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
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与要素
□徐翔
当前全球范围内网络文化的强势崛起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与发展特点带来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变化,“网络文化软实力”建设成为驱动网络信息时代城市文化提升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诉求和支撑。本研究从目标层、模块层、要素层的整体架构,从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与支撑、成果与表现、影响与功效三大方面,从网络文化基础力、提供力、表现力、传播力、效果力、扩展力六大结构模块,对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构成模型及其要素进行分析。以期对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竞争力构建提供有益指引。
网络;传播;文化软实力;城市文化
文化软实力是当今城市之间竞争的突出维度,在全球信息化和数字网络化的现实背景下,网络传播和网络文化日益凸显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竞争中的新领域和新挑战,并使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结构和格局产生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转变。目前,我国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网络向度或者说网络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作用及构成的专门研究还比较薄弱,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出有其充分的理论和现实需要。本研究从网络文化的基础层、提供层、表现层、传播层、效果层、扩展层等不同方面,对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构成进行系统分析和模型建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主要的内部要素,以期对我国城市的网络文化建设发展和评测提供有益指引。
一
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在网络文化平台和网络信息空间中,在一定基础上进行网络文化生产和创造、提供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产生网络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发挥网络文化对本地发展的融合驱动功能的水平和实力。城市对网络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在网络信息时代有效增强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有助于城市或地区在文化竞争和文化发展中取得和积累优势,并进一步推动城市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实力的发酵和转型、提升。
网络文化软实力具有城市性和地域性的差异。网络文化尽管被认为具有去空间化、去距离化的社会文化属性,例如O’Brien指出数字网络是对“地理的终结”①O'BRIEN R.Global Financial Integration:the End of Geography.New York: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1992:162-198.,但是网络文化软实力却是有区域性和地方性的,不同的区域、城市在网络文化的生产、应用、传播、影响、功效方面存在着水平和特点上的差异,也具有特殊环节或领域的地域特色和差异化竞争力。对不同的城市而言,网络文化软实力在其中也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北京的网络文化产生着文化创意产业中约近一半的年增加值,广泛渗透到新闻、出版、电影、电视等诸多领域,而其他城市中的网络文化则不都具备这样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城市文化软实力不同于国家、民族层面的网络文化软实力,前者的出发点是通过网络文化而促进城市在网络时代的文化实力和城市竞争力提升,后者则承担着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促进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等文化政治维度内容,两者在构成特点与评价路径上存在基本差异。因此,不同于一般性、非地域性的网络文化,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命题提出和深化研究,有其现实上的必要性。
城市在网络文化软实力上的差异,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发展程度和水平的差异。①网络文化基础层,即城市或地区网络文化发展、进行网络文化生产和创造、提供网络文化内容和服务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不同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和水平、不同的互联网经济基础,都潜在地制约着城市在网络文化生产、发展方面的水平和潜力。②网络文化提供层,即提供网络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承载者及其路径、方式所体现的领先状态和能力。例如上海具有占到全国约两成多的数字出版行业、网络游戏产业,北京具有我国高度集聚的门户网站和垂直网站,形成城市间差异化的网络文化提供层。③网络文化表现层,即所提供的网络文化内容或服务的丰富和发达程度,它关涉到网络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具体表现形态和终端形态,是网络文化发达繁荣的终端与核心表现。④网络文化传播层,是使网络文化内容、网络文化信息、网络文化服务得以传播与推广、扩散的中介渠道和方式,是网络文化表现层的中介与传播。有的城市由于其网络传媒、网络平台集中和性能优良而成为互联网传播的枢纽城市,而另一些城市则缺乏在网络空间中强有力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并影响到城市进行网络表达、强化网络话语实力的能力和水平。⑤网络文化效果层,即网络文化及其传播所取得的实际传播效果、接受程度、文化影响力。例如北京的网络媒体、网络意见领袖数量众多、质量较高,对全国网络受众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天津、重庆等大城市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影响能力则相比之下较薄弱。⑥网络文化扩展层,即网络文化在其文化影响之外,对城市的社会发展、政治文明、经济提升等其他方面产生的融合、转型、提升作用。例如网络商务、网络经济对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杭州所具有的综合效应,网络问政和政府网站的进步对于城市增强官民互动与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网络交互方式对于城市中地方公共领域、社会共同体的建构促进。
