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教育之研究

2012-09-20 05:57:18静,苏
关键词:母语中华文化外语

赵 静,苏 鹏

(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教育之研究

赵 静,苏 鹏

(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地方院校的外语教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语言教学,文化教育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教育并非单一地引进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的输入也是必须的。我国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欠缺母语文化教育,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既不扎实也不全面,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地方院校母语文化的教育水平。

地方院校;母语文化输入;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育学家已经意识到文化教学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且在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理解的培训两个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就全国高校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许国璋和胡文仲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理论,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育中文化输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堪称我国文化教育的先驱者。自此,全国各个高校将文化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研究者不仅加强对目的语文化的输入,模仿说本族语的人进行交流,并改进了其课程设计和教材编辑。该阶段,几乎全国高校普及了对目的语文化的教育。

90年代末至今,我国的文化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研究者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对跨文化的理解,在输入母语文化的同时,强调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相融合,以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几乎仅限于重点院校,而众多的地方院校由于教师水平、学生素质、以及设备上的差距,文化教学水平远不及重点院校。然而,毕竟地方院校在我国为数较多,我们必须重视母语文化的输入和渗透,提高其外语教学的文化教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外语人才。

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已证明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大学四年对外语学习者就是获取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渐进过程。他们在学习外语文化的同时,必将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只有对学生加强母语文化的教育,才能使其与外语文化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外语。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该研究针对某省三个地方院校大二以及大三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象包括166名学生,8名教师。其中,150名学生做了调查问卷(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的学生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收集和查阅了有关跨文化教育、目的语文化输入、母语文化输入、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相融合等学术论文50余篇和相关学术著作,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论据,夯实了研究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作者自行设计问卷,以了解这些高校专业学生母语文化学习的现状,为论文的分析提供实证材料和数据。发放问卷162份,回收150份,有效率92%,能满足分析及研究的需要(见表 2)。

表2 调查问卷信息

3.半结构化访谈法

为了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作者还对C院校的16名学生和8名教师进行了小范围的访谈。16名学生来自C院校大二年级的不同班级,通过计算机随机选择。8名教师年龄从28岁到45岁不等。

4.统计法

利用表格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通过研究分析,针对其结果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这些地方院校母语文化的教育水平。

(三)研究内容 调查问卷由12个问题组成,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和信仰,以检测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程度。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学生问卷结果表明: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但缺乏对其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因此阻碍了对跨文化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未能形成对两种文化的正确态度。

如表3中数据显示,问题1、4、7和11的正确率都高于80%,问题12高于70%。几乎所有正确率较高的问题都是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而关于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问题正确率很低,如问题2、6、10。这个结果令人很遗憾。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学生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很是欠缺。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表2-3 调查问卷结果

该研究是为了了解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掌握是否系统、全面,理解是否深刻、扎实。根据表3的调查结果表明,答案均为否定。也正是这样一个结果才凸显了文化教育的片面性。

根据访谈信息得知,在这些地方院校,英语教学仅仅包含英语文化的输入,而中华文化被完全忽略。所以,母语文化,尤其关于价值观和信仰方面的文化输入是至关紧要的,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学习。文化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应该是与母语文化的相互理解,转而使得学生对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甚至世界文化有更广阔、更深刻的掌握。到目前为止,这一现象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也很普遍。事实上,有很多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者对中国文化也是略知一二。因为他们并不能用流利的英语全面地和外国人陈述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之所以主张在外国语语言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输入中国文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语言学习的转化以及文化的异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输入。一方面,了解文化的不同性需要母语文化做参照;另一方面,尽管母语文化可能会引起负迁移,但掌握了母语文化一定会对外国文化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事实上,许多研究者已经证明,由于语言和文化的相似性而对其发生了正迁移。Robinson认为,“一个人如何看待其他人会受其所认为的相似程度的影响”(Robinson,1985:54)。陈申表明,“相似性会给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一种美好的印象”(陈,2001:245)。束定芳和庄智象曾提出,“当人们学习一种外语时,交流方式的相似性不可避免地会对交际能力产生正迁移,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更容易些。而且,如果两种文化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也相似,产生正迁移的可能性更大”(束,庄,2001:92)。

其次,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与日俱增,这就迫使我们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中华文化的输出也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且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就更要求学生对中华文化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外语教育已成为学生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包括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扎实掌握。除此之外,相似性既然存在于语言和世界文化中,并能产生正迁移,教师可以通过对母语文化的输入帮助学生找出两种文化的异同,加快外国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以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

因此,在学生大三或者大四时,传统的中华文化教育,尤其是关于价值观和信仰的教育,应当列为文化教学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结合其他文化课程将会使学生对中华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获得更好的理解,同样也会提高学生对两种文化的比较和评价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些课程仅是一般概论,文化刻板现象在所难免。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对文化的态度。为了避免文化定势趋向,教师可以经常告知学生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而且,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亲自参加一些活动和文化研究课程,以减少文化定势的形成。

四、结束语

为了改变地方院校母语文化教育缺失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传授全面、系统的中华文化知识,使学生拥有扎实的母语文化基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化,从而更懂得母语文化的精髓所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不再用单一的语言和文化审视变化中的世界,不仅能流利地与说本族语的人沟通交流,而且有助于将来英语教学,最终提高了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Robinson,G.L.N.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Processes and Approaches for Foreign Language,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and Bilingual Educators[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5.

[2]陈 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和超越[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5]肖淑云.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文化学习现状的调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6]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A Study of Native Cultural Education for English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ZHAO Jing,SU P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is not only the sole teaching of language points,but also involves the education of cultures.However,the introduce of target culture is only one aspect of cultural education,and the inputting of native culture is crucial and necessary.The present study is based on the lack of native cultural education for English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reveals the fact that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not profound or comprehensive.Some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are mentioned in this study.

local colleges;native cultural inputting;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G642

A

1674-0882(2012)05-0095-03

2012-07-28

赵 静(1983-),女,山西晋中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苏 鹏(1964-),男,山西襄汾人,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英语测试与评价。

〔责任编辑 郭剑卿〕

猜你喜欢
母语中华文化外语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母语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母语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