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依伦平治疗高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李睿
目的探讨依伦平治疗高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将90例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随即分成2组,依伦平组45例,用依伦平150 mg,(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苯磺酸氨氯地平组45例,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均1次/d,晨服,疗程24周。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等指标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结论依伦平可减轻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且能显著降低血压,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依伦平;苯磺酸氨氯地平;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1.1 一般资料本组90例患者选自2009年月10月至2011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和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标准确诊,收缩压力≥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肥厚(LVH)。排除心、脑、肾并发症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自身其他内科严重疾病如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等,怀孕、哺乳期妇女等。将以上筛选的病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42~80岁,平均(64.9±6.8)岁。随机分为依伦平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每组45例,治疗前两组血压、左心室大小及重量、血液学指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停用降压药2周后开始治疗,依伦平组初始剂量依伦平150 mg/次,1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初始剂量为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晨起口服。用药4周血压下降后仍>140/90 mm Hg者,依伦平剂量增至300 mg/次,苯磺酸氨氯地平增至10 mg/次,两组均用药24周。用药前及用药后对患者随访1次,测量血压、询问症状和不良反应。用药前和用药后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UCG检查。同时对患者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分析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参数,并记录不良反应。
2.1 血压改变及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如表1所示,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尽管如此,两给药之间的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2所示,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两组LVST、LVPWT、LVMI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2.2 血液学指标变化如表2所示,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患者的血糖、血钾、血尿酸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左心室大小及重量变化(x±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液学指标变化(x±s)
2.3 不良反应依伦平治疗出现1例面部潮红,头痛、眩晕、心悸等,2例偶有咳嗽,程度非常轻微,患者继续服药都能耐受。而络洛喜治疗后出现1例头痛,3例偶有胃灼热感、腹泻、疲劳继续服药后不良反应消失。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LVH、心室肌排列紊乱,使心室舒张受限,最终出现心力衰。Cuspidi等[4]认为,EH患者在病程的早期或达到诊断EH标准之前,其左室往往即出现肥厚。左心室肥厚不仅与血压增高有关,而且与体液因素特别是AngⅡ和NE关系密切[5],AngⅡ和NE可以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心肌间质纤维的增生,导致左室肥大。ARB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抗高血压药物,ARB一方面能特异性地与AT1受体结合,阻断由内源性及外源性的AngⅡ与AT1的结合,从而阻断AngⅡ对血管和心肌的作用,达到降低血压和逆转LVH的作用;另一方面当AT1受体被阻滞以后,AngⅡ水平显著增高可激活AT2受体,而AT2受体可产生扩张血管、调节细胞凋亡、抑制生长、抗增生的作用[6],进一步纠正高血压引起的LVH。厄贝沙坦是一种新型非肽类ARB,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有较强的亲和力。可通过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结合而阻断其介导的包括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水钠潴留、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殖以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等不利生理效应,进而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左心重构、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血压并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7]。依伦平中氢氯噻嗪减少体内钠盐的容量负荷使血压下降,并通过厄贝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协同降低血压。但长期单独使用氢氯噻嗪可以出现低血钾、血尿酸升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等不良反应,而加上厄贝沙坦联合使用后不仅降压作用增加,还可以由于其抑制排钾保纳的特有药理学机理及部分兴奋PPAR-g的作用,从而减少由于氢氯噻嗪引起的低血钾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ARB还可通过抑制肾小球远曲小管重吸收尿酸而促进尿酸排泄[8]。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两药可以互补,协同降压。本研究也证实依伦平不良反应发生少而轻微,耐受性好,为原发性高血压伴LVH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ACEI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1]王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要点解读.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0(4):9-13.
[2]孙义兰,李艳梅,罗旭芬,等.桂林市叠彩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5):775-777.
[3]Tsioufis C,Vezali E,Tsiachris D,et al.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versu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ypertension:a Greek 6-year-follow-up study.J Hypertens,2009,27(4):744-752.
[4]Cuspidi C,MaccaG,Mdchev I,et al.Left Ventricular concentric re-modelling and extracardial target organ damag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hum hypertens,2002,16:385-390.
[5]周裔忠.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5):479.
[6]Yamada T,Horiuchi M,Dzau V J.AngiotensinⅡtype2 receptor mediates programmed cell death.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6.93:156-160.
[7]陶涛,朱平.厄贝沙坦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现代医学,2008,36(1):40-42.
[8]Edwards RM,Trizna W,Stack EJ1 Interaction of nonpep tideangiotension II recep tor antagonists w ith the urate transporter inrat renal brush-border merbrance.J Pharmacol Exp Ther,1996,276(3): 125-1291.
中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1],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中均居首位[2]。随着高血压患病时间延长,动脉硬度增加,心脏后负荷持续增加,收缩末期室壁张力持续增强,心肌在形态学上发生了变化,导致心肌重朔-左室肥厚(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LVH)。左室肥厚是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期因子[3]。因此,预防和逆转高血压LVH己成为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之一。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