这几方面有机关联,不仅仅存在并行逻辑,也存在基于过程与功能的结构关系和整体构型,其内在逻辑为:城市或地区在一定的网络文化基础上进行网络文化的生产和运作,并得以实现对网络文化产品、内容、服务的提供,这些文化内容和服务经由一定的网络渠道得以传播和扩散,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文化影响及其他相关扩展性的作用和功能,从而推动城市文化实力以及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各模块的关系和结构可由下图表述:
二
城市的网络文化软实力是由其网络文化基础层、提供层、表现层、传播层、影响层、扩展层综合组构的整体,各构成模块的细化内涵及其内部支撑要素如下。
(一)城市网络文化基础层:这是城市或地区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过程和生产得以进行、网络文化产品或服务得以提供的基础、条件与环境,它们不直接介入网络文化生产和传播过程及网络内容的具体性,但是对后者具有前提性的基础和制约作用。
1、从城市经济基础而言,它关系到城市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财力和硬件支持,关系到城市中网络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产业链和价值链支持,关系到城市现代化对信息化、网络化的需求和应用,关系到城市民众的网络信息消费层次。纽约、新加坡、法兰克福以及国内的广州、深圳、杭州等网络文化发展良好的城市都有其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提供支持。
2、就城市文化基础而言,网络文化的繁荣需要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文化人才等基础,为城市网络文化的丰富和创新、网络产品中的文化价值提供支持,否则城市难以真正实现从网络枢纽城市向网络文化枢纽城市的提升。例如,杭州尽管具有发达的网络经济,取得我国“电子商务之都”的中心地位,但由于文化产业、文化综合实力相较于北京的弱势,在网络文化综合竞争力上与后者仍有较大差距。
3、从城市科教基础而言,网络文化建基于电子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更新和突破,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型体现,例如网络游戏、手机出版对音频、图像技术以及软件基础的要求。网络文化的创新以及应用、消费需要较高的网络研发水平以及城市人口素质,厚实的科教基础有助于城市形成网络人才集聚优势和区位吸引力,缺乏高度科教水平的城市在网络文化发展方面会出现原创力、引领力、持续驱动力等方面的相对短缺。
4、从城市网络信息基础而言,各城市有其网络信息方面的区位基础和硬件设施条件,网络条件良好的互联网枢纽城市、“信息城市”、“无线城市”等为其网络文化发展提供着有利条件。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城市的网络文化竞争力虽然不与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教等基础存在直接对应关系,但是离不开后者的基础性背景;不顾城市在文化、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基础条件而去打造网络文化中心城市,难以成功也难以取得可持续性。
(二)城市网络文化提供层:网络文化提供层是进行网络文化生产和创造的主体及其承载方式,体现为进行网络文化内容生产和网络文化服务提供的具体路径和能力。
1、网络文化成果和产品提供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产业化的网络文化生产,是我国网络文化和网络信息服务产值的主要来源。我国各城市间网络文化产业的结构、规模、水平各异,例如上海网络游戏、网络视听产业具有盛大、百视通等一些全国领军企业,长沙的网络传媒、网络动漫产业具有中西部地区的领先实力,天津虽然经济发展较好但网络文化产业却相对滞后。
2、在产业化途径之外,我国还存在着大量公共文化事业和公共财政所支撑的网络文化生产和服务,包括各种网络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它们也是提供网络文化内容和服务的重要承载方式。部分公共性的网络文化服务成为城市文化传承和弘扬、城市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的有力平台,例如“北京记忆”、重庆的“陪都记忆”等专题网站或在线数据库。
3、网络文化提供的发达程度,离不开网络文化人才的生产创造,尤其在网络艺术、网络文学创作、网络音乐等领域,存在大量个体性的文化劳动和文化作品。这些网络文化产品催生出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在此网络也得以充分发挥其广泛性、参与性、便捷性的特点与优势,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动力之一。我国的网络文化创意阶层在京、沪等城市体现出集聚优势,而中西部城市则相对缺乏竞争力。
4、网络技术也是推动网络文化提供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为网络文化产品提供着载体、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支撑,例如数字模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虚拟紫禁城”、非遗“北京声音”等文化产品提供支持。网络文化提供层作为对网络文化表现层进行生产、创造的承载方式和能力,既有赖于网络文化基础层中的区位、设施、文化等环境和条件,也构成城市网络文化生产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三)城市网络文化表现层:网络文化表现层是网络文化的内容、产品、服务的表现形态和终端形态,主要体现为网络文化产品、内容、服务的规模及品质。在此需注意的是,它不能混淆于其生产和提供的过程及方式。
1、网络文化表现层是网络文化支撑层的产物与结果,具有强有力的网络文化生产能力和提供能力的城市不一定意味着网络文化产品和成果的繁荣及其创新引领性。由于网络文化表现层具有内容性、原创性、价值性等特征,它不能直接转化为支撑层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投入、文化技术水平等物质性因素,而需要对这些支撑因素的合理导向与发挥,对网络产品和服务加大文化含量与文化价值注入。加强网络文化表现层在其文化成果及种类的丰富性、文化品质、创意和创新含量等方面的发达程度,有利于城市从“网络城市”(Networked City)①Townsend,A.M.Networked Cities and the Global Structure of Internet.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1,44(10):1697-1716.、“数字城市”进一步转型升级为具有未来意义的网络内容中心城市。
2、城市网络文化表现层不仅与其网络文化的总体规模和容量存在着紧密关联(如城市的网站和网页数量、网络文化产品增加值等),更表现了各种网络文化成果的丰富繁荣程度。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的数字网络形式的文化接受对象、文化体验对象、文化消费对象,如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艺术等产品和成果,是与网络受众、网络群体发生关系的直接环节,构成城市网络文化底蕴的核心层面。
