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振荡与索氏萃取落叶松毛虫蛹油的正交试验比较1)

2012-09-18 01:27:48胡礼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索氏松毛虫粉末

胡礼禹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马 玲

(北京林业大学)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生物量巨大、繁殖速度快、食物转化率高、产业化率最低的生物类群,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可再生性的生物资源[1]。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是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的昆虫。因其分布广、幼虫食性广和寄主植物多等特性,是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害虫。落叶松毛虫蛹个体较大(长40~60 mm)比蚕蛹(长26~30 mm)要大得多,采集较为容易。目前提取昆虫油脂多是将昆虫体干燥后,根据相似相溶原则,用无水乙醚、石油醚等脂肪溶剂进行萃取,如蚕蛹油的溶剂萃取[2],以及蜂蛹油脂的溶剂浸提等[3]。本研究采用索氏萃取和超声波振荡萃取提取落叶松毛虫蛹油,考查2种提取方法的最佳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试虫:落叶松毛虫蛹于2010年7月采自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林业局下属林场的落叶松(Larix spp.)幼龄林,采摘后装于养虫笼。

落叶松毛虫蛹粉末制备:将采集的落叶松毛虫蛹挑选后,于恒温烘箱中(60±1)℃烘干,粉碎机粉碎,于冰箱中4℃保存。

落叶松毛虫蛹油的制备:索氏提取系统直接获得提取液;超声波提取需要在提取后,静置40 min,3000 r/min离心 10 min[4],得到的上清液即为提取液。将提取液冷却至室温,100~110 r/min 40℃减压浓缩,得到蛹油。蛹油得率=蛹油质量/蛹粉质量×100%。①索氏萃取正交试验。考察提取剂量(A)、提取温度(B)和提取时间(C)3个因素。以蛹油得率作为参考指标,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试验(表1)。②超声波振荡萃取正交试验。考察提取剂量(A)、超声温度(B)和超声时间(C)3个因素。以粗蛹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试验(表1)。

表1 落叶松毛虫蛹油萃取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索氏萃取法最佳工艺

以蛹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9次试验结果依次为 26.52%、27.94%、25.96%、29.01%、28.63%、26.87%、29.45% 、28.52%、27.84%,各因素对蛹油提取工艺的影响大小为A>B>C(表2)。方差分析(表3)表明,提取剂量对蛹油提取率的影响最大(P<0.05),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蛹油提取率影响较小。在试验范围内,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A3B1C2,但由于C项各水平改变对提取率无显著影响,考虑到大量生产中滤过残留、溶剂回收、降低成本、节约时间等因素,最终确定提取工艺为A3B1C1,即取10 g蛹粉末,石油醚用量12倍,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

表2 落叶松毛虫蛹油萃取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结果 %

表3 落叶松毛虫蛹油萃取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

2.2 超声波振荡萃取法最佳工艺

以蛹油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时,9次试验的结果分别为 23.98%、24.37%、24.58%、26.11%、26.08%、25.84%、26.39%、25.96%、25.79%,各因素对蛹油提取工艺影响的大小为A>C>B(表2)。方差分析(表3)表明,提取剂量对蛹油提取率影响最大(P<0.05),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蛹油提取率影响不显著。在试验范围内,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A3B1C3,由于超声温度各水平改变对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同时降低提取所需的能量,因此,最终确定提取工艺为A3B3C3,即:取10 g蛹粉末,石油醚用量12倍,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30 min(表2)。

2.3 索氏萃取法与超声波振荡萃取法的差异

索氏萃取法与超声波振荡萃取法最优及次优提取结果表明:超声波振荡萃取30 min可以得到索氏萃取360 min的效果,对蛹油提取率相当的索氏萃取与超声波振荡萃取试验比较见表4。超声波振荡萃取时间是索氏萃取的1/12,提取速率是其10.7倍,并且超声波振荡萃取的温度低,耗能少。

表4 落叶松毛虫蛹油索氏萃取与超声波振荡萃取结果

3 结束语

提取剂量是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超声波振荡萃取直接提取落叶松毛虫蛹油时,最佳工艺是10 g蛹粉末,提取剂量12倍,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0 min。索氏萃取时,最佳工艺是10 g蛹粉末,提取剂量12倍,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

[1]杨青,刘高强,魏美才.昆虫油脂的营养和开发研究[J].食品科技,2008(3):246-249.

[2]杨勇,阚健全.浸提法提取蜂蛹油脂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3):25-26,21.

[3]罗仓学,张广栋,颜泽勤.蚕蛹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5(10):18-19.

[4]吴晓霞,李建科,张研宇.蚕蛹油超声波辅助萃取及其抗氧化稳定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8):1677-1687.

猜你喜欢
索氏松毛虫粉末
松毛虫小朋友离班出走了
ZrC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46
海南岛索氏桃花水母的遗传学鉴定
模型优化塔拉籽油的超临界制备工艺
森林工程(2021年4期)2021-08-23 09:14:39
是谁吃了松毛虫
氮化铝粉末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陶瓷学报(2021年1期)2021-04-13 01:33:08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蚂蚁大战松毛虫
白及粉末入药历史沿革概述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14
芦笋老茎中芦丁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速读·中旬(2016年9期)2017-05-09 14: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