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伊始探今年住房保障(上)——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

2012-09-11 08:08:50凤鸣
中国房地产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资金

○ 本刊记者 凤鸣

3600万套,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保障房建设任务;1000万套,这是去年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总数;一组组数字记录了我国政府向中低收入“寒士”践诺的民生账本。“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政府纷纷在“居者有其屋”这盘民生棋上频频落子。2012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建设700万套以上保障房,实际在建工程量至少1700多万套,已经竣工的保障房还将陆续进入分配使用阶段。为了解今年和现阶段住房保障工作的开展情况,本刊记者走访了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请他为我们解答疑问。

本刊记者:继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圆满完成之后,今年的保障房任务目标是什么?中央和住建部分别会在哪些方面做重点工作来保障今年保障房任务的完成?

张学勤:去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的任务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今年的任务目标是,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以下简称保障性住房)今年是700万套以上。从表面上看,今年新开工的保障房数量与去年相比相对较少,但是从在建的工程量来说,今年的在建工程量要远远多于去年。加上去年、也包括前年开工结转到今年的项目,今年在建的保障房工程项目大概有1700万套。从任务量上来看,今年将是任务非常重的一年。

面对这样一个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去年12月,国务院就召开了住房保障工作会议,对今年的任务作了部署。2月初,国务院又专门组织了对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全国性督察。在各省全面自查的基础上,中央组织了5个督察组,对10个省、市、区进行了重点督察。目前,中央的有关政策现在正在逐步地落实。比如,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资金不少于去年。现阶段,保障性住房的第一批补助资金400多亿已经于上周下达各省市,时间比去年早了1个多月。

面对今年的保障房任务,我们的工作重点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今年仍然要抓开工,促进度。我们会确保今年新开工的700万套保障房项目按时开工。同时,去年结转到今年的在建保障房项目还有1000多万套。我们会在抓新项目开工的同时,还要抓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竣工和建成,使保障性安居工程能形成实质性的供应,使广大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能够早日享受到住房保障的阳光。这是我们今年第一位的任务。

第二个方面,随着保障性住房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速度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住房的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涉及到广大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一定意义上还涉及到公共安全。同时,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直接投资或直接组织建设的住房,面对的又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因此,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第三个方面,一般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周期,大概是两三年的建设周期。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快速推进,从今年起,保障房将进一步进入分配、使用的阶段。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确保保障性住房公平、公正地分配是住房保障的生命线。我个人理解,能不能让真正的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确实涉及到我们这一制度长远的生存。

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这三个方面。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工作压力。这么大的建设任务,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还是资金和土地的压力。其中,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设问题,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落实或正在落实相关政策,力争把今年的任务完成好。

本刊记者:2010年,国家要求全国对于保障性住房树立永久性标牌。永久性标牌的意义何在?

张学勤:第一,对保障性住房质量实行项目法人终身负责制。这里的项目法人可以解释为建设单位。所有保障性住房的参建单位,根据自己的职责,按规定负相应责任,但最终负总责的是项目法人。

第二,推行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制,这里讲的是个人。比如监理公司是总监负责,项目是项目经理负责,设计是总设计负责,而且是终身责任制。

第三,在项目上留一个永久的标志牌,标志牌从单位到个人的名字是永久刻在上面的。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谁设计的、谁施工的、谁监理的,既有单位也有个人,如果做得好那是光荣榜,如果在哪一块出了问题,就是个耻辱簿。

本刊记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于保障房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是如何规定的?

张学勤:保障房分配政策、程序、房源、过程、结果、投诉处理采取“七公开”的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信箱等,加强社会监督。

前两天,国务院专门成立了督察组,对于地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和质量工作进行了督察,公开是住房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使制度公平公正,公开是重要的手段和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条件。我们要明确告诉老百姓,什么样的条件可以申请保障性住房,我们要求在地方的政府网站和地方办事、受理机构的工作场地公开。

第二,确定准入对象以后,要对审核和分配过程公开。主要体现在,各部门联动审核完毕后,审核的结果要公示。审核的结果要接受社会的监督,比如,有没有政府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有没有个别申报人隐瞒实情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公开。另外,配租(售)过程公开。保障性住房资源相对紧缺,需求量比较大,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配租(售)办法来分配资源,这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求相关部门将分配结果公开的。房子给了谁,谁住了什么样的房子,谁拿了补贴,拿了多少,都是要公开的。这些公开的信息,老百姓是可以查询的。

除了前面这些分配过程公开之外,我们还会对建设计划、任务、项目公开,从资源供给的角度防止出现问题。年初我们就要求市县把今年的建设计划全部公开,对项目公开的内容也作了要求,包括保障性住房项目和配建式的混合式项目全部要求公开。除了要求既有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外,我们还要公开建设的面积,建设套数,各种住房的套数,比如一个综合项目有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要按照结构公开面积和套数,包括开竣工时间都要公开。

我们最近正在研究起草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全部公开。主要要达到几个目的:第一,使政府管理部门所有的工作和操作能在阳光之下进行。第二,方便群众办事,保护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如果不公开,老百姓就无法获得政策信息。从这次督察的情况看,截止到去年9月份,所有的地级城市都把保障性住房公开了。不过,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起步阶段,还在摸索过程中,虽然现在督察报告还没有出来,但是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从住房保障的责任来讲,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省级负总责,市县负直接责任。

本刊记者:今年的工程建设施工量达到了新的水平——1700万套,在资金需求有没有一个大致的估算?在资金的筹集上,今年去年有没有新的变化?

