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说声爱你不容易

2012-09-11 03:21中国蔬菜编辑部
中国蔬菜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有机规则蔬菜

《中国蔬菜》编辑部

有机蔬菜
——说声爱你不容易

《中国蔬菜》编辑部

焦点1:有机产业发展需要降速

《中国蔬菜》:有人称此次新版的《有机产品标准》与《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认证标准,对此您怎么理解?

杜相革:新版规则在制定过程中有两个初衷,第一,旧版规则是2005年颁发的,需要完善和制定新的标准规则来满足有机产品市场的发展变化,也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其次,新版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是要规范我国有机产业发展。最近几年,我国有机产品发展速度过快,速度过快就不一定是好事,尤其在中国,目前在我国有机产品市场和生产加工技术相对不太成熟的条件下,发展速度过快会带来很多问题,这次制定新的规则就是要从认证制度和标准上使有机产品行业的发展速度降下来,大家不要一哄而上,避免最后一哄而下。所以新标准规则的实施对有机产品市场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一番优胜劣汰之后,符合“游戏规则”的企业会留下来,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会被淘汰,最终使有机产品市场得到提升和净化。

《中国蔬菜》:那么就有机蔬菜而言,这里所说的“严格”,在新版的标准规则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杜相革:在有机蔬菜的认证方面,新版规则加大了对蔬菜安全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认证标准也相应提高,实施认证的规则也更严格,最严格的是在认证时间和认证的频率上。过去一年基本认证一次,蔬菜是一年多茬作物,很容易出现认证结果“张冠李戴”的漏洞。新规则实施后,对有机蔬菜进行一年多次认证,比如认证机构对某生产基地的黄瓜进行有机认证,在其生长周期内必须多次下地进行各项实施标准的检测与监督,如果该基地之后又种植其他蔬菜,认证机构必须对其重新认证,体现在认证证书上,认证品种与证书内容要一一对应,申请单位只有生产过程合格且产品检测合格才能够颁发认证证书。

《中国蔬菜》:从认证机构的监管上,是不是也比以前严格了呢?

杜相革:是的。认证机构是保证产品质量认证实施的主体,而认监委(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认证机构的监管,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认证程序的监管,比如在认证的频率次数以及产品的抽检等认证程序上是否按照认证规则予以实施,保证认证规则落到实处;其次就是对于认证机构人员的监管,即对认证检验人员的考核,这也是新规则实施后有所不同的地方,上岗人员所要达到的指标与素质都在提高,同时要求检验人员的认证工作必须与其专业和经历对应起来,比如做有机蔬菜认证的人员,学历必须是园艺或农学相关专业,而不能是食品加工或畜牧业。

另外认证成本与检测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严格”,多次认证多次付费,每一种蔬菜品种都要进行检测,所以产品越多,检测费用也就越多,这都为从事有机蔬菜生产增加了“严格”的因素。

《中国蔬菜》:部分人士称有机产品包括有机蔬菜存在一定的“水分”,是不是也因为这种原因才使得有机产业的发展需要降速呢,对此您又如何看待?

杜相革:我国有机蔬菜发展的历史不算太长,从一开始只在包装上印有“有机”字样到“国标”的出现,再到现在的“一品一码”,是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那么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以假充真、“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把新版规则制定这么严格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从标准和认证规则上杜绝“水分”的存在。

我国有机蔬菜的发展并没有遵循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往往过于注重其经济行为,而忽视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的积累,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在商机利益的驱动下,同时又没有合格的产品出售时做出了一些违规行为,损害自己信誉的同时,也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有机蔬菜的生产,应遵循成熟一个认证一个,不是所有的蔬菜都可以达到有机标准,也不是所有的季节都适合生产有机蔬菜。

焦点2:“有机”观念需要转变

《中国蔬菜》:不少蔬菜种植者给编辑部来信,希望看到更多关于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的文章,对于普通菜农来说,可不可以种有机蔬菜,是不是门槛太高?还是对于有机蔬菜的概念认识不充分?

