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洋 高永友 陈永钢
(广东省阳江市中医院ICU,广东 阳江 529500)
重型颅脑损伤多为受到外伤后引发的大面积脑组织坏死,该病对患者脑部损伤极大,病死率很高[1],受到神经外科医学界高度关注。科学统计表明,在我国,创伤导致死亡病例中65%以上为颅脑损伤,该病会增加颅内压,导致脑疝的发病,保守治疗有时会引发患者二次脑出血,引发二次脑疝,瞳孔散大、呼吸循环系统受损,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次研究对于本院收治的39例由于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的二次脑疝进行颅内减压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现将研究方法与疗效总结如下。
2007年3月至2011年8月,共有41例重型颅脑损伤导致二次脑疝的患者在本院就医,其中,有2例因家属拒绝外科手术死亡,其余39例均接受开颅减压外科手术。39例患者中,车祸伤13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7例,挤压伤6例,跌落伤4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4~68岁,平均年龄48.5岁,GCS评分在3~8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瞳孔散大、脑内出血,出血量在45~125mL,部分患者硬膜下、外部有血肿。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头颅CT检查,确定其出血位置、血肿大小等,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在全麻状态下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开颅手术,关颅后即刻进行头颅CT复查,若出现对侧迟发血肿则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将患者移至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对于呼吸系统病变患者行气管切开,保持其呼吸通畅并进行供氧。监护期间密切注意其生理特征。
在患者治愈后的3年内进行跟踪随访,进行瞳孔观察、CT扫描,判断患者的生理体征。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当P<0.05时,认为其有统计学差异性。
2.1治疗中5例患者出现对侧脑部迟发血肿,3例出现脑水肿,均进行二次手术。治疗后进行头颅CT复查,依GOS判断其恢复率。良好率为48.7%,中残率20.5%,重残率23.1%,病死率10.3%,其中,有效治疗率为良好率与中残率的总和,为69.2%。各年龄段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1。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急性脑膨出,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创伤性休克、呼吸道炎症、心血管疾病等不良反应,统计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加,手术不良反应率大幅增加,尤其是4例62岁以上的患者,由于老年人骨质较脆弱、脑组织退化,易在手术中出现颅底骨折、脑血肿,病死率很高。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疗效与副作用统计
2.2 通过随访发现,开颅手术均未对患者造成永久性损伤,愈后患者工作、生活不受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原因为脑挫裂伤引发的血管痉挛、脑组织供血量不足,出现脑水肿、脑血管栓塞,该病导致的二次脑疝病死率极高,据报道可达67%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治疗均在患者入院后1h内进行术前急救,1~3d内进行外科手术,并在术后进行了良好的护理,即给予全身营养治疗,补充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维持体内物质平衡,恢复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本例采用的标准大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有如下优点[2-4]:①采用开颅方式,脑大部结构可见,利于发现脑内血块及清除病灶;②减压效果好,防止因血管受压导致的脑组织缺氧,减轻了脑水肿;③进行气管切开,降低体内血氧差,有效减少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④手术耗时短,可迅速解除对患者威胁最大的脑疝患象。但该疗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①减压手术中若压力控制不当,易引发对侧脑血肿,导致脑疝再次形成;②老年患者由于脑部组织萎缩,手术风险及不良反应率极高。因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的二次脑疝,一定要及时分析其病理现象,在术前急救后确定最佳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伤势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术中密切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关颅后再次进行头颅CT检查,严格控制对侧出血情况。但是,老年患者副作用率极高,良好、中残率仅为25%,且死亡风险大,因此建议使用保守疗法治疗。
[1] 黄绳跃,王开宇,黄克清.颅脑损伤与大面积脑梗塞[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48-49.
[2] 杨进军,陈铸,司东明,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6例报道[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6):470.
[3] 谢培增,睦秋材.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6(2):124-125.
[4] 李双宝,赵伟.重型颅脑损伤56例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