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端,宋 斌**,李泰辉,邓春英,黄 浩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州 510070)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北部始兴县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 114°09′~114°16′,北纬 24°40′~24°46′,总面积7545 hm2;区内地貌复杂、山高谷深,海拔范围为50 m~1 654 m,年平均气温为19.6℃,年降水量为1468 mm,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和草甸土;该区享有 “物种宝阵,南岭明珠”的美称,其植物种类有1928种,动物种类1 558种[4-5]。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及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大型真菌资源的孕育,特别是鸡油菌科相关种类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条件。
对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鸡油菌科真菌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生态调查和形态学研究,采集的实物标本,通过形态解剖学研究,依据文献资料[1-3,6-9]鉴定鸡油菌科种类。研究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 (GDGM)。
调查研究表明,车八岭保护区共有鸡油菌科种类8种,其中鸡油菌属Cantharellus4种、喇叭菌属Craterellus3种、假喇叭菌属Pseudocraterellus1种 (详见表1)。
世界鸡油菌科有5属92种[1]。中国已报道鸡油菌科种类分别录属于鸡油菌属Cantharellus、喇叭菌属Craterellus和假喇叭菌属Pseudocraterellus 3个属,共18种[1-3,6-9],约占世界鸡油菌科的19.6%。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鸡油菌科种类也隶属这3个属,共8种,占中国鸡油菌科种类的44.4%。
特别是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被誉为全球六大著名菌根性食用菌之一,美味又营养,研究还发现其具有清目、益肠胃、抑肿瘤、治疗呼吸道及消化感染等方面的医疗保健价值[2-3,10-11],对其多糖、挥发油等方面的研究和提取工艺也不断有新的进展[12-15]。另外研究表明金黄喇叭菌Craterellus aureus Berk.&M.A.Curtis的粗提物具有抗菌活性[16],近年来在鸡油菌相关种类的研究中不断有新的化合物被发现,如在金黄喇叭菌中发现一种新的炔酸化合物[17],在灰黑喇叭菌Craterellus cornucopioides(L.)Pers.中发现了三个新的酮酯等[18]。鸡油菌种类是一类有相当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菌,具有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也是非常有科研价值的研究素材。通过对车八岭保护区鸡油菌科资源的初步调查,对该区研究开发利用鸡油菌资源,形成山区特色产业,创造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1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鸡油菌科种类表
大量研究表明[2-3,19]包括鸡油菌在内的菌根菌,在植树造林、生态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以及对寄主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中还发现鸡油菌种类主要集中于8月~9月份,比云南普洱 (7月~8月份)[3]的时间稍延后,这差异可能是由于车八岭纬度较云南普洱 (北纬23°左右)的偏高的缘故,这为今后资源的进一步调查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鸡油菌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而鸡油菌的人工纯培养技术尚未成熟[2-3,20],鸡油菌的来源仍依赖于野生资源,过度的采摘,将导致鸡油菌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这势必对生态造成严重影响。既要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又要维持保护区的生态平衡及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这两者间如何把握平衡,或许可从其它菌根食用菌的成功案例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例如世界上最先以园艺栽培方式取得成功的黑孢地菌[19];Danell的工作也证明了仿生栽培的可行性[2]。因此,深入调查车八岭保护区的鸡油菌资源,对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之,通过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鸡油菌科资源的调查研究,获得该保护区鸡油菌资源的初步情况,为车八岭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材料。
致谢 本项工作得到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相关工作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车八岭真菌资源研究站的研究内容,李跃进、曾宏彬、张明等参加了部分工作,特此致谢
[1]Kirk PM,Cannon PF,Minter DW,Stalpers JA.Dictionary of the fun gi.10th edition[M].CAB International,Oxon.2008:1-771
[2]田霄飞,刘培贵,邵士成.鸡油菌属的研究概况与展望[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0):1577-1586
[3]张传利,杨发军,桂雪梅,等.鸡油菌研究概况与展望[J].热带农业科技.2010,33(3):35-39
[4]徐燕千.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研究综合报告 [A].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研究论文集 [C].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1-7
[5]刘有美,黄锦龙.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森林土壤 [A].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研究论文集 [C].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23-44
[6]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424-425
[7]毕志树,郑国扬,李泰辉,等.广东大型真菌志 [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307-313
[8]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 [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2000:383-386
[9]WEI Tie-Zheng, ZHANG Xiao-Qing, GUO Liang-Dong.Cantharellus cibarius var.squamosus, a new record of China[J].Mycosystema.2008,27(4):627-629
[10]戴玉成,周丽伟,杨祝良,等.中国食用菌名录 [J].菌物学报.2010, 29(1):1-21
[11]戴玉成,杨祝良.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 [J].菌物学报.2008,27(6):801-824
[12]王茂胜,连宾, 梁宗琦,等.鸡油菌多糖的提取及组成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28(7):118-121
[13]刘如运,杨伟祖,刘剑锋,等.鸡油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17(3):235-237
[14]靳文娟,鲁晓翔.超声波法提取鸡油菌多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45-16547,16550
[15]史碧波.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多糖的工艺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33-18535
[16]冯燕,彭毓敏,卢卫红,等.纸片扩散法测定金黄喇叭菌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J].2011,29(4):52-54
[17]蒋孟圆,王飞,董泽军,等.金黄喇叭菌中一个新的炔酸化合物[J].云南植物研究.2008,30(5):614~616
[18]LIU Rong, ZHOU Zhong-Yu, LIU Ji-Kai.Three New Keto Esters from Cultures of the Basidiomycete Craterellus cornucopioides[J].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0,8(2):88-90
[19]唐超,陈应龙,刘润进.菌根食用菌研究进展 [J].菌物学报.2011,30(3):367-378
[20]贺红早,许丽春,张林.鸡油菌菌丝体培养技术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26-2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