分的强烈,很容易给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一旦成绩不好,大多数中国学生心中会主观地产生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抑郁和焦虑也因此而产生。自卑心理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挫折承受力的下降,而由挫折所引发的侵犯与倒退行为则会相应增多,表现为偏执、急躁、自卑,更有甚者会变得偏激与叛逆,反抗家长,反抗老师,最终连同学朋友都无法正常与之相处,变成一个被孤立的人。

2.社交挫折分析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高中生所遇到的社交挫折主要有交往挫折与情感挫折。交往挫折指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感到不适、惶恐、害怕与人接触的情绪。学生常常将这种挫折归因为自己的无能。情感挫折又可分为来自家庭、异性及朋友的挫折。家庭情感挫折主要由家庭突变与不和睦造成,异性情感挫折主要由早恋与追求爱情失败造成,朋友情感挫折主要由欺骗与背叛造成。

从SCL-90表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美国学生在抑郁、恐惧及敌对三个因子上阳性项目数偏多,但在AQ测试表结果中,美国学生的逆商水平较高。在美国,多数高中生在遇到社交挫折时首先会找人倾诉,这个倾诉对象有同学、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的指导员(school counselor)。尽管心情失落,但是在一番诉说之后总会有所好转,这个好转的时间段也通常较短。这也体现了美国高中生挫折承受力较强的特点。而由于多数美国学生的社交圈子广,遭受这种挫折的次数也较多,因此会出现抑郁、恐惧和敌对,但所产生的挫折感不强,因而持续时间都不长。等到他们心情平静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会主动找出问题所在,判断这类问题是否值得自己费心或寻找解决方式,他们通常不会让失落情绪困扰自己太久。少部分学生会由于情感受挫而出现一些偏激的侵犯他人行为,导致一些有害事件的发生,这类学生通常会交由学校或社会组织进行管理与心理援助。在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美国高中生对于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及问题有着较好的控制力。

在中国,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很注重自己的社交圈子,他们的圈子普遍较小,主要以身边的同学朋友为主。缺少社会经验的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很容易遇到挫折,所感受到的挫折感也较为强烈。从SCL-90表结果中可以看到中国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这三个因子阳性项目数较多,而AQ逆商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学生也不善于分析挫折的起因与责任归属,挫折持续影响时间也较长。一旦遇挫,他们则对社会及身边人产生不信任之感,变得无措,焦躁且不知如何解决问题。这里反映了中国高中生挫折承受力较弱的特点。少部分同学会将心中的不快与家长谈论,以寻求安慰与帮助,但几乎没有学生会愿意与老师说出心中的不快。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将一切藏在心里或与亲近的同学讨论,而如果自己的不愉快没法得到朋友的理解与安慰,则会产生孤独感并变得内心封闭,产生挫折-倒退行为。

(五)原因分析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在这个时期,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美国的教育重视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这正如他们尊重个人主义与个人利益至上的传统文化一样。个人利益并不是说自私,而是指一个人应得的权利与利益,以及对每个个体的能力的肯定与赞扬。在学校中,每一个学生的课程都是由其个人的指导员按每个学生的喜好与特点而设定的,十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美国校园指导员常说的一句话则是:“My job is to make you happy.”即我的工作就是让你感到快乐。这种有针对的安排课程可以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中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快乐,学生也更乐意钻研这一门知识,学会独立思考与创新。更重要的是,在钻研一门学科时,遇到困难必不可少,而由于这种学习完全是学生自己的选择,他们则更愿意接受挑战,并学会应对挫折的解决办法。由于学校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产生自信,并同时学会尊重他人。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来看,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对自己进行肯定,这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与自己所应承担的任务,这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有重要作用。

