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信任状况实证研究*

2012-09-11 08:15齐杏发郝宇青
江淮论坛 2012年3期
关键词:状况信任官员

齐杏发 郝宇青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上海200241)

大学生政治信任状况实证研究*

齐杏发 郝宇青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上海200241)

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任,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状况,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信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总体的状况是,高信任与高不信任共存,大学生对中央政府、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信任度高,对抽象问题的回答总体较为积极,但在基层政府及其官员、对政府自身管理水平和具体政务等方面,则表达了相当程度的不信任。对政府的信任超过了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对法律维护社会公正方面给予了较高的信任。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状况,受家庭背景、个体状况和传媒等多方面影响。

大学生;政治信任;实证研究

政治信任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经典问题,也是当今政治学研究热点之一。从现实意义上看,政治信任是政治稳定的内在基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资本,是政治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当前,中国正处在大转型时期,政治信任和政治稳定问题尤为重要,中国的政治信任问题,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现有的研究,大致遵循了两种路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在较为有限的实证研究中,由于样本不同,调查时间上的间隔,以及问卷设计上的差异,导致对中国民众的政治信任状况的判断上,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中国青年群体中较为活跃的大学生为对象,深度分析他们的政治信任特点,并探讨大学生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

一、概念操作化与资料来源

不同的研究者,对政治信任的理解往往并不一致。实际上,学者们总是在自己界定的范围内研究政治信任。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或国家背景,关于政治信任的内涵及外延,不同的研究者的看法有显著差异。在定量调查中,问卷设计也多种多样。

在国外,对政治信任测量的操作化方式常见的有三大类:一是美国的全民选举调查。该调查将政治信任操作化为5个问题,涵盖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对政府是否代表民意的判断、对政府开支的信任、对政府能力的信任和政府官员的诚信程度的判断。[1]二是世界价值观调查和新民主晴雨表的测量。该调查主要询问公民对军队、法院、政府、政党、议会、公务员等的信任程度。[2]三是很多学者将政治信任的结构分为政治制度、政府官员、公共政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国内,对政治信任概念的操作化方式也区别很大。肖唐镖、王欣将政治信任分解为对政治共同体的信任、对广义政府的信任和对政治精英的信任三个方面;[3]孙昕等将政治信任分为对政治模范的信任、对政府威信的认可、对政府行为的信任、对政府立场的信任和对政府能力的信任五个方面;[4]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从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任外部化倾向、对政治信息的真实度评价等方面研究政治信任。[5]

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国的政治信任时,大多在借鉴吸收西方研究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了适当修改。然而,现有的指标在测量上仍然存在问题过大、未能将中国民众的政治信任特色的一面展现出来的弊端。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政治信任分解为四个方面,即对政治系统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对公共政策的信任和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并相应设计了24个小问题,运用里克特量表的形式,对政治信任的测量进行细化。每个方面的信任程度有高度信任、比较信任、一般、比较不信任、其他,得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2011年12月份,课题组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东海学院六所上海高校进行调查,发放问卷690份,回收问卷687份,剔除填答严重不完整和无法通过逻辑一致性检查的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662份。从最终数据上看,专业、性别、学生所在年级等主要指标均与上海大学生总体状况较为接近,显示本次调查的样本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回收后,所有数据均输入电脑,统计分析由SPSS软件辅助完成。

二、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状况

本研究较为详细地考察了大学生不同类别的政治信任状况。总体来看,这一群体在对中央等方面的政治信任程度相对较高,但从一些其他具体问题的回答看,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问题,值得关注。

1.对政治系统的信任状况。本部分设计了若干表述,让大学生选择其信任程度。由于人大系统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相对较多的领域,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很多大学生的意愿,故将这两者列为政治信任的考察对象。司法系统是政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访是中国特色的司法救助渠道,所以这两个方面也列入政治系统中进行考察。税收是政治运行的经济基础,对税收的看法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对政治系统的信任状况。此外,政协是中国特色的参政议政渠道,故也列入考察。以上方面共形成了六个问题,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政治系统的信任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税收和信访方面。具体结果可见表1。

