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宇,辛 力,李华琴,张冬颖,覃 数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400016;2.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医院管理办公室 400084)
某医院收治无主患者病因构成分析
刘浩宇1,辛 力2,李华琴2,张冬颖1,覃 数1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400016;2.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医院管理办公室 400084)
目的分析该院无主患者构成情况,为无主患者防治工作及完善医疗救助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病案登记的所有无主患者,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标准(ICD-10)进行病因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第1位的病因是乙醇中毒(n=12,32%);内科急诊(68%)比外科急诊(19%)病例更多(P<0.01)。慢性病比重大(n=11,占总人数30%,排除乙醇中毒后在内科疾病中占79%),男性比重大(n=33,89%)。结论控制饮酒、加强慢性病管理有利于减少无主患者。
无主患者;病因构成;医疗求助
无主患者主要来源于三无人员(无姓名、无身份、无医保)、弃婴、流浪乞讨人员、精神患者、在逃罪犯以及交通事故等,以前作为弱势群体受到的关注较少,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特别是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推动下,无主患者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1-2]。无主患者的特点是患有需要医疗机构专业诊断及治疗的疾病、需要医院垫付治疗费用、没有亲属陪护[3]。无主患者的救治工作涉及医院诊疗水平、手术责任担当、陪护人员聘用管理及资金等多方面问题,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议、对医院诊疗过程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4-5]。无主患者群体收治相对分散,每年收治的人数不多,不便于对其进行大规模研究,但呼之欲出的医疗救助等相关政策迫切需要相关研究支持。分析无主患者的病因构成,对无主患者的预防、对医院的诊疗管理、对卫生管理部门及地方政府医疗救助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有重要意义。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病案登记的所有无主患者共37例,男性33例(89%),女性4例(11%),男、女性别比8.25∶1.00。所有无主患者都是在该医院所在的行政区域发现的,其中群众发现后拨打急诊120送诊的有34例,群众发现后自发送诊的有2例,警察发现并直接送诊的1例。排除其他时间段的无主患者。
1.2 诊断标准 以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标准(ICD-10)为依据,以第一诊断归入统计。按ICD-10统计的第一诊断,根据疾病发生情况,把疾病分为内科急诊疾病、外科急诊疾病,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及精神病纳入慢性病统计[6]。
1.3 方法 汇总本院救治统计表、无主患者管理表和相关病历资料,对无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构成比/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采用Excel和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排前两位单病种的病因按ICD-10编码是乙醇中毒和高血压,其病例数和构成比分别为12例(32%)、6例(16%)。其中内科疾病26例(70%),外科疾病11例(30%),需要急诊处理的疾病有33例(89%)。如果按内科急诊疾病及外科急诊疾病来分,其中内科急诊疾病(n=25,占68%)比外科急诊疾病(n=7,占19%)更多(χ2检验,P<0.01)。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称慢性病)患者共11例,占30%,见表1。
表1 无主患者病因(按ICD-10编码)构成情况
续表1 无主患者病因(按ICD-10编码)构成情况
作为弱势群体的无主患者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是社会人文精神的体现,作为医务人员更应对其病因构成等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对无主患者进行更快、更准确、更有利的诊疗和院内管理。本研究发现,无主患者中急诊患者为主(89%),提示无主患者的院前管理对其生命救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无主患者院前管理3个重要环节“发现、运送、收治”出发,呼吁社会共同关注、及时发现患者、运送到医院,要求医院方面了解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政策、熟悉相关工作流程,以保障经费、寻找无主患者家属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发现,内科急诊(68%)比外科急诊病例(19%)更多,P<0.01,提示在无主患者运送管理方面要分别对待,需要外科手术的才往诊疗水平较高、能开展外科手术的医院运送,内科患者应及时送往最近的医院以缩短运送时间。本研究发现,第1位的病因是乙醇中毒(32%),提示控制饮酒对减少无主患者有重要作用。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及精神病等为代表的疾病,慢性病病程长且迁延不愈,巨大的经济成本是慢性病患者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沉重负担[6]。本研究发现,无主患者中慢性病比例尚不高(n=11,30%),排除酒精中毒(n=12)后在内科疾病中比例明显增大(79%)。提示慢性病管理除了加强针对患者本人的健康知识宣教、门诊随访管理以外,还要加强针对慢性病患者家庭进行患者管理方法辅导,减少慢性病患者走失及在户外发病等情况;加强慢性病患者居住的社区的健康档案与医院系统联网工作,以便更快地明确其身份、找到其家属。本研究发现,无主患者群体以男性为主(男∶女=33∶4),排除乙醇中毒的人数后,男性仍然是无主患者的绝对主体(男∶女=21∶4)。该结果提示,在无主患者的预防方面要向全社会的男性呼吁,不仅应注意控制饮酒,同时要注意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外伤发生。本研究从无主患者病因构成的角度分析了要挽救无主患者生命,要做到早发现、尽快转运和及时诊治;要减少无主患者,需要在全社会提倡控制饮酒、加强慢性病的家庭及社区管理、加强安全教育。
[1]许玲,田侃.收治“无主病人”法律问题刍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1(10):606-607.
[2]朱晓卓.无主病人收治管理的法律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8):53-55.
[3]杨珍,张宝珍.急诊科无主病人的管理[J].护理研究,2011,25(26):2432-2433.
[4]郑谋勇,张军根.精神病患者院前救治转送的伦理学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10-12.
[5]余方宇,张燕.无主病人身份识别流程改造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09,26(3):31-33.
[6]鲍勇,邹鹿鸣.中国社区慢病风险与健康管理发展战略(一)[J].中华全科医学,2010,8(6):671-672.
10.3969/j.issn.1671-8348.2012.34.037
B
1671-8348(2012)34-3657-02
2012-05-23
2012-08-12)
·综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