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芳,田梅枝
(1.山西省文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山西文水032100; 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太原030024)
山西省文水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原因分析
Analysis on Causes of Poor Control of Blood Sugar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in Wenshui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韩春芳1,田梅枝2
(1.山西省文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山西文水032100; 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太原030024)
目的:了解文水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为该县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40例患病半年以上且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既往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现场体检,然后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采用自身对照法随访其血糖控制情况。结果:440例患者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效率达100%,其中血糖控制满意者370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与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存在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不合理用药及医源性问题等有关。结论:健康教育、医疗条件和医源性因素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加强管理、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血糖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原因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的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的代谢性疾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还可促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致残和致死。目前我国公众糖尿病防治意识淡薄,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治疗不规范,或只重视药物治疗,忽视综合治疗措施,使病人血糖控制不良,达不到“糖尿病治疗控制目标”。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良好控制是抑制病情发展、防治并发症的关键。为了解我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为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44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病半年以上且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4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0例(43.18%),女250例(56.82%),年龄41岁~77岁,平均年龄57.1岁,病程0.5年~31.2年,平均5.6年。
参照《糖尿病防治方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参加调查者为从事专业工作3年以上的医生,实施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调查员按照统一的调查表,对入选的44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和相关的体格检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糖尿病病史;生活行为方式如吸烟、酗酒及盐、蔬菜、高脂类、高蛋白类、水果类等的摄入情况及运动情况等;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药物使用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血糖监测情况。然后寻找每一位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制定运动计划,控制体重、饮食,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等。半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并测空腹血糖,了解患者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三个月后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按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地区(ID-FWPR)2型糖尿病政策组所制定的“糖尿病治疗控制目标”[1],血糖控制不良标准为:FPG>7.0 mmol/L,2 h PG>10.0 mmol/L。
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各参数均数、标准差及比率。成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44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经过改善生活行为方式包括运动指导、饮食控制、超重者减肥并合理应用药物等综合治疗,3个月后440例病例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效率达100%,其中血糖控制满意者370例。治疗前后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 1。
表1 440例病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比较 (例)
2.2.1 糖尿病相关知识 知道血糖控制目标者80例,知道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者100例,知道糖尿病需控制饮食及运动治疗者且能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指导进行饮食运动控制者30例,知道糖尿病的危害性者160例,知道定期测量血糖的重要性者120例,知道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者230例,参加过糖尿病讲座者20例。
2.2.2 药物治疗 未严格遵医嘱服药共380例,不按医嘱自行购药服用者330例,不持续服药、减少服药次数及量者280例,有过自行停药史者110例。
2.2.3 生活行为方式 体重指数>24者320例,知道自己的理想体重者3例,有减少体重意向者170例,有正确的减肥计划者0例,喜欢咸食者310例,不控制脂肪摄入者290例,饮酒量每日>100 g者120例,吸烟量每日>20支者150例,不注重运动者390例,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者30例。
2.2.4 文化程度 文盲40例,小学120例,初中260例,高中及以上20例。
2.2.5 血糖监测 规律监测血糖者50例,平时很少甚至不测血糖者390例。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人类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病因也不相同。引起各类糖尿病的病因可归纳为遗传及环境因素两大类,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呈正性或负性参与以及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中饮食摄入过多和体力活动减少引起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流行的重要因素。而生活方式及药物的干预已被证明能有效地控制血糖[2]。有文献报道,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是 33.3%、27.2%、9.7%[3]。2 型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提高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促进早诊早治,开展患者管理,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及干预,发现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不遵从医嘱用药。大多数血糖控制不良者文化程度较低,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防治认识不足,不了解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在无症状时不主动就医,导致长期高血糖;正确服用降糖药物的依从性差,药物疗法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调查发现,血糖控制不良者对药物治疗存在诸多误区,对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或禁忌证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坚持用药,或只重视口服降糖药而排斥胰岛素,甚至盲目轻信广告宣传而随意更换药物品种,部分患者自动减药或停药;糖尿病病人需终身服药,由于服药时间较长及经济的因素,因此一部分病人出现难以坚持连续服药,不能按时服药,忘服漏服、不能自主用药等现象。(2)存在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如饮酒、吸烟、未控制体重、不能合理控制饮食、缺乏运动及不良情绪等。大部分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对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认识不足,不能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饮食控制,不遵从医嘱进行适度的运动。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导致患者情绪波动,使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升高,形成恶性循环。(3)不注重血糖监测。患者出于恐惧心理或经济方面的原因考虑而不主动监测血糖,使医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血糖的波动。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保证,坚持血糖监测对指导合理饮食和运动、治疗、观察药物疗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4)就医疗方面而言,由于医疗条件的差异,且医生日常工作繁重,医院对糖尿病病人缺乏专门的登记、管理,疏于随访;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未向群众普及相关知识,对不良生活方式未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等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重要原因。(5)医源性因素。基层医务人员普遍素质低下,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治疗目标认识不到位,对膳食及运动疗法缺乏科学的指导。尤其在农村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医生专业素质差,存在错误观点及认识不足,不能正确指导[4]。
综上所述,在我县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型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项目中,应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与提高对糖尿病的控制水平,对35以上的人群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筛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提高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另一方面,加强医疗机构对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动员全社会参与开展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预防与控制,通过行为干预,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对基层医师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从而大大降低患者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机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同时,在群众中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对社区居民开展相应的综合管理,以减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增进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1]亚太地区糖尿病政策组.2型糖尿病实用标准与治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suppl):60-69.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委员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3]武阳丰,谢高强,李营,等.中国部分中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8):564-568.
[4]杨波,李安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新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3):42-43.
R541
A
1671-0258(2012)04-0064-03
韩春芳,女,主管医师,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研究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