张学勤:去年保障房新开工1000万套,我们年初有过一个计划投资的测算,是1万3千亿左右,这个不完全是那1000万套的总投资。一些建设周期需要两到三年,有些高层甚至三年都完不了,这1000万套当年需要完成的投资,比如50%或60%的投资,这是一块。另一块是前年还开工了590万(套),甚至还有2009年开工的项目,加上这些在建工程一共是1万3千亿。去年在建加上新开工的保障房项目一共1400万套左右,因此,今年的工程量要比去年增长20%以上。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今年就需要增加投资20%左右。今年的资金具体数据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共同测算。因为,做出计划来一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对各地方落实资金有好处;另一方面在执行的过程中,和计划多多少少可能会有一些出入。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一个重要的文件,即45号文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把保障房各项相关政策都说得比较清楚。

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尽管是政府投资或主导的工程,但它的投资不完全是财政投入。因为今年的资金测算还没有出来,所以我给大家说说去年的情况。去年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这类政策性住房,政府的支持政策体现在土地上,比如实行划拨,规费实行一定的减免,这些是政府的支持政策体现,直接投资就不需要政府再投入了。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我们大概测算了一下,大概需要4000多亿,这是尚不需要政府财政投入的。

我们现在提到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一共有9类,4类房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房,5类棚户区:林区、垦区、工矿、煤和城市。这5类棚户区的改造需要发挥几个方面的作用,调动政府、企业和个人几个方面的积极性,还需要市场化的运作。比如北京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在改造的过程中可能会配建一部分商品房,在一定程度上回笼一部分资金。原住民拆迁以后,住房面积会扩大,这也会回笼一部分资金,有市场运作的空间。假如需要10个亿,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收回8个亿,缺的2个亿则由政府补贴。

去年棚户区改造测算下来大概需要5000个亿,这里面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有补助资金,但是不需要政府完全投资,去年真正需要完全投资的或是大部分需要政府投资的是廉租房和公租房,廉租房是我国住房制度的兜底性制度,这个需要公共财政的投入。从目前的廉租住房制度设计上,也无法实行市场化的运作。当然,地方上也会实行一些新的廉租住房配置机制,但基本还是依靠政府投入。公租房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但是目前公租房的投融资运作机制还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地区还是依靠政府投入,这里面大概有4000多亿。这三项里面,有政府完全投入的,有需要政府给予支持的,也有基本上不用政府投入、仅需要政府给与土地政策的,这些加起来需要政府投资的,去年大概在4000亿左右。面对这件事,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另一个方面,我们经过努力,也是能够把资金问题落实的。去年,光是中央政府投入城镇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就达1526亿。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是1030亿,这1030亿是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和今年对应,应该是1709亿。今年首先还是中央政府投入,中央政府的补助资金不低于去年,但是补助的更多的是新建项目。我们今年要建700万套,最近发改委已经把第一批资金,就是廉租住房的、新建廉租住房的补助资金已经下达了地方。我们还在原来补助资金的基础上,中央政府的补助资金增加了一个内容,那就是补助基础设施。

从住房保障的责任来讲,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省级负总责,市县负直接责任。换句话说,住房保障责任是地方公共预算支出的重要内容。对于市县预算安排和省级补助资金安排,财政部专门发过文件,要求地方要落实。除了一些大家早就知道的资金筹集渠道,今年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

第一个是地方经过清理规范建立的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现在,相当一部分城市都在建立比如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司、保障性住房投资公司。这样的公司好处是政府通过财政注入一定的资金,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融资平台第二个是现在省一级政府,比如陕西、云南、湖北、湖南都在成立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公司。举个例子,北京市去年成立的保障性住房投资公司,政府一笔注入100亿,这可能是地方上今年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二个涉及到企业债券。在45号文件中提到,要规范发展企业债券融资。对于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可以通过直接发行企业债券和票据来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而且,文件要求地方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保障房。还有一条,如果不是地方的融资平台,由其他社会投资机构,比如说开发企业,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那么可以对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企业债券融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融资渠道。

第三个,现有有些地方和一些社会的基金进行着探索合作。去年是起步探索阶段,今年可能会探索得更加深入一点。

除此之外,保障性住房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比如说有些地方实行了保障性住房的配建,就是在普通商品房中配建保障性住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资金压力。北京市今年出台了一个贯彻国务院45号文件的通知规定,在普通商品房里面配建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反配建,相当于在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配建一定的商业用房或商品房,这样就可以回笼一大块资金,也是突破资金瓶颈的一个做法。

本刊记者: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在质量和结构上有没有什么明显区别?

张学勤:从结构安全上肯定是没有差异的,不会有质量问题。从外立面上,我个人觉得差异也不大。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主要区别在套型面积和户型面积上。有些配建,比如说一些大的项目,20栋楼配建了2栋,会有一定的分割,也有一些小的项目,2栋楼有5个单元,或者1个楼一个单元,我想他做出区别来也挺难的。从工程质量上,目前来看,保障性住房肯定不会低于普通商品房的标准。

信贷资金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还是给予一定支持的,对于45号文件包括央行、银监会发的一些文件,对于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经过清理的融资平台银行是可以给予贷款的。■(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保障性住房资金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房地产导刊(2022年4期)2022-04-19 09:03:50
走街串巷找住房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 09:13:02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住房保障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