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开提,阿曼古丽·加孜,图尔荪·艾合麦提,芒力克·托合提,阿布力克木,艾尼瓦尔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64;2.和田地区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和田 844000;3.喀什地区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喀什 848002)
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牛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结核病在新疆地区流行历史悠久,无论农区、牧区,城镇养殖小区均有发生,分布较广,发病与流行不受气候、地形、地貌限制,以散发为主,在个别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发病以奶牛为多,外省引进奶牛及进口牛发病率高于土种牛和改良牛。本项目针对现在我国常用的牛结核病诊断方法及一些国际先进诊断方法进行对比,以促进我国牛结核病检疫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牛结核病阳性的牛,进行病理剖检及分枝杆菌分离,并应用基因定型方法分型鉴定。
1.1 实验方法与定点检测
2008—2010年每年检测样品700份。首先用国标(PPD)进行检疫,对阳性牛开展进口牛型、禽型结核菌素(PPD)试验,同时进行γ-干扰素试验等验证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各地相应流行菌株,有条件地开展血清学试验及分子流行病学等研究工作。在塔城、阿勒泰、阿克苏、喀什等4地区选择A县、B县、C县、D县四家牛场开展结核病的检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各地相应流行菌株,有条件地开展血清学试验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工作。
1.2 仪器
精密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显微镜、电子数显卡尺、微量金属注射器,电子推毛器、高速低温离心机、酶标仪、恒温振荡培养箱、微量可调移液器、超纯化水机、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
1.3 PPD与诊断试剂盒
国产牛PPD由哈药集团生物公司提供,批号20404;进口牛PPD、禽型PPD和牛结核杆菌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测迪科技有限公司。
1.4 染色液
萋—尼氏(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染色液。
1.5 培养基
L—J培养基和L—J改良培养基。
2.1 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进行。
2.2 欧盟比较变态反应
在国产PPD变态反应试验阳性牛颈部的另一侧分两点同时注射进口牛型和禽型PPD,操作方法与国产PPD变态反应试验相同。
2.3 γ-干扰素试验
从国产PPD变态反应试验阳性牛采集抗凝血,进行牛γ-干扰素酶联免疫试验(ELISA)比较实验。
2008—2010年对A县、B县、C县、D县的四个选定牛场进行了跟踪检测。三年A县共检测任务为508头,实际检测1 098头奶牛,阳性4头。牛型、禽型结核菌素比较试验结果为2头牛型,γ-干扰素试验试验结果为阴性。B县检测任务为375头,实际检测866头奶牛,阳性10头,牛型、禽型结核菌素比较试验结果为7头牛型,γ-干扰素试验试验结果为6头牛型。C县检测任务为375头,实际检测1 454头奶牛,阳性23头,牛型、禽型结核菌素比较试验结果为14头牛型、5头禽型,γ-干扰素试验试验结果为7头牛型3头禽型。D县检测任务为942头,实际检测2 088头奶牛,阳性22头,牛型、禽型结核菌素比较试验结果为7头牛型、1头禽型,γ-干扰素试验试验结果为7头牛型、1头禽型,剖检5头检测阳性牛,其中三头肺门淋巴结有明显病变。详见表1和图1。
3.1 2008年检测700头,四县检出阳性牛12头,阳性率为1.7%。
3.2 2009年检测2 401头奶牛,四个县市检出阳性牛30头,总的阳性率为1.3%。
3.3 2010年检测2 305头奶牛,四个县市检出阳性牛17头,总的阳性率为0.74%。
表1 2008—2010年三种检测试验结果比较表
4.1 实验结果
