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苗
为了对呼吸训练法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呼吸状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为临床提供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有效方法,使该类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得到最显著的改善,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74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缩唇腹式呼吸和阻力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这三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74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中包括,男21例女16例,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71.6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21年,病程最短者4年,平均病程8.7年;B组患者中包括男20例,女17例,年龄50~81岁,平均69.3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23年,病程最短者6年,平均病程9.4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74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A组患者采用缩唇腹式呼吸;B组患者采用阻力呼吸训练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与A组患者基本相同,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 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缩写:COPD),是一种由于肺分通气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导致出现的慢性缺氧性肺部疾病,该病患者的病情主要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的特点,会对该类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降低[1]。
临床上患有COPD的患者的肺弹性回缩力能力明显降低,弥漫的小气道会出现狭窄和胸内的压力会明显增加,通常会导致患者在呼气时小气道关闭过早和呼气的气流明显受限。在进行缩唇呼吸的时候,可使外围的阻力明显加大,使气道的内压明显增高,防止在进行呼吸时小气道出现陷闭和狭窄现象,对患者肺内气体的充分排出及气体在患者肺内进行有效分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气体的交换过程得到显著改善,同时缩唇呼吸可以使患者的呼吸频率进一步减慢,使吸气与呼气的时间被进一步延长,为下一次呼吸时能够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提供了条件,在使患者的气量和肺泡换气增加的同时,可以使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明显增加,使体内缺氧状况得到显著改善[2]。腹式呼吸训练可以更有效地补偿在肺部病变产生时胸式呼吸不足的缺点,该技术可以通过使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及功能明显增加,使肺泡达到充分膨胀,使气体交换的量明显增加,机体通气功能得到显著提高。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相应的呼吸操都是医疗体育的一种重要的组成形式,通过进行长期的锻炼,可以使患者的呼吸肌尤其是膈肌逐渐变得强壮而有力,使患者的呼吸形式得到进一步改善,使呼吸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对顺利排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及体质得到增强,从而使已经明显减退的肺功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并防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3]。
总而言之,采用阻力呼吸训练器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辅助呼吸的效果非常理想,可以使患者的相关肺功能指标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并能有效防止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1] 邵爱仁,姚玉娟,沈丽娜,等.呼吸训练技术对我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8,38(18):621-622.
[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规范.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20(14):199-200.
[3] 杜素芝,夏梅,胡楠,等.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老年尘肺病人肺功能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9):8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