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士武
“大监督”理念下财政监督方式方法初探
■耿士武
“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控”的财政大监督理念的提出,改变了专职监督机构唱“独角戏”的时代,使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有机融合。为进一步推进财政大监督机制建设,从机制上、体系上解决财政大监督缺位的问题,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财政监督局围绕大监督理念下财政监督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该市相继出台了《财政监督检查局工作职责》、《改进财政监督计划体系内容和编报实施等工作的通知》、《淮南市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六统一”管理规定》、《财政检查项目招投标选聘管理暂行办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操作规程》、《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档案管理制度》、《财政监督工作人员学习制度》、《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纪律》、《本级财政监督联络员管理补充规定》、《财政监督人才库管理暂行办法》等10项制度,连同2010年制定出台的 《淮南市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五项”制度》、《县区乡镇财政监督联络员机制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和2001年出台的 《淮南市财政监督条例》等一套法规制度,基本形成了适合该市实际的财政大监督检查内、外管理机制制度体系框架。
目前市级财政监督机构已高配副县级,两个县区成立副科级财政监督机构,形成有15人的财政专职监督队伍,建立了监督检查“人才库”,聘请32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各类专家参与监督检查,委任23名副科长监督资金的日常运行,同时推进县区财政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就近就地监督效果,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市县(区)乡三级财政监督联络员网络,初步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静动结合”的财政监督新模式。下一步,要在财政大监督理念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配合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财政监督干部队伍,为财政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职能履行保驾护航。
在财政大监督理念下,专职财政监督机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意义上单一式的检查机构,转变为对财政监督工作“牵头组织、综合管理、协调督促、保障全局”的综合管理机构。为此,在财政监督工作中,财政监督机构要扮演好“总导演”的角色,归口管理财政监督工作,牵头研究制定财政监督的制度办法和检查计划,实行检查“六统一”管理,统筹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并对业务管理机构履行日常管理监督职责实施再监督。
为提高财政监督实效,充分发挥就近就地监督的优势,淮南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财政监督联络员网络,市本级委任了23名副科长兼职财政监督联络员,县区委任48名财政所长兼职监督联络员,分别参与市县(区)二级日常监督,其中市本级监督联络员授予本业务管理机构资金拨付的审核权,保障了资金运行安全。同时,对市、县(区)、乡(镇)三级财政监督联络员每年集中培训1—2次,分别从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及案例等方面讲解和分析,增强了三级财政监督联络员履行日常监督的本领。2011年对负有民生工程资金管理职能的业务机构实施再监督,抽调监督联络员参与民生工程检查,重点检查资金配套、拨付、使用,以及自行组织开展的监督检查、基础管理等方面,涉及民生工程资金8亿元,占2011年民生资金投入总额的近70%,提出了建立民生资金管理专户措施,加强民生资金使用管理,加快资金拨付执行率的意见。及时纠正了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和执行率低的情况,确保了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淮南市在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督导业务管理机构开展管理性监督,2011年要求财政各业务管理机构每年至少安排1项专项资金检查,创新了检查、审理、处理、整改“四分离”的新机制,从各业务管理机构自行组织开展13项检查提交的检查报告来看,不少业务科室检查认真、程序规范、效果良好、反响较大。局外资金融科开展的“小麦承保单审核专项检查”,查出不符合农业政策性保单6731.14亩,及时纠正违规保单,制止假保骗保行为,保障了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
在落实《审计报告》意见上,淮南市也做了监督方式的创新,分别同纪律检查、审计机关和业务管理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对《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历年都是由局预算科牵头组织整改。为防止屡审屡犯情况的发生,2011年局党组决定以监督局为主,预算科配合,共同落实 《审计报告》。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对《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时整改任务的分解,并向专职监督机构报“单”报“果”,重大违纪问题会同纪检机关和业务管理机构共同协商处理。2011年提出整改建议10项,收回违规资金290万元,探索了当年问题当年整改的监督方式。
