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凡涛 徐 岩
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经济增长背后的结构失衡问题也在不断地暴露和显现。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已经调低至7.5%。这是近8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国内生产总值目标的下调,为全国各行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那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业界的代表和委员对化工行业的结构调整有何想法和建议呢?
在化工行业中,有很多企业都是生产传统化工产品的,在他们看来调结构的难度非常大。“不是难度大,而是没有坚定的创新精神。传统的化工企业只要坚定结构调整的决心,完全可以向绿色化、高新化方向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姚献平向记者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正说:“只要在装备、技术、产品等方方面面都努力做到最好,不满足于行业现状,带着超前的意识去发展,传统的化工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就不难。而且,现在很多传统化工产品都产能过剩。按照老方式去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条路已走不通了。传统的化工企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原总工程师曹湘洪向记者表示,目前化工行业内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例如化纤行业,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聚酯纤维生产国,目前的产能已经达到3280万吨/年,但却还在大力发展。‘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可能还要增加25%的产能,未来的市场前景很不好说。”曹湘洪指出,“没有技术,企业可以去研发、去引进,但是不能简单地看别人发展什么我们就跟风发展什么。化工企业需要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把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统筹起来考虑,充分了解未来哪个产品是最有前景的,应该发展什么,不该发展什么,再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听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产业结构调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华炜也告诉记者,陕煤化集团的结构调整战略是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煤化工作为陕煤化集团的主导产业,在经过前期投入之后,近年来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盈利能力。在突出煤炭、化工两大主业的同时,陕煤化集团一直坚持多元化发展。当前,集团已经形成电力、物流、装备制造、建筑施工、钢铁冶炼、金融服务等多个产业链条。还通过投资新建、收购兼并、内部重组等各种途径,使集团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发展到60多家。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还建议,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中国的市场需求,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发展。“例如,环氧乙烷加工产品有上千个品种,但是有些品种可能1年连1吨也用不了,有的产品却可能每年都用到几十万吨。奥克选择了在太阳能和混凝土两个领域进行环氧乙烷深加工,这都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前景非常好。”
要推进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核心还是技术。曹湘洪认为,技术创新也要讲究结构调整。通过多年的创新研究后,中国石油化工的通用技术应该说很多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乙烯、苯乙烯、丙烯腈等大宗石化产品生产技术不仅和国际水平相当,有些甚至不比国外水平差。但是不应将科研局限在传统的领域。“比如碳五、碳九产品的深加工产业。大家讲了很多年,但是由于缺少技术支持,深加工发展很不如人意,市场急需的石油树脂依然要进口。因此,我国石化行业要实现结构调整,还是要埋头苦干,把支持结构调整的技术开发工作做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指出,化工行业的结构调整,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升级,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形成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石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
朱建民也认为,我国提出技术创新的思想很正确,应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技术不仅要面向现在,还要引领未来。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不是简单增加销量就可以,还要技术进步。因此,只有调整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的应用性能,通过技术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占领未来市场。”朱建民如是说。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李灿认为,具体而言,石化行业应该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转化技术。在化工的生产过程中,催化起着非常核心的作用,80%的石化过程是由催化剂促进完成的。目前化工行业要进行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催化技术的空间非常大,必须加强在这些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
姚献平则告诉记者:“化工行业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应该瞄准绿色化工。我们研究院的工作强调两点:第一,安全没有把握的不做;第二,非绿色化的不做。化工要绿色化、高新化发展,这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绿色化、高新化发展的口号,化工行业喊了很多年,但做起来非常难。比如淀粉深加工,按照常规工艺,每吨淀粉加工后产生五六吨的废水是常见的,废水里的COD含量高得吓人。处理废水要有投入,带来了更多的水资源浪费和能耗,这就是非绿色的。现在比较新的方法是干法路线,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能耗高、粉尘大等。我们现在研究出管道化反应,20年才摸清了这条路线。按照这样的生产方式,万元能耗才0.03吨标煤,几乎没有废水和废渣。这就是绿色化、高新化的工艺。安全、环保、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竞争力就比较强。”
据张忠正介绍,山东滨化集团正是依靠开发新产品、发展绿色化工,走在了行业调整结构的前列。“在‘十五’期间,滨化把2000年以前的设备都淘汰了,那些设备在当时还算是规模比较大的,因而被很多人不理解,但现在看来,动手早是对的,落后的就要淘汰。现在,我们把普通品种做精了,还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模式。比如用电石泥代替石灰用在环氧丙烷的生产过程中,就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技术,‘吃’掉了很多堆积如山的电石泥。”张忠正说。
除了着眼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之外,化工行业的结构调整之路还能怎么走?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原董事长冯怡生认为,迅速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也是化工企业调结构的策略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羡崇认为,化工在清洁能源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包括煤炭的清洁燃烧、锂离子电池原材料、光伏材料等,都有化工产品的贡献。
据张羡崇介绍,眼下针对新能源利用的难题,大家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手段进行解决。对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容量小的问题,张羡崇认为,提高电池的储存能力和充电速度是必然趋势,但它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完全可以用更换电池的方式来解决,如果更换一个电池比加油的时间还短,那人们就会习惯使用电动汽车。对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也面临电力如何上网的问题,而发展智能电网能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很好的保障。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有序发展新能源。我认为,大家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的热情很高,但是,新能源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在新能源发展上有制度和机制安排,也需要社会各个要素相互配合,当然就包括化工。”张羡崇说。
王基铭也表示,我国应该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善产品质量;重点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
“我国的化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做文章。无论上下游,化工企业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迎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开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品。这就是未来的趋势。”朱建民也持相同的观点。
曹湘洪还认为,化工节能材料很有发展前景,企业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该关注该领域。他说:“在建筑节能领域,目前我们缺少很好的保温材料,含卤的有机保温材料着火以后有毒,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同时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无卤阻燃保温材料应该是开发方向。此外,LED、太阳能领域必需的化工材料也是发展方向,与国外相比,这些技术我国起步较晚,需要我们奋力追赶。”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正当时,淘汰落后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