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社会,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存在差异。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汇集了全世界来自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大洲的人民,这也造就了美国独特的多元文化,而消除敌意让大家和平而包容地生活在一起成了美国教育者十分重视的工作内容。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学会包容和理解他人便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这样的包容思想在美国学生与人交往过程中遇到挫折时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首先它可以化解学生心中的不快,使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而学校也常教导学生要尊重不同的人独有的特点,并在遇到矛盾时首先分析自己的错误,然后努力改正。所以当学生遇到社交困难时,会选择试着理解他人。这样一来,就已将问题解决了大半了。这同样也是减缓挫折感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在遭遇挫折后一次一次主动学习并解决问题后,他们的挫折承受力也得到了提升。美国学生在高中时期可在外做兼职工作,接触社会上不同的人群,丰富视野,并得到锻炼,这对他们处理社交挫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传统保守的文化与教育方式教导学生要尊师重教,含蓄内敛,而中国两千年以来所推崇的儒教思想崇尚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但对于现代学生来说,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教导他们为人谦虚好学的同时,也压抑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中国文化强调群体主义,认为个人只有依附在一个群体中时才有可能产生价值,这种依赖性文化使我们的高中生善于学习他人且乐于助人,希望能与伙伴共同进步,在努力进步的同时也不过分张扬。这些优点在学生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对他们会有很大帮助,但这并不能帮他们解决学习困难。群体文化的一个负面作用是让学生由于依赖他人而缺乏自信。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身上又背负着家长们太多的期待与愿望。这无形中给了中国学生很大的压力却又无法得到适当的调节,这种压力反应在生活中,就是抑郁,焦躁甚至是精神病状。作为15~18岁的高中生,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埋首于课堂书本可以为学生们带来知识的乐趣,但要完成建立自我同一性,找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并理解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学生们还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世界、关于社会的知识和思想,以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对我国高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高中教育不仅需要发扬重视知识教育的传统,帮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根据前述分析,本人认为我国高中教育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尊重个体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学校教育当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者首先应了解到学生与学生间是存在差异的,并对这种差异予以充分的认识与尊重。建立尊重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这里的尊重指给予学生其应有的权利,以客观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成绩及错误。尊重学生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可以避免在学习能力及生活能力上较弱的学生产生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自卑心理。

学校可以举行一些有利于挫折教育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成长过程中的挫折的人生意义,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正确对待所遇到的难题,并能较好地解决问题,以免我们不愿看到的情况发生。

第二,落实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及社会知识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与价值体系建立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真正落实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使我国高中的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社会应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了解社会,这样,学生们则更能理解挫折只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必经的考验,而正确应对挫折则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三,充分利用师资,让每个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挫折教育

学校直接管理学生的是班主任。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学校应该给每一位任课老师在其所任课的班级分配需要他们负责管理的学生,而任课老师的任务就是重点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状况,有问题及时反映和解决。任课老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开展挫折教育。这样既帮助班主任减轻了负担,也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教师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关注。

第四,加强心理辅导,聘请培养专业人员关注学生心理发展

学校应重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决不能让心理咨询室与心理老师成为摆设。学校定期组织对全校老师与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心理辅导。在对老师进行培训时,应加入学生可接受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和人格,从而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灵。

第五,鼓励自我展示,增强学生自信并合理发挥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学校应鼓励学生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对于校内的社团及其他学生组织,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尽可能让多数学生在众多组织中找到可以施展自己特长的位置。这样学生们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并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了自信心,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学生们会主动去解决或寻求帮助,把解决问题当作自己的责任,更相信自己,不会轻易言败,这对学校的课程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设立新型班委,及时发现学生的挫折阴影

在每个班级组织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任命他们为班级心理辅导员。通过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让他们学会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班级心理辅导员与普通学生一样都是同学,他们的关系也就比心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亲密一些,也更方便观察身边同学的心理状况。同学们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这些学生诉说,如问题严重可及时介绍给心理教师,这样就保证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帮助与治疗。

第七,注重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们遇到挫折时的处理方式通常会留给学生们深刻印象。学校应注意到家长对学生们的影响力,与家长沟通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或电话等方式,对家长就教育学生如何应对挫折展开讨论。在遇到挫折时,家长应给学生树立一个乐观勇敢的形象,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在学生处理挫折时,应予以鼓励但不直接帮助,用言语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解决眼前的困难,为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明白“遭受挫折不丢人,而依靠自己有效应对挫折才是骄傲”。

[1]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26-228.

[2]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27(2):153-160.

[3]苏维娜.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2,16(6):507-508.

[4]王民,纪圣师,万常玉.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3):194.

[5]肖刚.加强学生挫折教育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中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认识[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7):176-177.

[6]程刚,彭树行,周荡荡.90后青年挫折教育与能力提升的方法探析[J].科学与财富,2011,(3):167-168.

[7]杜以昌.挫折教育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1,(7):9-11.

[8]刘俊.从深层到表层的中美文化差异[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3):75-77.

[9]陈磊,王琳.从中美影视作品中不同的时间取向看中美文化[J].考试周刊,2011,(7):49-50.

[10]席欢明.由表及里:从社会结构角度看中美文化差异[J].文教资料,2008,(35):57-58.

猜你喜欢
逆商挫折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挫折使我更坚强
大学生逆商教育实施策略探析
挫折
培养孩子的逆商始于接纳
逆商:决定孩子人格完整和未来发展的关键
被忽视的“逆商”培养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