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玲
(喀什日报社,新疆 喀什 844000)
新闻短评被称作是新闻评论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运用灵活的新闻言论,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独到,语言生动活泼。它与社论、评论员文章相比,题材没有那么重大。因此,庄严、凝重的色彩少一些,轻便活泼的特点较突出。
在报纸新闻中,新闻短评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文体,笔者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充会体会到,短评能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提高报纸的质量,较好地体现党报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原则。短评的作用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短评能引领读者透过新闻事件,进一步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政策导向及社会价值,体现编辑的理论素养,并拓展新闻内容。
短评也是新闻,它只是通过解读的方式,让读者去理解新闻事件。如2011年2月11日《喀什日报》一版刊登的消息《喀什市启动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首批252户973名农民变市民》一稿。编辑为增强读者对喀什市出台户籍政策的准确理解,通过与通讯员联系,了解该政策出台的原因及背景,对户籍改革后农民进城所带来的变化及好处,通过短评《为“大喀什”创造有利条件》点明政策的意义及给农民带来的益处。
全文如下:
兔年伊始,喀什市利好消息连连,夏马勒巴格镇252户973名农民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真正成为城市人,这是喀什市委、市政府实现“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90万人”的目标实施的一项有力措施。
笔者了解到,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多多,比如,农村居民进城后,生活得到保障,在社保、医疗、卫生、民政、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和城市居民一样,低保金提高了,就业方面政府也会予以考虑。又比如在户籍转变过程中,喀什市将充分尊重农民转户的意愿,实行有偿退地,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并分区、分类、分阶段有序推进,直至在各乡镇全面推开,防止农民流离失所,防止出现城市贫民窟现象。
喀什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将创造有利于人口流动、有利于人才的宽松环境,实现喀什市非农人口和城市居民的有序增加,为建设“大喀什”创造有利条件。
此篇短评没有面面俱到,只选取读者所关注的政策指导进行剖析、议论,用通俗的语言,回答读者想知的政策,进一步说明喀什市政府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及作用和意义,体现了新闻言论的评论性、新闻性、群众性和精练性。
又如,刊发在2011年2月12日《喀什日报》一版的头条消息《我区建立从基层一线公选干部制度 近年来300余名基层干部通过公选走进机关》,此稿属成就性消息,很有分量。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党的这一方针政策对选拔干部带来的种种益处,编辑配发了短评《让更多的优秀干部从一线涌出》。
全文如下:
欣闻我区建立从基层一线公开遴选干部制度,3年来有300余名基层干部通过遴选走上了地、县机关工作岗位的消息,让人为之叫好。
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是我们党关于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从干部结构上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这一做法,对基层干部来说则是一种厚爱,让在基层工作的优秀人才看到了希望,必将极大地激励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上级机关的工作队伍,提高了整体工作素质。更重要的是,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从基层发现人才,从基层选拔人才,突出了我们党选拔干部注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这一做法,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各级党组织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坚持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让更多的优秀干部从一线涌出。
通过分析,我们看出文中首先肯定这一活动“令人叫好”,接着层层论述从基层公选干部的好处。笔者也是近年来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的,感触更深,因而写起来具有说服力,其中不乏真情实感。如“这一做法,对基层干部是一种厚爱,让在基层工作的人才看到了希望”充满了切身体会。文中最后则提出希望,点明中心,自然结尾。
报纸上有些新闻稿件,通过初次阅读,读者领会的只是肤浅的新闻事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但对新闻事件背后所引发的经验和教训,一时不会思考很多。而当编辑配发短评后,再进一步阅读,往往加深读者的理解,并展开深入的思考。
如2010年5月21日《喀什日报》二版《社会扫描》版刊登消息《疏附县二中开设心理咨询室》时,编辑配发了短评《为师生提供心理诉求渠道》。针对学生离家出走等社会问题,将开设心理咨询室的社会意义及价值点读出来。读者在读完消息后,通过进一步阅读短评,加深对此新闻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进而扩大对学生、教师心理咨询这一问题的关心程度,认识到它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密不可分,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俗话说,新闻宣传不怕重复,特别是每年都要唱的“四季歌”,如农业新闻的三夏、三秋,经济新闻的水、电、路、通讯、交通等的生产总值、增加值;又如很多法定节令和新增设的节日,如老年节、爱眼日、植树节、环卫节等节日,以及历史上的今天等。对这些新闻,编辑根据党的新闻宣传需要,有重点地配以短评。对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意义以及社会各界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提出看法,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新闻的文化背景、新闻背景,并加以重视,起到舆论监督作用。配发短评后,能使这些新闻区别于旧闻,有出新、出奇的效果,增强新闻的政策性和解读性。
编辑手中每天要接触大量的新闻稿件,如何将手中的稿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认识其新闻稿件的社会价值?配以短评,则可以见编辑的思想功底,增进编辑的“眼力”,同时也是一张报纸展现思想水准的窗口。
因此,一个编辑在写短评时,是一次思想的历练。它不是就事论事,它是在了解相关新闻事件、弄清事实真相后,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新闻叙事、说理之中。在写法上一般是通过引述新闻报道,再加以评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有的短评则用真切、深切的情感进行表述,达到感染、感化读者的目的。不管用何种表述方式,短评要短小,语言要通俗,思想要深邃,做到“言近而旨远,词约而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