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运动针法在缺血性中风偏瘫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2012-09-21 01:22谭维选谭维琴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头针针法偏瘫

谭维选,谭维琴,李 义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贵州遵义563099;2.湄潭县人民医院内科,贵州 湄潭564100)

缺血性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缺血性脑卒中。据资料统计,本病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在我国近七成的患者会出现肢体偏瘫等功能障碍甚至残疾,而这一大群体的治疗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对这类患者早期采取针灸等康复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科采取头针运动针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早期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60例,时间为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普通头针体针组和B组为头针运动针法配合体针组。所有纳入病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中风”诊断为“中经络”,并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并符合以下5项:①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下(包括70岁);②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1周至1个月以内;③CT或MRI诊断为缺血性脑梗塞或脑血栓形成,但无神志昏迷;④所有患者血压均稳定,并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如妊娠、严重感染、肿瘤、溃疡和外伤者;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治疗中退出评定。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A组头针体针组 根据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取穴方法,选取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顶颞后斜线(感觉区)及顶中线。运动区:在头侧部,从前神聪穴至悬厘穴的斜线,全线分为五等分,上1/5治疗下肢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感觉区:在头侧部,从百会穴至曲鬓穴的斜线,全线分为五等分,上1/5治疗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顶中线,从头顶部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的连线。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75%的酒精棉球消毒后,选取0.3×40 mm不锈钢毫针沿感觉区和运动区斜线上3/5与头皮呈30°接力平刺,各3针,沿前顶穴向百会穴透刺1针,分别行快速捻转手法,频率为200次/min。待针刺得气后,头部继续留针,再给予体针治疗,选穴为太冲、悬钟、阳陵泉、血海、合谷、后溪、外关、曲池、手三里、肩髃。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10 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2~3 min。每日1次,10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2 d,进入下1疗程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 头针运动针法体针组(B组) 头针选穴同头针体针组(A组)。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75%的酒精棉球消毒后,选取0.3×40 mm不锈钢毫针沿感觉区和运动区斜线上3/5与头皮呈30°接力平刺,各3针,再沿前顶穴向百会穴透刺1针,行快速捻转手法,频率为200次/min。待针刺得气后,嘱患者注意力集中在偏瘫肢体上,并缓慢平抬偏瘫上下肢10 min,速度为10~15次/min,抬手和抬腿高度均与床面呈20°~30°。若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力为0~1级,不能自主运动,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活动偏瘫肢体,同时嘱患者注意力集中在偏瘫肢体上,想象其自主运动。抬手和抬腿动作结束后,头部继续留针,再给予体针治疗,选穴(同A组)为太冲、悬钟、阳陵泉、血海、合谷、后溪、外关、曲池、手三里、肩髃。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 min。留针期间10 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2~3 min。每日1次,10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2 d,进入下一疗程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1.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标准[3],其评分为0~45分,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

1.3.2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标准 采取Barthel指数评分方法[4]: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度残疾,有一定的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为重度残疾,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者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全部患者在疗程开始和结束时均由同一医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1.4 疗效评定方法[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为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为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评分比较(见表2)两组中风偏瘫患者在纳入时进行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疗程治疗结束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Barthel评分均提高,与纳入时评定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头针运动针法体针组(B组)与头针体针组(A组)在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两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Barthel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Barthel评分比较(±s)

注:A组、B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均P<0.05;治疗后B组与A组相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rthel 评分A 组 30 治疗前 17.55±3.52 46.22±6.05治疗后8.75 ±0.45 73.12 ±8.75 B 组 30 治疗前 17.25±3.25 47.88±6.55治疗后5.05 ±0.25 88.25 ±9.8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相比较结果(例)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偏瘫是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症之首,存在着三高“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现象。中风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可逆的沉重负担,目前在众多治疗和干预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头针疗法又叫头皮针疗法,头皮位于头部皮层的有发部位,是人体气血汇聚的集中表现。中医学认为,头部与人体诸多脏腑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关系。《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头者,为精明之府”。明代张介宾注解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故针刺头皮特定部位,可以疏通全身气血,舒筋活络,调和阴阳和调节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脑血管疾病肢体恢复已得到广泛的认可[6],只要患者生命征平稳,就可以采用头针运动针法配合体针进行治疗,而且治疗时间越早,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就会越好。头针运动针法是在针刺头皮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同时活动偏瘫肢体,目的是加强偏瘫肢体经气传导,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中枢神经细胞通过康复训练达到形成新的肢体反射弧和正常运动模式,从而提高患肢日常生活能力[7]。中风发生后,患者偏瘫肢体很容易血液淤积而导致患肢远端水肿,抬高肢体有利于水肿的减轻,从而起到祛淤而生新的作用。在体针选取穴位上均以三阳经为主,治疗偏瘫患者“治痿独取阳明”,“头为诸阳之会,人之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均上行头部”,通过体针治疗,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起到明显的治瘫和止痛作用。在相关的研究方法采用头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8],疗效已经得到充分肯定。本研究头针运动针法特点在于操作方法简便,即在针刺的同时,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和家属能积极主动参与治疗,改变患者在过去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信心。在当今专业康复师缺乏较少的背景下,不能实际满足患者的需要,头针运动针法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特点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因此,头针运动针法配合体针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后遗症,有利于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并为患者上肢和下肢的动作协调性作好准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1.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62-64.

[4]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2-73.

[5]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83.

[6]方云鹏.头皮针[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78.

[7]高谦.康复训练促进缺血性脑梗塞后运动恢复的神经基础新进展[J].现代康复,1998,2(6):18 -19.

[8]黄国付,张红星,张唐法.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8(28):573 -575.

猜你喜欢
头针针法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数码刺绣针法构成规律研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