三年项目执行期间供检测奶牛5 406头,国产(PPD)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牛59头,阳性率为1.02%。欧盟(PPD)比较试验检出阳性牛36头其中牛型牛30头、禽型6头,γ-干扰素试验检出阳性24头其中牛型牛20头、禽型4头,国产(PPD)试验与γ-干扰素试验的比较符合率为41%。通过对国内产结核菌素、进口结核菌素及γ-干扰素试验进行比较试验看,国内产结核菌素敏感性较高,进口结核菌素敏感性适中,可以看出PPD试验特异性较低,会出现一定比列的假阳性,造成误判,而γ-干扰素试验有较强的特异性,如果能降低该试验的成本,作为PPD试验阳性结果的补充试验,加入到国标中,可排除假阳性,有效降低经济损失,详见表1和图1。
4.2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通过这三年对定点地区定点牛群奶牛结核病的连续检测,无害化处理阳性牛,使定点牛群的阳性感染率同比下降显著。如A县阳性感染率从2008年的1.14%降到2010年的0.2%,同比降低82.5%;B县阳性染率从2008年的1.71%降到2010年的0.44%,同比降低74.3%;C县阳性感染率从2008年的2.3%降到2010年的1.5%,同比降低65.2%;D县阳性感染率从2008年的1.86%降到2010年的0.46%,同比降低54.6%。同时掌握了定点县(市)奶牛结核在规模场、农区散养户、牧区散养户的流行率,为在全疆范围内开展经济、有效的奶牛结核的检测、净化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详见表2、表3和图2。
表2 2009—2010年三种试验比较表
表3 三个检测县市三年阳性率比较表
5.1 通过对国内产结核菌素、进口结核菌素及γ-干扰素试验进行比较试验看,国内产结核菌素敏感性较高,进口结核菌素敏感性适中,可以看出PPD试验特异性较低,会出现一定比列的假阳性,造成误判,而γ-干扰素试验有较强的特异性,如果能降低该试验的成本,作为PPD试验阳性结果的补充试验,加入到国标中,可排除假阳性,有效降低经济损失。
5.2 从本单位对国家级种畜场的监测情况看,如果坚持检测与淘汰相结合,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坚持能够达到检疫净化标准,如我们对乌市连续5年检测,牛场坚持无害化处理阳性牛,使该牛场得结核阳性率从2005年的 0.61%降到2010年的0感染率(2010年没有检出结核阳性牛),在坚持1—3年的检测该场可达到检疫净化标准。
5.3 从监测商品代奶牛场的结果看,结核病的阳性率较高。这其中可能有3个主要原因:
5.3.1 牛场对奶牛结核病的防控意识淡漠,没有在引进牛时严把检疫关。
5.3.2 平时的生产管理不严格规范。
5.3.3 商品牛场存在不配合兽医部门对牛两病监测的情况,且自身的监测也不到位,另对监测出的阳性和可疑牛的隔离观察和处理不及时。
5.4 从监测情况看,以放牧为主的土种牛或是肉牛的结核病的阳性率最低,这其中可能主要得益于放牧的饲养方式。因为放牧,降低了牛群的饲养密度从而减少了牛间接触感染的机会以及人和牛接触感染的机会。
5.5 全疆奶牛结核病的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对小型规模化奶牛饲养场和个体奶牛饲养户进行重点监测,在监测出阳性牛后,由于扑杀补偿经费太少,财政收入不好的县市,又无力提供补助金,使得散养户阳性牛得不到及时处理,成为主要的传染源。而且存在被转移的可能,所以防控牛结核病重点是监测与淘汰相结合,目前只有监测没有淘汰,而阳性牛被转移是牛结核感染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在不消除感染源的前提下,防止易感动物的接触是非常困难和不现实的。
[1]王忠仁.牛结核病与人结核病的相互关系[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2):123-125.
[2]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32-336.
[3]何昭阳.牛结核病研究进展[J].预防兽医学研究进展,2001,3(4):34-39.
[4]刘思国,王春来,张秀华,等.牛结核病病原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3):60-62.
[5]沈丽.结核病病原学实验诊断方法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4,15(5):221-223.
[6]蔡宏,李淑霞,呼西旦,等.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和PCR指印技术对牛结核分枝杆菌分型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 (3):175-179.
[7]路伟,张秀华,刘思国,等.牛结核体外免疫诊断技术[J].畜牧兽医杂志,2005,24(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