杜相革:国外提到的有机种植是一种环保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仅就这一点而言,谁都能种,没有门槛高低,但是在我国,有机种植的理念还没有形成,因为我们太过于追求产量,追求外观,这就是与国外的不同点。有机蔬菜的种植,如果过分的追求产量,反而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追求产量的过程中有机肥使用太多,无机氮硝酸盐含量没有超标,而有机氮硝酸盐含量却超标了,不仅没有保护环境,而且又造成了新的污染。其次是过度追求外观,只看重蔬菜外表形状而不忽略本身的有机品质,这时,有机种植不再是一种环保行为,而是市场驱动下的一种经济行为,这种观念就像无形中的一座大山一样挡在我国普通基层蔬菜种植者的面前,对生产有机蔬菜望尘莫及,观念的差异造成的难度不亚于实际生产技术的难度,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把种植有机蔬菜作为生存的手段或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很困难的事情。

《中国蔬菜》:对于有机蔬菜生产企业在经营上的观念需要作什么转变?

杜相革:我国有机蔬菜生产企业只有鲜食,并没有加工,这就是企业的商品价值观念不足。有机蔬菜不应该只有鲜食蔬菜,鲜食和加工应该齐头并进,比如一些基地不是所有的有机黄瓜都是瓜条笔直,也不是所有的番茄都是果正色佳。所以不应该只看重有机蔬菜的生物量,而忽视它的商品率,有机蔬菜大棚里能成为有机精品菜的只有20%~30%,其他所谓的“歪瓜裂枣”产品卖的价钱就会很低,无形中增加了有机蔬菜的生产成本。其实在国外,有机蔬菜的价格并没有这么高,外形不好的产品可以做加工,用于生产婴儿食品等。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有机蔬菜只做鲜食不做加工的观念。

《中国蔬菜》:最近有报道称,北京部分超市蔬菜专柜上出现了“精品菜”、“特色菜”的标识,很容易与有机蔬菜混淆,消费者怎样认识有机蔬菜?

杜相革:出现这种现象恰恰迎合了目前消费大众对于有机蔬菜的心理诉求,人们谈到有机蔬菜会不自然地理解为是高档货,所以在谈到有机蔬菜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有机”?需要考虑几个层面:首先,有机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生产方式,我们要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比如对于蔬菜的生长,就要遵循它自然的生长特性,而不是使用化肥“催促”它生长,自然的生长周期下,固形物得到积累后所具有的“风味儿”才是蔬菜原有的品质;其次,“有机”实际上是一种保护环境的措施,有机生产也被叫作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它体现在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即环境中没有的不能向环境中去输入;再有一个层面是我国所特有的,即从食品安全角度谈论“有机”,实际上有机食品(有机蔬菜)与食品安全是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其本身没有不安全的因素,之所以把有机食品归类到食品安全上,是由于食品不安全的大环境造成的,所以我国会有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之分。目前我国蔬菜的安全隐患多来自于化学污染(农药残留),而有机蔬菜生产是一种过程的管理,只要把过程管理好,品质自然就是原有的品质,这也是有机与无公害、绿色的区别,后者侧重于产品的检测,而有机则是强调过程的监控,生产过程按照标准规则实施,就不会有农药残留或超标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有机蔬菜还要加强检测呢?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要把风险降到最低,所以检测在有机食品里只是一种监督的手段,而不作为一种评价的手段。“有机”包含的三个层面搞清楚了,那么才会知道,超市中标有的“精品菜”、“特色菜”只是为了迎合普通消费者的心理诉求,而跟“有机蔬菜”并没有什么关系。

