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瑜伽课程设置可行性的教学实验研究*

2012-09-14 07:29马艳辉
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瑜伽设置

马艳辉

(1.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涪陵 408003)

普通高校瑜伽课程设置可行性的教学实验研究*

马艳辉1

(1.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涪陵 40800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在对普通高校瑜伽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和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验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得出瑜伽课程的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深受学生喜爱、是对现行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补充等结论。

瑜伽;课程设置;可行性

近年来,瑜伽作为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已经风靡全世界。瑜伽习练集动作、呼吸、冥想为一体,既注重形体、姿态、动作等外在美的塑造,又注重美的欣赏力、美的情操等内在美的培养,使人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瑜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非常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瑜伽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瑜伽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断推广和发展,本研究试图通过教学实验探讨高校瑜伽课程设置的可行性。以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指导,在对瑜伽教学理论和课程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检验教学目标、内容、进度、组织与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校瑜伽教学的进一步规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长江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 2009级选修喻珈课程的学生,2个班共60人,其中男18人,女42人。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并整理有关瑜伽运动、课程设置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2)访谈法。通过对课程设置方面的专家以及相近课程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探讨教学实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听取改进瑜伽课程设置的相关建议。

(3)实验法。按照瑜伽课程设置的要求以及相关教学文件,教师与选取的实验对象共同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4)问卷调查法。遵循社会学方法和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本研究内容需要,针对实验对象设计了关于实验前后的两份调查问卷。

(5)数理统计法。运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对问卷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6)逻辑分析法。对各种资料、实验结果以及问卷收集的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归纳。

2 普通高校瑜伽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课程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课程设置的任务是构建一门课程的形式和结构,也包括基本的价值与技术上的安排以及课程要素的实施。普通高校瑜伽课程设置需解决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为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还需重视课程教学的原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

瑜伽课程设置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其科学基础的,即在设置瑜伽课程时不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特点,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2.1 瑜伽课程教学实验的设计

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为主要依据。其中,教学目标包含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五个领域;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性内容、技能性内容、情感性内容及操作性内容;教学评价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内容综合化和个性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两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由笔者单独承担,教学内容、进度、组织方式以及考核办法、标准等都严格按照瑜伽课程设置的要求进行,以保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考核标准等的同等性。

为了获得羊肚菌SDF的最佳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X1)、碱液浓度(X2)、提取温度(X3)、提取时间(X4)4个因素为自变量,以羊肚菌SDF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四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见表2。利用Design-Expert 8.0.6 软件中的Box-Behnken模型,建立回归方程,对表2中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根据瑜伽项目特点及公选课的设置要求,本次教学过程为一学期(34学时),在二年级的下学期进行。2.2 教学实验的监控

对2个瑜伽教学班级进行全程监控,包括各班的教学内容、进度与方法等,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进步幅度,加强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和修正。同时,在实验效果评价环节请专家对学生进行打分和点评,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降低实验误差。

3 普通高校瑜伽课程设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瑜伽习练的目的是促进练习者的身体、精神和心理和谐健康的发展。因此,编制瑜伽课程时应注意科学性,即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针对性、组织形式的恰当性、评价方式的客观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瑜伽课程设置必须重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结构以及运动负荷。

(2)针对性原则。瑜伽课程设置必须全面考虑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3)身心俱健原则。瑜伽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根据实际需要,设计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课程类型,力求通过瑜伽课的教授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4)发展性原则。学生的身心是不断发展的,对瑜伽的认识与需要也在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瑜伽自身也处于不断的丰富与发展过程中,其习练形式日益多样化。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学生的基本情况

表2的统计显示,60名学生中,有52名学生是为了减肥或塑造形体而选修瑜伽课的,比例达到了 86.7%,这与学生对瑜伽的认识有紧密联系,当下瑜伽被追捧为瘦身捷径,受到了广大女生的喜欢。希望通过学习瑜伽增进健康的学生有41人,说明瑜伽作为一种健身运动方式得到认可。瑜伽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开设,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修学分的平台,将学习内容与兴趣爱好进行了恰当的结合,所以为获得学分而选修瑜伽课的学生占58.3%,在学习动机中排在第三位。瑜伽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调节精神状态,使心情祥和愉悦,但是只有23名学生关注到了瑜伽的调心功能。此外,一部分同学是为了结识朋友、增加人际交往、丰富业余生活、治疗疾病和陪伴同学健身等而选择了瑜伽课。

表2 实验前学生学习瑜伽的动机 (n=60人)

4.2 实验后结果及分析

教学实验的结果显示(见表 3),经过一学期(34学时)的瑜伽课程学习,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对瑜伽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对自身的学习效果也非常满意,因此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表示以后会继续坚持瑜伽习练。当然,也有个别同学不喜欢瑜伽相对柔和的练习方式,还有的同学就是为了获得学分。

