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信仰与幸福感
——基于90后大学生实证研究

2012-09-24 08:02:48苗元江张旭梁小玲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崇拜负性幸福感

苗元江,张旭,梁小玲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

精神信仰与幸福感
——基于90后大学生实证研究

苗元江,张旭,梁小玲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综合幸福问卷》对南昌大学330名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信仰与幸福感显著相关,且社会信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得出结论:社会信仰能够正向预测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90后大学生;精神信仰;幸福感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精神信仰与人的根本生命价值相联系,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核心价值原则[1]。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不少青年出现人格扭曲、精神空虚、信仰缺失与精神失落的问题。塑造和培养当代青年积极和正确的精神信仰,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整体的精神面貌和国民素质,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综合国力竞争建设过程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当代90后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状况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开展研究,以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昌大学09级理科、文科及工科的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10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为86.5%。被试平均年龄19.3岁。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问卷共39个项目。包括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3个一级因素,超自然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社会信仰包括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政治信仰,实用信仰包括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家族崇拜和家庭主义。[2]本研究中《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的一阶因子(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实用信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0.83。

图 1 精神信仰问卷结构

1.2.2 综合幸福问卷(MHQ)。共51个项目,包括1个指数(幸福指数),2个模块(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9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本研究样本的MHQ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2-0.90之间。

1.3 统计处理

使用SPSS for Windows 17.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90后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

精神信仰的均值为3.63,其标准差为0.03。从分量表的均值来看,社会信仰的均值4.33最高,说明90后大学生在社会信仰上表现了较高水平。人口学上的差异检验发现,90后大学生精神信仰在是否是学生干部,专业、政治面貌及生源地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在社会信仰上,女大学生(4.41)显著高于男大学生(4.22)。

表 1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状况

2.2 90 后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总的精神信仰除与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友好关系相关不显著外,与幸福感各维度以及综合幸福感显著相关。一级因子中社会信仰与综合幸福感及各维度 (除负性情感外)均有显著相关。超自然信仰仅与健康关注负相关(P<0.05),实用信仰仅与健康关注、利他行为显著相关(P<0.01)。二级因子中,超自然信仰中的宗教信仰与幸福感及各维度无显著相关、神灵崇拜与幸福感及负性情感、健康关注、自我价值显著负相关。社会信仰中的民族崇拜,国家主义、政治信仰除与负性情感相关不显著外,与幸福感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实用信仰中,生命崇拜与幸福感及其各维度(除负性情感外)存在显著正相关,金钱崇拜与幸福感及各维度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负相关(除负性情感外)。

表 2幸福感与精神信仰各级因子的相关表

2.3 90 后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精神信仰对幸福感的意义,以精神信仰的三个一级因子(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及实用信仰)为自变量,以幸福感九个维度和综合幸福感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社会信仰可以对综合幸福感作出19%的解释,对幸福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社会信仰进入了所有的回归方程,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说明社会信仰能够对幸福感进行很好的预测。超自然信仰只进入了负性情感和健康关注的回归方程,实用信仰没有进入任何方程。由图2可以看出社会信仰可以通过幸福感九维度(负性情感除外)去预测综合幸福感,也可以直接影响预测综合幸福感;超自然信仰则通过健康关注和负性情感对幸福感进行影响。[3]

表 3精神信仰与幸福感的逐步回归分析

图 2精神信仰与幸福感的路径分析图

3 讨论

总体精神信仰与幸福呈显著正相关。社会信仰进入了所有回归方程,社会信仰是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路径分析发现,社会信仰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综合幸福感,而且还以幸福感各个维度为中介间接影响综合幸福感。实用信仰中,生命崇拜与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金钱崇拜与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信仰可以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而金钱崇拜则侵蚀个体主观幸福感。[4]对国家、民族的信心,把国家、政府作为自己支持力量的大学生更能看到社会的积极面,幸福感越强烈。依赖金钱、物欲膨胀或迷信神秘力量会削弱内心的力量,降低幸福感体验,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5]。

精神信仰对大学生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精神信仰是个体最核心的价值系统,对个体幸福感具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影响个体内心的和谐与安宁。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提升幸福感、促进心理和谐具有重要意义[6]。

[1]张凯,吴守宝,赵金岩.大学生精神信仰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145-148.

[2]宋兴川,乐国安.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结构[J].中国临床康复,2005,(16):46-47.

[3]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4]李昊,叶苑秀,张卫.当前研究生的精神信仰及其与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0-64.

[5]郝红英.中学生精神信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2):196-198.

[6]李德顺.信仰危机与信仰升华[J].河北学刊,2002,(5):15-17.

责任编辑:钟晓红

校 对:里 仁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ritual beliefs and happiness sense of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Methods:Investigating 330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of Nanchang University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Beliefs Questionnaire and Multipl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Results:Spiritual belief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well-being.Social beliefs directly affect the well-being of students.Conclusion:Spiritual beliefs can positively predict well-being.Therefore,strengthening the fai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mportant for happiness enhancement.

Key words:post-90s;college students;spiritual beliefs;sense of happiness

Spiritual Beliefs and Sense of Happiness——An empirical study of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Miao Yuanjiang;Zhang Xu;Liang Xiaol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G455

A

1008-3537(2012)02-0025-03

2012-02-13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与幸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 :DAA080081)阶段性成果之一。

苗元江,男,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导。

猜你喜欢
崇拜负性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我崇拜的那条“龙”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2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西夏天崇拜研究
西夏学(2017年1期)2017-10-24 05:31:18
我最崇拜的人
崇拜
父母必读(2016年3期)2016-09-13 08:03:37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