无论是“精品菜”、“特色菜”还是“高档菜”的标识,这些都不属于有机蔬菜的范畴,新版有机产品认证规则里,对有机蔬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有机产品(有机蔬菜)必须获得认证,通过认证之后,认证机构才会颁发此种产品的认证证书,生产企业方可在认证产品名称前标注“有机”并能在包装上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附图)及认证机构的名称。值得注意的是新版认证规则里增加了有机码,每种认证产品对应唯一的有机码,杜绝了以前存在“搭车出售”的现象发生,做到申请什么认证什么就销售什么。

新版规则在有机蔬菜识别上增加了有机码(可追溯码),共17位,后12位是个随机码,任何人或企业都无法获得,只有消费者买完有机产品之后才会知道,这样就保证了有机产品追溯信息的真实性,消费者可到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上进行有机码的防伪查询。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

焦点3:生产有机蔬菜,够难

《中国蔬菜》:普通蔬菜的种植,病虫害防治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其他投入品,这对于生产有机蔬菜来说,难度究竟有多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杜相革: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种植有机蔬菜的确有难度,我曾经看到过一块地里“全军覆没”,没有任何收成的惨象。有机蔬菜种植的难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就是预防措施即非药剂措施能不能到位,因为一旦蔬菜染病后只能清除病株,才会避免更大范围的感染,所以预防措施的到位与否是有机蔬菜种植成功的关键,目前菜农预防病虫害的观念还很薄弱,防治工作基本就是打药,但是按照有机蔬菜的生产标准基本上没有农药可打,新版规则对于投入品的投放规定更加严格,尤其对于有机蔬菜而言,病虫害预防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像清园、种子消毒、合理轮作、棚室内温湿度的把控、有机肥的使用等预防措施需要丰富的农技知识和管理经验,实施难度很大。其次,有机蔬菜种植中可以使用的植保产品很少,而且新版规则中已经把植物保护产品中的制剂(由有效成分和溶剂组成)改成了提取物或提取液,比如生物杀虫剂除虫菊、印楝素、苦参碱等,以前可以使用制剂,现在只能使用提取物或提取液(不加任何化学溶剂)。

发展有机蔬菜:挑战与机遇并存

新版《有机产品标准》与《有机产品认证规则》的实施,不只是传递出我国有机产品市场需要降速的信号,而更多地是在表明我国发展有机产业的勇气和决心。市场混乱就要从源头进行整理规范,条件不成熟就要从“有机”观念和种植理念上逐渐转变,技术达不到标准就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不断积累栽培技术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有机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面对最严格的新规,我们不仅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摆在面前的机遇,新规实行之后,犹如大浪淘沙一般,最后能在有机市场站稳脚跟的必定会是一些资金实力雄厚,技术管理完善的企业,而资金的进入、技术的更新与管理的完善定将为有机产业带来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未来我国有机产业的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视点链接——

《中国蔬菜》:根据新规则的要求,有机基质无土栽培可不可以生产有机蔬菜?营养液栽培呢?

杜相革:基质栽培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草炭为主的固体基质,需要说明的是草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只能用于消耗量很小的基质栽培,不能作为土壤改良物(有机肥)。另外一种是液体基质,其中水培蔬菜是有机蔬菜生产不允许的,因为大多数水培基质中都含有化学成分的营养液,但是完全的有机液比如沼液,我认为是可以的,所以说无论是基质栽培还是营养液栽培都是按照生产方式区分的,生产类型并不重要,关键是投入品和其他栽培措施符合有机产品生产的规则,只要技术手段达到生产水平,都是可以作为有机蔬菜的栽培手段。

扩展阅读——

最严新规为有机蔬菜正名提质

本次新规包括了有机产品的标准、认证规则、销售证书、防伪追溯标识和认证目录等内容。其中,后三项为新加内容。按照要求,认证机构须把资料都上传到认监委备案,凭借唯一编码,消费者可以到统一的网站去查询。新标志防伪性强,加施数量控制严格,应用在每个最小销售包装单位上。记者采访到的多数人士认为,新规对相关产业是一个促进,对消费者和企业而言,挤掉了一些“水分”,使得监管大为规范和可操作。