表3 实验后学生对瑜伽的认识、喜欢和满意程度 (n=60人)

表4显示,通过一个学期34学时的瑜伽课程学习,有80%的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灵活,在走、跑的过程中具有轻盈感;有70%的学生表示自己比以前变得更加自信,对待学习与生活也更加乐观积极;60%的学生增进了健康,58.3%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40%的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学生在熟练掌握瑜伽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身心健康、精神状况以及意志品质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另外,实验后的结果还表明,学生中只有38.3%的体型有所变化,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学时数不足的原因所致,每周一次(2学时)的瑜伽课程不足以引起学生体型的明显变化。

表4 实验后学生对瑜伽课程教学效果的自我感受 (n=60人)

从表5中可以看出,瑜伽课程设置的教学实验效果,整体而言是令人满意的。通过34学时的瑜伽课程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瑜伽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其中总体评价在中等以上的学生人数达到了88.3%,这说明瑜伽课程的设置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所以学生对瑜伽课的兴趣非常浓厚,上课的态度认真,学习的积极性高。60名学生中只有一个不及格,这是因为该男生经常逃课所致。

表5 实验后学生的考核结果 (n=60人)

6 10 27 45 19 31.7 7 11.6 1 1.7 34 56.7 20 33.3 5 8.3 0 0 1 1.7技能平时总分 15 25 25 41.7 13 21.6 6 10 1 1.7

4.3 教学实验的反思

虽然本次的教学实验是严格按照实验设计要求进行的,但是在实验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如受试者全是同一所高校的学生,代表性不够高;教学实验的效果主要依据受试者的主观感觉而评定,缺少客观指标的测定;教学实验无对比班。这些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有所偏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高校瑜伽课程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瑜伽将健身和健心有效地融合为一体,通过呼吸、意念和伸展的方法,发展柔韧、灵活和力量等运动素质,有目的地促使身体向着匀称、协调、健美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内在美的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在调节情绪、消除紧张与疲劳、缓解学生因学习生活节奏快而带来的紧张压力等方面效果显著,这从教学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同时,瑜伽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提供了新的选择。瑜伽具有的“健身、美体、调节身心”特点,非常符合现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5.1.2 瑜伽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瑜伽的动作舒缓、意境深幽,坚持练习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优雅紧致的身形,轻盈灵动的姿态和平和的心态。瑜伽以其所独有的运动特点和锻炼效果,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喜爱。从表1可以看到在实验前已经有86.7%学生喜欢瑜伽,这足以说明瑜伽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因此,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高校瑜伽课程的设置势必会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5.1.3 瑜伽课程是对现行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补充。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瑜伽这种流行于世界的时尚运动方式,作为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瑜伽课程内容的多样性、生动性、层次性等,可以有效地弥补内容单调、枯燥乏味等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的不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对现行体育教材能够起到丰富、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的作用,并有助于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建立。瑜伽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兴趣、爱好的需求,体现体育教学中的健身价值,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有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高校体育增添了新的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是高校体育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和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5.2 建议

5.2.1 加强重视与宣传。教育部门应重视高校瑜伽课程的设置,为学校开展瑜伽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加强对瑜伽的宣传。瑜伽不应该是少数学生的运动,而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来感受瑜伽、分享瑜伽,真正体验瑜伽带来的乐趣和无穷的魅力。因此各类高校可以利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瑜伽教学,以及以必修、选修、俱乐部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瑜伽,并对此项运动产生兴趣。

5.2.2 优化课程设置。高校瑜伽课程的设置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为社会在日益进步,高校教学改革在持续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身心水平在不断提高,瑜伽自身也在丰富发展,所以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等应将实用性、多样性、趣味性、安全性、发展性紧密结合,使瑜伽课程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5.2.3 加强师资培训。在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师中选拔出一些热爱瑜伽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瑜伽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与此同时,完善瑜伽课程的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瑜伽文化氛围。

1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81-110

2 夏思永.体育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2002.8

4 柏忠言,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7

5 郁晶晶.高校瑜伽教学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

6 周威.高校开设女生瑜伽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7 李彤.高校《瑜伽》选项课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5

8 王学敏,巴朝平.重庆市高校瑜伽课程的开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

9 符雪姣.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瑜伽课程设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5

Teach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Yoga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 Yanhu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Fuling,Chongqing, 408003, China)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inciples set by yoga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ake a teaching experiment on the feasibility.The conclusions include that yoga curriculum meets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deeply liked by students, enriches and complements the current teaching content.

yoga; course arrangement; feasibility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09-3-053;长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编号:09JKY0570

马艳辉(1982- ),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瑜伽设置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Hello White瑜伽馆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液膜法在线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山海呓语 意气相生一一小学美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山海经》的教学实验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迎接瑜伽日
栏目设置一览表
练瑜伽,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