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浙安 何次平
(淳安县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淳安 311700)
鲍氏层孔菌 (Phellinusbaumii),又名桑臣、桑耳、桑黄菇,药用名称为桑黄,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属[1]。鲍氏层孔菌是一种具有强抗癌作用的高等真菌,其效果高于灵芝、猪苓等已应用的真菌抗癌制剂,为我国23种最有发展前景的药用真菌之一。其药用部位为子实体。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浙江、安徽、四川、云南、西藏等地。随着市场对桑黄的日益青睐,其需求量不断加大。近年来,随着韩、日等国对我国野生桑黄资源的 “掠夺式”收购,我国的野生桑黄资源储备已越来越少,对其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已成为当务之急。但鲍氏层孔菌子实体的栽培十分不易,各地人工驯化成功的报道不多。笔者对近十年探索人工栽培鲍氏层孔菌所取得的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菌盖木质,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无柄,长径3~12 cm,短径2~10 cm,厚1.5~10 cm,浅肝褐色,暗灰色至黑色,早期表面布以细微绒毛,后变平滑,老熟后往往龟裂,无皮壳,有同心棱纹,边缘钝面下侧无菌管层,内深桔色至浅咖啡色。菌肉呈深咖啡色,木质,坚硬;菌管与菌肉近于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老年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约有5个。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近球形,壁表平滑,透明无色,直径5~6×4~5(μ m)。刚毛分散生长在子实层内,顶端尖锐,基部膨大,暗褐色,直径10~25×5~7(μ m);菌丝不分枝,无横隔, 直径 3~ 5 μ m(图1)。
图1 鲍氏层孔菌
此菌生长在杨树、栓皮栎、桦树、桑树、栎树、榉树、杜鹃等阔叶树干上,造成心材白腐。
采下后切成饮片,晒干备用。
性寒,味微苦,能利五脏,宣肠气,排毒气,治血淋、带下、经毕。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有抑制肿瘤、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是已知高等真菌中抗癌效果最好的种类之一[2]。其抗癌效果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配方①:马铃薯 200 g,蔗糖20 g,琼脂粉15 g,硫酸镁1 g,磷酸二氢钾1g,水1 000mL,pH 5.5~6.5[3]。配方②:麸皮50 g(预先煮沸过滤),蔗糖20 g,琼脂20 g,硫酸铵1.5 g,磷酸二氢钾1 g,水1 000 mL,pH 5.5~6.5。配方③:玉米粉40 g(预先煮沸过滤),蛋白胨2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000 mL。
采用谷物类 (如玉米、小麦、高梁、荞麦等)作培养基,发菌快,菌丝健壮,长势旺盛。在配方中按谷物重量的1%添加石膏,以增加钙质。具体做法,以玉米培养基为例,先将玉米粒筛选一遍,挑拣剔除发霉、虫蛀的玉米粒,用清水洗净,浸泡12 h,使其充分吸水,然后放入锅内水煮,待水烧开时捞出浮在水面的瘪粒,再煮10 min左右,将玉米粒捞出控水,然后再拌入石膏粉,搅拌均匀后装瓶、灭菌。
配方①:桑木屑80%,麸皮15%,玉米粉3%,白糖1%,石膏1%。配方②:杂木屑40%,棉籽壳 38%,麸皮 20%,石膏 1.5%,硫酸镁0.2%,磷酸二氧钾0.3%。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选用上海华线医用核子仪器有限公司YXQ·WY21·600型卧式圆形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容积 0.28 m3(φ 0.6m×1m),工作压力0.15 MPa,工作温度126℃,功率12 kW/380 V 50 Hz。通过仪表箱面板上压力控制旋钮选择工作压力,压力控制范围为0.07、0.11、0.14 MPa三档,对应温度为115℃、121℃、126℃。灭菌器均装有 “冷凝水进出器”,能自动将灭菌器内的空气及冷凝水排出,使灭菌室内的灭菌温度趋于平衡。可根据不同品种选择灭菌的档位,如母种选择0.11MPa,灭菌温度为121℃,保持30~40 min;原种和栽培种选择0.14 MPa,灭菌温度为126℃,保持1.5 h。
灭菌后的培养基温度降至30℃以下,便可接种。可采用无菌室、无菌箱、电离子风接种器或超净工作台等多种设施进行接种。将母种斜面切成绿豆大小进行转管,每支母种可接6~8瓶原种;每瓶原种可接30~50瓶 (袋)栽培种;每瓶 (袋)栽培种可接50~70根短段木,接种量为短段木总重量的20%左右,以菌种封盖住木料面为度。由于短段木袋较粗大,接种时宜两人合作,一人解袋口,另一人将备好的菌种迅速接到段木表面,使菌种分布均匀。接种后立即封口,待全部接种完毕再移入培养室内培养。接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培养室内要求密闭遮光,保持适宜的温度至关重要。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适当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隔一周检查一次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菌种须及时处理。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30~50天,即可使用。
桦树、柞树、栎树、桑树、杨树均可栽培,以栓皮栎树最佳,树龄6~10年,砍伐按节气,冬至到立春之间,将树木裁成20 cm长短,切除毛边,以免刺破料袋。装袋前将短段木用清水浸泡12 h,再装入低压聚乙烯袋中。在料袋的底部和袋口段木断面撒一层木屑、麸皮等营养料,扎好袋口或套上无棉盖体进行灭菌。灭菌及接种操作规程如2.4节所述。
可选择海拔500~800 m,地势平坦,有水源的树林搭建遮阳大棚发菌 (要远离其他食用菌栽培场所),温度要求保持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适当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遮光培养。在适宜条件下,经50~60天,黄色的菌丝长满段木,达到生理成熟。
将生理成熟的段木移入大棚进行排场,宽1.2~1.5 m,段木间距5 cm,行距10 cm,覆土2 cm左右 (图2)。
图2 段木排场覆土
人工短段木栽培鲍氏层孔菌4~6月之后,子实体开始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26℃,将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每天向四周喷水3~4次,同时加强通风换气,保持棚内充足的新鲜空气,散射光强度为1 000 lx。当原基膨大,并逐渐形成菌盖时,会出现大量的棕色至酱油色水样分泌物,应及时排除,若处理不当,会造成局部污染。
子实体生长较慢,自形成到成熟需30天以上,待菌盖边缘由黄变褐时,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雾状孢子时,表明子实体已成熟。采收时用尖刀从子实体基部割下,采大留小,然后用烘干机烘干至含水量13%左右,烘干的成品按外形质量标准进行分级包装,置于干燥阴凉处贮藏,待销售。
[1]刘 波.中国药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104.
[2]戴玉成.药用担子菌——鲍氏层孔菌 (桑黄)的新认识 [J].中草药,2003,34(1):94.
[3]田丽杰,杜桂艳,王铁联,等.鲍氏层孔菌以固体培养基为基质的人工培养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7,26(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