3、就我国城市的网络文化表现层而言,具有鲜明的区域层次性和差异性,例如北京、上海的网络游戏产品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不仅占据数成国内市场,也是我国进行民族网游输出的主要城市之一;广州、深圳等地的网络音乐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广东成为我国网络音乐的发展极之一。而总体上,我国更多的城市则是处于数字文化内容创新较落后的状态,这也是当前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建设所需要着力针对解决的问题。
(四)城市网络文化传播层:文化的产品和内容并不能直接地产生影响效果和作用,而必须使其得到充分有效的传播和扩散,经过文化传播、输出的中介过程与受众发生关联,才可能使其转化为终端主体的文化接受。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媒介文化和传播范式,为文化内容的传播、扩散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渠道和新方式。各种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中,都高度重视其中的文化传播力和文化渗透力要素,例如余晓曼对五个方面的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中,其中之一就是“以文化传播能力为核心的城市文化辐射力”②余晓曼:《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当代传播》,2011年第2期。,罗能生等根据文化传播力与文化影响力等维度设置区域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③罗能生、郭更臣、谢里:《我国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研究》,《经济地理》,2010年第9期。。
网络传播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向度的改变在于:它带来“第四媒介”的传播和通讯方式,改变了传统传播的方式和特点,大大增强了数字网络时代全球城市和地方之间的文化信息交流和联结;以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富媒体形态推进了城市文化资源通过网络媒介平台的传播与扩散;以网络媒介的强大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特性和全媒体(Omnimedia)发展实现了对城市其他纸媒、电媒、移动媒体等媒介的整合,乃至成为一种“媒介的媒介”,为构筑网络传播主导的新型媒介城市提供了理论与现实的可能基础。网络文化传播层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传播环境、传播渠道和传播主体,例如发达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广泛辐射到海内外的网络媒体、拥有强大内容提供能力的传播主体,它们不仅是网络文化实现其完整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在信息时代参与到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的关键因素。在城市的网络传播力方面,北京由于众多中央级、综合性网络传媒的集中而拥有无可置疑的全国中心地位,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中枢窗口;此外也存在着一些区域性的网络传播中心地区,其结构特点和辐射能力各异。网络传播的缺失不仅意味着城市传媒产业的落后,还影响到城市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表达能力和话语权,城市在现代和未来城市文化竞争中必须高度重视。
(五)城市网络文化效果层:软实力(Soft Power)就其概念内涵而言,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到所愿的能力”④[美]约瑟夫·S.奈,《软力量》,钱程、吴晓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文化软实力最为重要的标的也是其所能产生和落实的文化效果,诚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归根到底就是要使文化具有吸引力并得到人们的认同或认可。唯有如此,文化或文化载体才能变成‘软实力’。”⑤吴桂韩:《文化软实力基础问题与发展战略新探》,《天府新论》,2011年第2期。
网络文化软实力最为重要与核心的标的,离不开其所能产生和具有的文化吸引力、文化感召力、文化影响力,它也是网络文化支撑层、表现层、传播层等其他层面的结果与成效体现。一方面,城市网络文化影响力首先表现在其强效的传播力度和受众认知效果,例如主流网站的受众覆盖率和浏览状况;另一方面,繁荣发达的网络文明还必须将其认知效果和散播力度转变为受众的接受效果,这也是媒介传播的核心问题。在此意义上,具有高度品牌效应、接受度和用户黏性的网络内容是城市网络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度,它包括城市的网络平台或精品内容所具有的强烈吸引力,包括城市的文化资源经由网络空间而实现优化的文化接受和认可效果,包括城市具有浓厚思想文化价值的数字内容形成的对网络多元文化的主导能力等。
(六)城市网络文化扩展层:网络文化的繁荣发达对于城市软实力和城市发展的深层效用,不仅仅是作为城市的文化子构件,更是以其新型的文明形态和文化范式广泛地扩展和辐射到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转型提升和融合发展中。网络文明所蕴藉的媒介平台、文化样态、文化元素更新往往也意味着网络所介入乃至主导的新型经济模式、生活方式、政治参与和“善治”(Good Governance)、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更新发展。
1、从城市经济而言,互联网络催生着新型的网络文化经济和网络信息经济,它们既是当前网络信息化的必然体现和诉求,也是全球方兴未艾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潜在地影响着新兴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改变。网络经济以诸多新兴业态牵引着城市的文化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创新升级,成为城市文化经济的重要战略增长极。
2、从城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而言,网络新媒体和网络社区既是城市中新型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和社会联结方式,也是加强社会管理、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和阵地,而且网络为城市的社会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提供了信息化、便捷化的高效平台。
