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国胜,李 东
(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2.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沈阳 110001)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是指银行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的前提下,把握好规模与效率、质量与速度、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问题,从而实现全面、持续、均衡、稳定、健康发展。银行是否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健经营,主要取决于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比较,对于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现在和未来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结构”理论[1],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2-4]以及托马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的“金融约束”理论[5],以上理论对金融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重“量”的扩张,不重“质”的提升的局限性。我国学者白钦先教授开创性地提出了以金融资源学说为核心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他认为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是金融质和量的统一,其评价标准是金融资源开发的协调程度以及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资产的金融化不能以牺牲现时和未来的实际生产和服务为代价[6]。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既*重发展也强调可持续,无疑对研究新形势下的金融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务界对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确切的、权威的界定。彭茂吾认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应在遵循商业银行发展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各业务发展的关系,在内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7]。邱伟通过分析金融资源价值理论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出金融资源理论在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8]。徐加胜认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要综合考虑商业银行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来满足眼前利益[9]。张霆认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是通过优化内部运行机制,科学、合理、有效、集约地开发和使用金融资源,创造出良好的再发展环境[10]。杜晓荣、张玲认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应具有持续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四个特征[11]。在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价方面,一些学者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刘仁伍通过利用金融结构、宏观金融调控、金融风险控制和金融制度环境安排等要素,构建了金融发展可持续性的量化评估标准[12]。何昌利用实际银行信贷供给增长率和实际银行信贷需求增长率之间的比较来衡量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13]。卫娴、周怡直接利用商业银行效率评价方法中的经济(财务)指标测度法分析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4-15]。Jeucken分阶段论述了银行对待可持续发展的态度[16],并进行了评价。本文将构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4家上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并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因素,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比较。
为了反映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选取5家国有大型上市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7家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和2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作为样本。为了动态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变化情况,选取了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各家商业银行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年报信息和各年度《中国金融年鉴》。
根据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各家商业银行数据的完备性,本文选取资产总额、收入利润率、资产增长率、不良贷款率等24个指标构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
因子分析法由Karl Pearson & Charles Spearmen等学者于20世纪初首创。其基本原理是以相关性为基础,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即为公共因子。最后再根据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计算出综合得分。因子分析法反映了一种降维的思想,降低了需要分析的变量数目和问题分析的复杂性。以下首先根据2009年数据进行计算。
表1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1) 提取公共因子
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SPSS17.0软件的因子分析功能进行分析,计算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累计方差贡献率,得到前5个特征值分别为λ1=8.781、λ2=6.397、λ3=2.836、λ4=1.893、λ5=1.231,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8%。根据公共因子提取的原则(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大于85%),可以认为前5个因子已经基本上包括了所有测度指标所要反映的内容,足够描述各类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及因子命名
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向量矩阵,建立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并进行旋转,通过观察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确定每个因子的实际含义。由于因子1在不良贷款率(X19)、拨备覆盖率(X20)上的载荷较大,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反映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故将因子1定义为风险控制因子;因子2在非利息收入占比(X17)、资产利用率(X23)和资产总额(X1)的载荷较高,资产总额反映了银行的规模,资产利用率与规模直接相关,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的网点分布、市场份额和经营效益有一定关系,故将因子2定义为规模与效益因子;因子3在收入利润率(X7)、成本收入比率(X24)上的载荷较高,收入利润率反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成本收入比率反映了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故将因子3定义为盈利性因子;因子4在资产增长率(X14)、贷款余额增长率(X16)、存款余额增长率(X15)上的载荷较高,资产增长率、存贷款余额增长率反映了银行的发展能力,故将因子4定义为成长性因子;因子5在流动性比率(X11)上的载荷较高,故将因子5定义为流动性因子。
风险控制因子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出,因子1与本科以上员工占比、存贷款比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4个指标的相关性最强,表明这4个指标对因子1分值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因子1的具体指标值见表2。
表2 因子1和因子2中载荷较大的测度指标对比
在不良贷款率方面,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最低,农业银行、华夏银行、工商银行最高。从总体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低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低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究其原因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依然存在不良贷款的历史包袱,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则可以轻装上阵,并能够集中精力控制好新增贷款的不良率。
在拨备覆盖率方面,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排在前三名,中信银行和农业银行排在最后两位。从总体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高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状况,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措施要强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上市城市商业银行。
综合4个主要指标,因子1得分前三位的是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得分后两位的是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总体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得分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规模与效益因子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客户资源争夺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出,因子2与资产总额、人均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非利息收入占比、资产利用率6个指标的相关性最强,表明这6个指标对因子2分值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因子2的具体指标值见表2。
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排在前四位,南京银行、北京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华夏银行排在后四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在规模上已经跻身于世界大型银行之列,拥有其他银行无法比拟的网点、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优势,所以单从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方面看远远超过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上市城市商业银行。
从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排在后两位的是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总体上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高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中间业务收入与银行网点分布、开展业务时间早晚、客户熟悉程度有很大关系,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业务较早,在机构网点规模上占据优势,客户资源丰富,所以此项指标领先。
