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

2012-09-26 02:45:26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导联高血压病心室

薛 辉

(山西省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12)

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

薛 辉

(山西省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12)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致左心室肥厚患者所引起的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8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测定,计算QTd、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以4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组QTd明显高于高血压左心室正常组(P<0.01);而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Q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引起QT离散度(QTd)增大,QTd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一种预测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参考指标,以便为该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

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病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性猝死发生率远高于高血压病左心室正常者。此种现象在近年来已受到广泛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是心脏性死亡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肥厚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死率常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升高。1990年,Day C P等[1]提出,QT 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指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中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近年研究表明,QTd反映的是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性和心电的不稳定性,代表心室肌的兴奋性恢复时间不一致的程度,或心肌不应期差的程度。目前有关QTd和各种心脏疾病之间的关系常有报道。本文旨在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及伴左心室结构改变时QTd的变化,并与其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此种变化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住院或门诊高血压病患者87例,其中男54例,女33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年龄(56±12)岁;排除电解质紊乱、房颤、束支传导阻滞、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影响QRS或ST-T的因素。所有被测患者均未服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根据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的结果,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38例,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49例。另选4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5岁~58岁,平均年龄(42.5±9.0)岁,体检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血压正常,无心、肺、肝、肾等疾病,心电图及X线检查均无心脏病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 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测定 87例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的42例健康成人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对胸骨左缘左室长轴的切面,获得左心室标准图像,用二维指导M型超声,取样线定位29区。测得舒张期左室的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厚壁度,连续测得3个心动周期并取其平均值。按Devereux公式计算出左室心肌重量,然后计算出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以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大于134 g/m2(男性)或大于110 g/m2(女性)作为左室肥厚的诊断标准。

左室心肌重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14

1.2.2 QTd测量方法 参照文献[2],以走纸速度为50 mm/s,振幅增益为10 mm/mV,进行12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测量患者12导联心电图上各导联的QT间期,连续测量大于等于3个心动周期,为了减少误差,要测得多导联数的Q-T间期,至少有8到10个导联能清晰地看到T波,T波的终点确定以T波回到T-P等点位线为准。在测量QT间期时,除外T波双峰、倒置、低平或伴有U波分界不清的导联。每一导联连续测量5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导联的QT间期,用最大的QT减去最小的QT间期即得到QT离散度(QTd)。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测量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组QTd为(68.69±10.86)ms,QTd 均大于 65 ms。高血压病左心室正常组 QTd为(38.26±13.21)ms,对照组 QTd 为(31.98±11.82)ms,QTd 均小于 50 ms,在正常值以内[2]。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组分别与高血压左心室正常组及其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的血压升高致使心脏持续处于超负荷状态,心肌纤维过度延长,心肌纤维化,心室扩张,引起左心室室壁和室间隔呈非对称性肥厚[3]。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者心性猝死的发生概率远高于高血压病左心室正常者的事实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国外学者研究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时,发现QT离散度与收缩压的高低和左室重量指数相关,近来国内学者研究,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与无左心室肥厚者相比,QT增加,说明高血压只有合并左心室肥厚才能引起QTd变化.且以得到众多研究证实,QTd测定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4]。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是心脏性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5],而这常常又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再次证明,与高血压左心室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病并左心室肥厚时QTd明显增大。其机制可能是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使心室结构重塑,心肌重量增加,肥厚的心室肌自主神经张力改变导致心肌内局部电位变化的不均匀分布,由于以上变化致使室壁运动幅度不一致,局部心肌细胞存在后除极,导致心室间各区域心肌细胞复极不均匀和延缓,促成QTd的增大。QT离散度能反映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在预测心率失常事件有较高的价值,在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也具有优势,用于评估心肌缺血和某些心血管病的预后。综上所述,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简便参考指标。由于QT离散度检测简单且无创伤性、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特点,易于推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事件的许多方面,因此通过监测高血压病患者QTd的变化,对预测危险性心律失常、筛选出高危人群,预防猝死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也可以为以后的对心血管方面的科研工作提供一项有效的参考指标。

[1]Day C P,McComb J M,Campbell R W.QT dispersion an indication of arrhythmia risk in patients with long QT intervals[J].Br Heart,1990,63(2):352-344.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全国心率变异性、倾斜试验及QT离散度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48-251.

[3]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11-856.

[4]吴宁.正确深入开展心率变异性、倾斜试验及QT离散度三项检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45-246.

[5]佘强,高大中,殷跃辉,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组织纤维化的血清指标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3):209-211.

Changes of QT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duced by Hypertension

Xue Hui
(The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f Taiyuan,Taiyuan Shanxi 030012)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QT dispersion(QTd)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duced by hypertension.Methods:12 leads ECG and UCG of 87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recorded.QTd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were calculated.42 healthy adults were as control group.Results: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QTd of patients i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norm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QTd(P>0.05).Conclusion:QTd i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duced by hypertension.To a certain extent,QTd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hypertension;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QTd

R541.3

A

1671-0258(2012)04-0060-02

薛辉,女,主治医师,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

2012-03-28

猜你喜欢
导联高血压病心室
关于《心电图动态演变为Aslanger 样心肌梗死1 例》的商榷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21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中国火炬(2014年6期)2014-07-24 14:16:34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