为了进一步转变传统的监督模式,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效能和针对性,经研究同意授予监督局无限浏览权和随时咨询监察权,充分利用财政信息化大平台,积极开发财政监督检查程序软件,建立信息化监督机制,实施动态监督,提高财政监督工作效能,从而使管理性监督和专职机构再监督融为一体,相互作用,促进财政监督的科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财政大监督理念下,淮南财政监督局在牵头组织、综合管理、协调督促、保障全局上做了有益的探索。2011年的“小金库”治理“收官之年”复查,由多部门“参战”,市财政监督局制订方案、规定政策、设计程序、开展培训,充分发挥牵头协调组织作用,查处各项违规违纪问题103个,涉及资金13499.1万元,应收缴、收回和规范资金9893.4万元,已收缴资金4311.1万元、规范资金4717万元 (催缴税收1244万元)。其中,查处 “小金库”67个,涉及资金2076.3万元,应收缴资金550.9万元,已收缴310.5万元,移交省治理办收缴240.4万元。查处群众举报23件,查实“小金库”8个,涉及资金275.4万元,已收缴资金57.1万元。处理处分11责任人,其中:党内警告、免去职务、调离岗位处理2人;行政警告并调离岗位处理4人;责令深刻书面检查、免予处分5人,清退资金6.56万元,严肃了财经法纪,震慑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展示了牵头组织的综合效果。
2012年市财政监督局在督导科室开展专项检查的同时,主动参与和协助科室开展专项检查。如配合协助局经建科开展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项目专项检查,全方位提供保障,从程序、政策、人员方面提供支持,有力地保障了专项检查的顺利进行,查验危桥35座,涉及资金2578万元,纠正了各种违规情况,探索了财政专项检查的新模式。
为充分体现监督检查的公开、公平、公正,淮南市把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会计监督、绩效监督、政府性资金投资预决算及造价审计、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重点财政资金检查等项目,向社会中介机构公开招标。2012年《淮南市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评价》和《淮南市本级部分预算单位非税收入征缴专项检查》项目,实施了公开招标和公平选聘,该项目工程总投资15682.2万元,建成后将对淮南城市交通管理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效益。非税收入专项检查,充分利用人才库的力量,收缴各类非税收入6450275元。此举保障了监督检查质量效率,规范了监督检查行为,严肃了监督纪律。同时规定财政监督“人才库”专家和财政专职机构人员享受检查生活补贴,解决和规范了监督检查所面临的困境,激发了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和监督机构的吸引力。
财政大监督机制建设,就是要确立“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控”的财政大监督理念,增强财政监督是所有财政职能部门共同职责的意识,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管理与监督的有机融合。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财政监督管理新机制,以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近年来,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逐步扩大,尤其是民生工程的实施,大量财政支出资金逐步下移,各种专项支出逐步增多,因此,财政监督越发重要。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监督工作,加强对财政监督工作的强力领导,以保障财政监督检查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势,广泛宣传财政大监督理念,尤其是宣传好、贯彻好财政部58和69号令,不断加强日常监督和内外监督的力度,增强财政监督效果。
财政大监督理念下的财政监督,就是要加强业务机构日常管理性监督,强化方式方法创新,以增强监督检查效能,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估”四位一体的财政监督管理新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模式,使财政监督形成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始终贯穿于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及时发现财政管理中的漏洞,纠正财政运行偏差,要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使财政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财政监督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不仅要做好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绩效监督,更要注重政府性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因此,要强化对监督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除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外,上级监督机构还要利用上下联动模式,分批抽调基层监督机构人员,参加上级监督机构开展的专项检查,以“实战”进行培训,提高基层监督机构人员的监督技能。
财政监督职能高效有序运转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财政监督队伍。财政监督干部除自身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外,要紧紧依靠局党组的强力领导,努力争取各部门的多方配合和支持,要探索一条财政监督的新途径,不断健全和完善财政监督机制,不断创新财政监督的方式方法。在机构、人员、装备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对监督工作“多看一眼、厚爱三分”,造就良好的监督环境,关心、关爱监督干部,解决好监督工作遇到的困难,消除监督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之成为一支“依法监督、科学监督、程序合法、行为规范、纪律严明、处罚严肃、监督有力”的财政监督队伍,当好财政资金的“守护神”,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安徽省淮南市财政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