综合6个主要指标,因子2得分前三位的是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得分后两位的是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总体上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得分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得分高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表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规模与效益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盈利性因子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出,因子3与收入利润率、成本收入比率、资产利润率3个指标的相关性最强,表明这3个指标对因子3分值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因子3的具体指标值见表3。
在资产利润率方面,南京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排在前三位,农业银行和华夏银行排在后两位。在收入利润率方面,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和工商银行都超过了40%,农业银行低于30%,华夏银行刚刚超过20%,差距较大。总体上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说明经过股份制改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明显改善,已经赶上并超越了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成本收入比率方面,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工商银行成本收入比率最低,华夏银行和招商银行最高,总体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率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高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这说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支出控制较严,成本控制能力较强。
综合3个主要指标,因子3得分前三位是北京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得分后两位是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总体上看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得分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得分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表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最强,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前者在盈利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成长性因子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能力。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出,因子4与资产增长率、存款余额增长率、贷款余额增长率3个指标的相关性最强,表明这3个指标对因子4分值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因子4的具体指标值见表3。
在资产增长率、存贷款余额增长率方面,南京银行最高,均超过60%,显示了其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华夏银行最低,资产增长率在15%左右,存贷款余额增长率在20%左右,显示其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总体上看,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三项指标均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长率、存款余额增长率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增长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究其原因:一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存款余额基数大,因此增长率被拉低;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策略奏效,存款逐渐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转移;三是近几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向大型基础设施、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大幅增加,拉高了贷款余额增长率。
综合3个主要指标,因子4得分前三位的是南京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得分后两位的是工商银行和浦发银行。总体上看,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得分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得分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表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最强,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在成长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流动性因子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平衡当前盈利与未来发展情况下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出,因子5与资本收益率、流动性比率、利润增长率3个指标的相关性最强,表明这3个指标对因子5的分值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因子5的具体指标值见表3。
在流动性比率方面,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排在前三位,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排在后两位。总体上看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略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综合3个主要指标,因子5得分前三位的是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得分后两位的是交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总体上看,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得分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得分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表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将流行性、盈利性和成长性平衡得最好,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在流动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根据以上因子分析,得出各类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总体状况,见表4。
2009年,在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排序中,南京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排在前三位,农业银行和华夏银行排在最后两位。按商业银行类别划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排在前三位,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在前三位。
2007—200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步很快,中国银行由2007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3位,建设银行由2007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6位,工商银行由2007年的第13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8位。这充分反映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后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交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农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一直较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民生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步较快,从2007年的第8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2位。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表现得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第2~5位。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中的南京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且一直稳定在第1~2位,北京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表4 2007—2009年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综合因子得分和排序
总体上看,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完成,资本市场的公开上市,公司治理越来越规范,规模效益逐渐显现,盈利能力逐渐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距越来越小,特别是在200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平均可持续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呈现出继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 金融结构与发展[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2] 罗纳德·I.麦金农.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 上海:三联书店, 1997.
[3] 罗纳德·I.麦金农. 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M]. 上海:三联书店, 1997.
[4] 爱德华·肖.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 上海:三联书店, 1988.
[5] 托马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 经济导刊, 1997(5):42-47.
[6] 白钦先. 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7] 彭茂吾. 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 武汉金融, 2000(7):17-20.
[8] 邱伟. 从金融资源论看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J]. 财经科学, 2002(1):20-23.
[9] 徐加胜. 关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 理论前沿, 2006(7):38-39.
[10] 张霆. 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J]. 特区经济, 2006(1):174-175.
[11] 杜晓荣,张玲. 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7(19):28-29.
[12] 刘仁伍. 金融结构健全性和金融发展可持续性的实证评估方法[J]. 金融研究, 2002(1):101-107.
[13] 何昌. 中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评估[J]. 金融与经济, 2005(10):22-23.
[14] 卫娴. 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08.
[15] 周怡.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银行财务评价体系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8.
[16] Jeucken M.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M].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