3、从城市政治文明建设而言,网络文明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问政和网络政治参与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转型契机,城市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的出现和功能改善增强了政府网络公共领域的能效,在网络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中带动着城市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网络文化作为日益全面深刻来临的网络社会和网络时代表征,对城市经济、社会、政治“多位一体”发展、增强城市潜能、驱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着重要而富于未来意义的发展路向。
三
对于城市的网络文化发展而言,它是由网络文化的终端产品及其基础、生产、传播、接受、功效构成的结构性整体,上述六大层面具有较为鲜明的差异性和侧重点:网络文化基础层和网络文化提供层是对网络文化生产创造的基础及其生产主体、提供方式和供给能力的强调;网络文化表现层是对文化载体和文化内容、文化形式等文化成果及其丰富和繁荣程度的强调,它们也构成城市网络文化的核心部分;网络文化传播层是对文化传播和文化扩散环节的强调,网络文化效果层和网络文化扩展层是对网络文化的实际影响效能以及社会文化综合功效的强调。这些层面及其内部要素发展程度的差异,决定着城市的网络文化软实力呈现出不同的水平和特点。同时,它们也具有相互间的差异性和相对独立性,例如基础层的夯实并不一定意味着其向网络文化实力的转换,网络文化产品的大规模产出也不一定代表着其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作为城市或区域性网络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构成,它们针对的是城市层面的网络文化软实力发展和评估,虽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挪用到国家和民族的网络战略层面,但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城市的网络文化软实力并不直接关切到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维护以及国家形象、网络外交、国家网络文化环境整治和社会舆情监管等超城市性、超地域性的问题,而这些是国家层面的网络文化软实力必须强调的问题。
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评估和测度必须包含和体现这些构成因子,对其中任何模块的遗漏都会损害到其构架的完整性。结合前文对网络文化六方面模块的分析及其主要支撑要素的论述,将网络文化软实力分为由目标层、模块层、要素层构成的整体,则下表可以表现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基本构成模型及其主要要素。其中,城市网络文化的基础力和提供力构成城市提供网络文化内容、进行网络文化传播、辐射网络文化影响、发挥网络文化功效的基础和支撑;表现力和传播力是城市网络文化发展繁荣的成果和表现,是网络文化软实力的中心环节和终端产品;效果层和扩展层则是网络文化产品、网络传播、网络应用对于城市的网络文化影响、网络经济提升、网络社会发展、网络政治文明的功效,是城市网络文化所能产生的扩展意义和价值。
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构成与要素表
上述构成和要素既是城市网络文化发展差异性生成的主要来源,也是对其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的主要向度。其对于当前我国城市网络文化建设的启示是,不仅要突出网络文化产业、网络传媒等在城市网络文化中的重大意义,还要把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具有结构和模块完整性的科学系统工程,从六大模块、若干关键要素推进城市网络文化的发展质量提升。要使城市的网络文化竞争力战略与其网络文化基础力的实际阶段和特点相匹配,夯实城市网络文化基础力,避免脱离城市产业、文化、科教等方面的网络文化战略规划;突出城市网络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及其核心行业的培育,把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提升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重点;改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和平台,发挥其产业性网络文化难以具备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和发挥民间阶层在提供网络文化产品、促进网络文化繁荣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网络文学、网络艺术等个体创意领域中的创作力和创新力;注重城市网络文化表现层的丰富和创新,改变文化发展中重产业而轻文化的倾向,把网络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作为城市发展其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环节,并注重城市网络文化品牌资源的塑造;强调网络传播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影响力的提高,切实实践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的双重提升;发挥网络文化的扩展力,通过网络文化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和消费的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公共文明与公共领域的和谐健康发展。
网络文化不仅是我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应对全球文化霸权扩张体系、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实现和平崛起的内在诉求,也是城市和地区发展中新兴而强有力的文化资源、文化动力、文化支撑。城市文化建设不能只把网络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子构建,而要充分重视其全局性的渗透、融合作用以及时代性的突出地位,通过网络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加速推动城市的全面、高效、科学发展。本文明确提出和专题论述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范畴、内涵,及其多层面、多维度的构成和要素,顺应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全球网络信息时代文化竞争的内在要求,充分凸显与发挥网络文化软实力在城市文化优势与城市竞争力构建中的驱动发展作用。□
(责任编辑:熊觉)
G122
A
1007-9092(2012)05-0101-06
徐翔,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文艺学会副秘书长,《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文化。本文是2011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网络传播与城市文化研究”(2011D00203500000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