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现代社会没人想当胖子。体形不美观尚在其次,胖子普遍被认为更容易生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更被认为是由脂肪过多而引起的“代谢症”。但是,我们周围总能找出一两个健康的胖子,他们虽然很胖,但红光满面,能跑能跳,体检指标一切正常。这是偶然的吗?
调查发现,有一半的美国胖子身体健康,各项指标都属正常;而被归类于“超胖”的人群当中,也有1/3属于这种情况。相比之下,有1/4的瘦子却表现出明显的“代谢症”症状。如果不看体形,只看指标,这些瘦子和得病的胖人没有差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有两位博士打算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们通过改变基因,培养出一种特殊的小鼠,使它们制造脂肪细胞的能力受到损害,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少。然后,他们给两组小鼠喂以同样的高脂肪食物,结果发现,特殊的小鼠虽然比对照组瘦,却比对照组更容易患上“代谢症”。
两人又调查了那些患有某种遗传疾病的人,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产出足够的脂肪细胞,因此很难发胖。但是,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反而比具有同样饮食习惯的胖子们更容易患“代谢症”,而且得病的年龄更早。
于是,两位博士提出一个新观点:人体脂肪并不是“代谢病”的罪魁祸首,反而是人体的保护神;正是因为脂肪细胞储存了大量脂肪,使之没有扩散到血液中去,才让人体免遭“代谢症”的危害。
美国科学家普莱蒂·基绍尔博士做过另一个试验:把相当于一个汉堡包的脂肪注射进3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血液中,结果发现他们体内一种名为PAI-1的物质的含量增加了3~5倍。已知 PAI-1能够直接导致糖尿病,这个试验间接证明了血液中含有的脂肪分子能够通过诱发PAI-1的大量分泌而使人患上“代谢症”。基绍尔博士认为,血液中的脂肪能够刺激人的免疫系统,导致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可不是一个好东西,多项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炎症状态,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包括“代谢症”。
上述几项试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说:胖,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一个人吃下过量的脂肪后,脂肪细胞就会开动马力,将多余的脂肪储存起来。但是,脂肪细胞储存脂肪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极限,脂肪细胞破裂,脂肪分子便会以饱和脂肪酸等形式进入血液,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心脏和胰腺等处,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分泌PAI-1等化學物质,最终导致“代谢症”。
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就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待肥胖的态度。胖固然不好,但是,一个瘦子堆积过量的脂肪很可能会更糟。胖人有地方可以储存多余的脂肪,瘦子没了这个便利条件,反而更容易患病。
总之,人们必须改变对待食品的态度,像孕妇忌口那样,对高脂肪食品格外小心。高糖食品同样危险,因为胰岛素会把多余的葡萄糖变成脂肪储存起来。一旦吃糖过多,来不及储存,让这些脂肪留在血液里,后果一样糟糕。
如果你实在是太喜欢脂肪的味道,忌不了口怎么办?同样的高脂肪食品,如果当早饭吃,比当晚饭吃所造成的危害要小得多,因为人的身体在早晨能够更快地适应这些食品,更快地启动相应的代谢机制将其处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