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凤
(江苏宜兴 214221)
莲花蕴禅意 波澜心不惊
——谈《不惊壶》的创作思悟*
朱彩凤
(江苏宜兴 214221)
主要介绍了笔者创作的“不惊壶”过程及作品形态的寓意,并借助禅意感悟了笔者的人生态度。
紫砂壶 不惊壶 紫砂艺术
千年陶都,紫玉金砂,紫砂壶以其独特地艺术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形成了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等具有艺术文化价值的艺术品珍品,是陶瓷艺术的一朵瑰丽奇葩。紫砂壶从传统的工艺品发展成为现代艺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紫砂艺术珍品,一方面是因为紫砂具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和时代性特征的文化艺术符号;另一方面是因为紫砂陶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内在的文化艺术元素与收藏价值不断被发掘,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掀起了“紫砂热”;“半耕半工”下的世代陶都壶艺人,延续了古龙窑的烟火,面对紫砂艺术市场价值的“冷暖变化”,传统紫砂工艺者凭借其良好的手工技艺“稳坐钓鱼台”,大浪淘沙,也总有一部分的“所谓紫砂艺术作品”石沉大海;紫砂艺术沉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砂陶韵。
笔者原创《不惊壶》,取意于《幽窗小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不惊”是一种泰然自若,波澜不惊的人生态度,面对红尘烦扰,是是非非而镇定自若的心境。其实紫砂艺术的创作过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学习,而且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与拓展;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艺术市场,紫砂壶艺这种传统而又时尚的艺术形式,需要紫砂创造者凭借扎实的艺术文化创作功底和一颗平常心去追求更高的紫砂艺术和自我更高的艺术造诣。
《不惊壶》整件作品由一个敦厚丰腴、阔大圆融的莲花底座托起。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花儿虽小,一朵就是一个世界,叶儿虽微,一片就是一尊佛陀。一朵花众生能悟出整个世界,一片叶我们能普渡天下。对于紫砂艺术的追求,对笔者而言就是一种修行,一种人生智慧的探索与追求;怀揣一颗平常心,一种虔诚的意念,在紫砂壶艺的境域里寻觅真正的艺术创作之路,静心养德,宽心为艺,以平常心悟“壶道”。
莲花底座托起一把紫砂壶,就是把紫砂壶看做一种最终的“果”,去探求“壶道”的意趣过程。《维摩经·佛道品》:火中生莲花,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莲花是佛门纯净高洁的图腾。莲花既是天然的清纯本心的象征,是“空”,也是超越一切烦恼、超越相对的心象,亦通向“空”;“火”是一切烦恼之“色”,亦生成“色”。“世间的贪欲、嗔恨和愚痴等种种烦恼如“火”,皎洁晶莹的觉悟之心则是“莲花”。“火中莲”是超越过程的象喻,也是本心经过“色”诱而不住、不执著的过程,则莲花也因此而成为超越“火”而通向禅悟的直接途径,正是一种紫砂壶艺的最高境界。
《不惊壶》秉承传统紫砂壶艺技法,贯穿笔者对传统文化与传统紫砂壶型的理解与重新的感知,整件作品,端坐莲花台上,端庄典雅,气韵悠长;似是振臂欲飞的灵鸟,犹如仰天鸣唱的凤鸾,是召唤一种心境的洒脱与平静,亦是诉求人生百态的恬静与平淡;壶身扭转的线条延伸出壶柄以“静”显“动”的姿态,艺术的神态里,暗含了几多逍遥与自在;平底嗉流,曲直相接,嵌盖圈线,逶迤成环;珠转带绕,似有轮回境地,闭目颔首,佛音袅袅,禅意幽幽,花开花落,云卷去舒,绵延不绝,无尽无穷。
敦厚丰腴、阔大圆融的莲花底座托起了《不惊壶》。莲花宝座造型则又是象,是线,是“非台”之“明镜”,是大彻大悟的“佛性”之“指”(境外旨),也是即心即佛的心性之象(象外象)。而这源于清纯本心流淌的无限韵致又使其上端坐的《不惊壶》紫艳中见拙厚,清新中见精神,在佛性的光芒中熠熠生辉。
紫砂陶从最初的粗制日用器皿,不断的发展成为具有文人气息的紫砂艺术品,并伴随着茶文化的日趋完善的而日臻珍贵。明太祖罢团茶,改进茶芽之诏令也促成了紫砂茶具的变革,特别是紫砂壶成型与文化、文人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明《供春壶》的出现与不断涌现的紫砂名家、大家,把紫砂文化传播开来,紫砂壶艺也因此备受世人的关注,尤其是文人的参与,紫砂艺术自此形成了兼备实用性与艺术收藏性的文化艺术珍品。新中国成立后,以紫砂圣手美誉之称的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为代表的“七大老艺人”携手紫砂文化的传播与紫砂壶艺的继承,历经几代紫砂艺人的努力,形成了今天紫砂艺术的新局面;一批批现代紫砂大师师承“七大老艺人”门下,无论是“艺德”和文化修养,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各家作品及创作思路与设计理念独具匠心……,这就是紫砂艺术文化发展至今的莲花宝座托起了紫砂艺术文化传承至今的“波澜不惊”。
图1 不惊壶
仔细端详《不惊壶》,笔者在创作时特意将壶柄扭曲,并与壶身扭转的线条协调一致,犹如蠢蠢欲动的灵鸟,又如波澜起伏的内心,本应是“八风吹不动,稳坐紫金台”的形象,但本人把整个创作思路与设计理念转变了一下:莲花宝座形态宛然,气韵生动;冷香无声,清穆如如。《不惊壶》静中欲动,心神不定,焦躁不安;一动一静,对比明显,象征性的表达了笔者的内心世界,壶盖上设计有小浪花跳跃是体现出笔者心态归于平静后仍有创作欲望的存在。众多的紫砂艺术设计者、创作者在紫砂艺术的创作道路上,虽然是继承紫砂艺术前辈们的足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端坐”在前辈的“莲花宝座”之上;但是很多人创作时的心态、艺术追求的方向以及自我文化艺术的创作功底,看似很安稳的坐在泥凳旁边,其内心焦躁不安;艺术创作本来就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紫砂创作技法的传承、现代紫砂陶艺的自我揣摩等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耐得住寂寞与枯燥的“打坐”,然后“千锤百炼”成紫砂原矿泥,久经陈腐、历经拍打、风干日晒、烈火高温,方成大器……,壶道如此,人在追求紫砂艺术创作的过程亦是一样的。《不惊壶》表现的就是波澜起伏的内心最后归于平静的那种心态。
传承千年陶都风韵,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一代又一代紫砂人寻矿练泥,打泥片、拍身筒、捏把、镶流,是在艺术的道路上“修行”的以“勤”为“因”,以“壶”为“果”。凭借古老而又时尚的紫砂历史文化底蕴这个莲花宝座,在紫砂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内修”历史文化艺术内涵与修养,“外修”为人处世之道与创作技法,怀揣一颗“八风吹不动,稳坐紫金台”的艺术创作“修行”,因果相承,以波澜心不惊的态度,为紫砂艺术的发展创作更多经典的紫砂艺术作品。
TQ174.4
:B
:1002-2872(2012)09-0039-02
朱彩凤(1974-),大专,主力工艺师;主要从事工艺美术及制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