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素婷 (邢台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河北 邢台 05400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颈椎的退变和颈椎间盘变性或软组织劳损导致的失稳〔1〕,导致患椎的有关结构可发生移位,椎体后缘特别是椎动脉后内方的钩椎关节及后方的小关节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直接造成椎动脉的扭曲、狭窄〔2〕。另一方面,由于颈椎失稳,增生的钩椎关节及肥大的小关节撞击并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及肽能神经,引起椎动脉及其分支的痉挛,而对侧椎动脉不能代偿,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左宏卫报道〔4〕人体椎动脉在这一段有6~7个弯曲。李涛〔5〕认为椎动脉多位于骨性管道(横突孔)内,其游离段亦与颈椎的骨性结构(如钩锥关节、关节突、小关节等)有关,并且当其进入颅内之前弯曲多、折角锐、血流速度不均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检测颅内脑底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性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它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已被许多报告证实引用。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6〕,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组100例,对照组2组100例。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54.21±10.68)岁,病程(94.34±23.54)个月;对照1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52.37±10.24)岁,病程(92.31±25.33)个月;对照2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53.29±10.45)岁,病程(95.22±24.31)个月。纳入标准:符合上述颈椎病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合并颅内肿瘤,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晕,精神病患者,颈部骨折、结核及骨质疏松,颈椎术后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1组只用肌肉起止点手法〔7〕松解颈部肌肉,隔日1次,共治疗12次,对照2组只用颈椎定点伸引术〔8〕,5~7 d 1次,共治疗5次。观察组应用肌肉起止点手法同对照1组,先松解颈部肌肉,再用颈椎定点伸引术同对照2组。3组患者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测以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1.3 疗效评价 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TCD)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检测时,嘱患者坐位,头部和颈部放松稍向前,避免颈部肌肉过于紧张,开始探测VA、BA,并不断调整探头方向,以获取最高值。
1.4 疗效评定 参照文献〔9〕进行疗效判断及症状积分评定。
2.1 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n=100〕
2.2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各临床症状积分观察组较对照组均 明显改善(P<0.01,P<0.05),见表2。
2.3 血流动力学改变 观察组VA、BA的血流峰值(VP)及血流平均值(Vm),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2个对照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也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较2对照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分,± s,n=100)
表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分,± s,n=100)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头晕治疗前 治疗后头痛治疗前 治疗后腰酸治疗前 治疗后膝软治疗前 治疗后五心烦热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4±1.31 1.01±0.321)3.58±1.21 0.53±1.791)2)3.52±1.15 0.43±1.031)2)3.62±1.39 1.12±1.451)2)3.99±1.48 1.11±1.161)对照1组 3.15±1.13 1.71±0.331)3.63±1.03 0.97±1.061)3.37±1.52 0.88±1.041)3.59±1.52 1.39±1.581)3.98±1.49 1.26±1.341)对照2组 3.16±1.23 1.72±0.431)3.65±1.02 0.96±1.051)3.47±1.51 0.89±1.031)3.60±1.53 1.37±1.571)3.89±1.48 1.25±1.351)组别 心悸治疗前 治疗后失眠治疗前 治疗后耳鸣治疗前 治疗后健忘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33±0.48 0.51±0.711) 1.66±0.53 0.41±0.721)2) 1.69±0.56 0.80±0.521) 1.23±0.24 0.26±0.431)对照1组 1.34±0.46 0.76±0.331) 1.64±0.35 0.96±0.331) 1.71±0.75 1.08±0.621) 1.21±0.38 0.39±0.641)对照2组 1.39±0.48 0.78±0.341) 1.61±0.36 0.92±0.321) 1.76±0.76 1.04±0.641) 1.22±0.37 0.38±0.611)
表3 各组治疗前后血流参数比较(± s,n=100)
表3 各组治疗前后血流参数比较(± s,n=100)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比较:3)P<0.05,4)P <0.01
组别 Vpeak(cm/s)Vmin(cm/s)PI RI治疗前 治疗组 44.83±13.98 25.57±10.71 1.23±0.33 0.65±0.15对照1组 45.6±18.32 26.55±9.56 1.12±0.12 0.63±0.17对照2组 46.5±14.52 26.66±9.33 1.11±0.66 0.64±0.16治疗后 治疗组 55.2±8.963)37.68±7.694)0.77±0.123) 0.55±0.083)对照1组50.23±8.561)30.62±5.762)0.98±0.232) 0.61±0.022)对照2组48.36±6.841)29.33±6.312)0.99±0.342) 0.62±0.04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主要表现为:VA及BA的平均血流速度降低,显示 BA 痉挛,导致供血减少〔10,11〕。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变与中医描述的“骨错缝”、“筋出槽”有关,大量临床报道表明,正骨类手法具备纠正“骨错缝”、“筋出槽”之独特效应,具有病因病理上的治疗作用〔12〕。肌肉起止点疗法是指通过“反阿是穴”治疗软组织疼痛的一种方法〔9〕。若阿是穴位于肌肉的起点(止点),则反阿是穴位于肌肉的肌腹或止点(起点);张文兵等〔7〕根据阿是穴和反阿是穴的特殊分布规律,将反阿是穴取穴法称为“肌肉起止点疗法”。按压阿是穴,患者的疼痛就加重或被诱发,按压“反阿是穴”,则疼痛就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肌肉起止点疗法应用点穴、拿捏、弹拨颈肩背部肌肉,解除了局部肌肉痉挛、促进血液、淋巴的循环〔3〕,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促进了代谢产物的排放,减少了自由基的生成,从而达到“松则通”之目的;定点伸引手法通过关节的顿拉,可以使错位、转位的小关节复位,缓解椎管内的压力,重建脊柱与关节的力学平衡,从而达到“顺则通”之目的,颈椎定点伸引术的“顺”与肌肉起止点疗法的“松”结合巧妙〔13〕,其综合治疗作用缓解了神经和椎动脉的卡压与刺激,进而使眩晕症状缓解,疗效满意。本研究采用的是一种从病因上调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横突孔狭窄、钩锥关节增生、关节突关节增生、颈椎失稳对椎动脉的影响〔14〕,易于掌握,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 柳 直,鄢卫平.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标准操作规程〔J〕.临床实践,2010;28(11):141-2.
2 赵志勇,王春林,胡 鸾.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供血影响的研究〔J〕.云南中医杂志,2010;31(4):10-1.
3 徐德永,栾红梅.椎动脉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与检查方法的探讨〔J〕.临床放射杂志,1998;17(16):929.
4 左宏卫,张宗华,马志成.经颅多普勒在颈椎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929.
5 李 涛,张 峰.彩色多普勒新指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J〕.医师进修杂志,2003;26(4):31-2.
6 孙 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7 张文兵,霍则军.肌肉起止点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9.
8 王福根.脊柱关节整复手法治疗软组织痛〔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1-2.
9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9.
10 高 辉,叶勇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J〕.中国骨伤,2010;23(4):257-8.
11 张建宏,范建中,齐志强,等.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和BAEP观察〔J〕.中华物理与康复杂志,2002;24(4):401-2.
12 张乾军.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认识及其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2):184-6.
13 李秀玲,杜 磊,李藏芬.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J〕.中国康复,2010;25(2):112-4.
14 翟宏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