本次新规变动最大的一点是“农残指标不得检出”,这一要求可谓“严到家了”。20多个农残指标由“限制数量标准”变为“零残留”,均要求不得检出,这对企业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产品样本检测,同一地块种植100个品种,原来只检测10个,新标准要求100个都要检测。按照一个样品检测费1000~1500元计算,100个品种需要10多万元。很多农作物一年种植几茬,每茬都要现场检测,对人力、财力都是很大的考验。《经济日报》

国外“有机食品”如何定义?

在美国,负责制定标准的是农业部下设的全国有机标准委员会。该委员会包括农民、环保主义者、消费者代表、食品加工者、零售商、生物科学家和农业部有机认证代理,几乎集中了所有利益相关方。该委员会制订了非常严格的有机农作物标准。具体来讲,包括土地3年内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物,在有机农场与非有机农场的接壤处设置缓冲区以避免违禁物流入,不能使用转基因种子等。希望获得美国农业部认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可提出申请,然后农业部会指派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认证代理去核查。美国农业部每年还要随机到3000处有机农场抽查。

日本同样规定了作物不得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年限,并且要求利用堆肥改良土壤。同样,如果周围农田的农药和化肥被风吹过来,也无法认定为有机食品。日本农林水产省设立了匿名调查小组,揭发了不少违规行为。

法国生态农业标签的认证主要由农业部负责。贴有生态农业标签的食品表明它至少有95%以上的配料经过授权认证机构的检验,是精耕细作或精细饲养而成,没用过杀虫剂、化肥、转基因物质或其他对身体有害的添加剂。法国企业的自检也极为严格,因为一旦发生问题需要召回,损失的将不仅是金钱,还有企业的信誉。

在瑞典,有机食品的生产认定和销售必须遵循欧盟相关条例以及瑞典本土的规定,还需通过瑞典KRAV等组织的认证。KRAV的认证领域比欧盟广,在一些情况下认证标准比欧盟标准更加严格细致。它除了认证有机食品,还对食品机构和饭店进行认证。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可以同时打上KRAV的认证标志和欧盟的认证标志。《半月谈》

“有机食品”带动创新

虽然有机食品在市场上规模有限,但是由此引发的创新,以及所代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仍值得关注。在美国,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食品超市,其销售的有机食品约占总数的93%;二是类似于早市的农夫市场。尽管后者仅销售了约7%的有机食品,但在美国有机食品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却日益凸显,因为有机农场多数是中小农场,需要农夫自己拓展销路。美国艾奥瓦州有机果蔬农场主乔·林奇告诉记者,如果把农产品卖给杂货店或中间商,他只能以批发价出售,而通过农夫市场,生产者不用承担折价出售的损失。

此外,美国有些地区的有机农场具有强烈的社区特色。美国马里兰州有机农场经理迈克·赫勒告诉记者,他经营的农场由社区投资,主要目的也是服务社区。农场产品专供本地社区,非本地居民有钱也买不到。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但实际上保证了投资本地、回流收益和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赫勒介绍说,他经营的社区有机农场一共有300户家庭会员,每户家庭每年要缴纳会费5500美元,定期到农场按配额领取有机产品。其实,这个285英亩(1730亩)的中型农场的产量远远超出养活300户家庭的需要,会员家庭限量采摘和高价购买的有机食品仅占农场总产出的五成,另外四成农产品免费捐给社区生活困难的家庭,剩下的一成农产品,部分半价出售给使用食品券的当地贫困家庭,部分以“工作换食品”的形式补偿给忙季帮工的人。通过这种方式,高端消费者不仅保证了有机食品的供应,也支付了社区减贫的成本。《半月谈》

猜你喜欢
有机规则蔬菜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奇怪的蔬菜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蔬菜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