表1 大学生对政治系统的信任状况

2.对政府的信任状况。在本组中,本研究按照大多数研究者的惯例,设计了三个问题,“对中央政府信任程度如何”、“对省或直辖市级政府信任程度如何”和“对县级及县以下政府信任程度如何”,考察大学生对不同层级政府的信任状况。除此之外,还另外设计了三个问题,考察大学生对政府能力的信任,包括政府的自身治理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能力,问题分别是“中国政府能够控制腐败”、“中国政府能够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和“中国政府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本组的得分差异较大,在对中央政府信任方面、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信任,但在基层政府以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信任度较低。具体结果可见表2。

表2 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状况

3.对政府官员的信任状况。对政府官员的信任是政治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版块也设计了六个问题,其中三个问题用来考察对不同层级政府官员的信任,另外三个问题分别是“政府官员做到了为人民服务”、“政府官员清正廉洁”和“越是基层越腐败”,用来考察对政府官员的总体性看法。本组得分总体偏低,特别是对“政府官员做到了为人民服务”这个较为基础性的问题的回答方面,较为负面,只有约17%的大学生选择高度信任或比较信任,而明确选择比较不信任的占三分之一以上。各个问题的详细得分可见表3。

表3 大学生对政府官员的信任状况

4.对公共政策的信任状况。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公共政策的信任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信任的状况。在本版块,主要问题有三类:一是对公共政策的总体看法,问题是“政府出台的公共政策体现了公共利益”;二是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看法,问题是“政府出台的惠民政策能够落实”;三是对热点政策的看法,具体包括各项改革、国企垄断经营、房地产政策和强制拆迁等方面。本组问题的得分分化较大,大学生对公共政策总的方面大致上持肯定态度,但在政策落实方面信任程度明显降低。在对改革方面总体评价也较为积极,但对国企垄断、房地产政策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不信任。具体见表4。

表4 大学生对公共政策的信任状况

三、大学生政治信任的特点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状况,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1.层级越高的政府获得的信任度越高。很多关于中国民众的社会调查都显示,中国民众的政治信任呈现出很强的层级特征,即对中央政府信任程度最高,省市级次之,对基层的信任程度则最低。本次调查,也印证了上述特点。此外,本次调查中还反映了大学生对不同层级的政府官员的信任情况,其规律与对不同层级的政府的信任状况完全一致,即对中央政府官员最信任,对基层政府官员最不信任。调查中关于“越是基层越腐败”的回答,也佐证了大学生对不同层级政府官员的信任特点。

2.对中央政府及中央政府官员的信任高过法治信任和其它制度信任。在所有的问题中,得分相对较高的是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和对中央政府官员的信任,这两种信任的得分明显领先于其他大多数类别。法院能够公正审判主持社会公平正义一题也获得了较高得分,也即大学生对法院系统的信任程度相当高,相信法律系统能够良性运行,不过其信任度仍低于对中央政府和中央政府官员的信任。此外,与对中央政府和法律系统这两大类的信任相比,大学生对党的系统、人大系统、政协系统的信任程度则相对而言明显较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明确表达了不信任的心理。

3.对政府的信任高于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将大学生对于政府的信任和对于政府官员的信任两组结果对比看,大学生对每一层级的政府的信任,都高于对该级政府官员的信任,显示相对而言,大学生更愿意相信政府机构,而不是政府官员,亦即政府系统比政府官员更值得信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对基层官员的信任度非常低,表示非常相信和比较相信的非常少,而明确表达不信任的则达四成多,可以说总体上是一种不信任状态。

4.抽象方面的信任高于具体方面的信任。调查的问题越具体,得分相对越低,即大学生对抽象方面的信任高于具体方面的信任。在政治系统方面,对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信任度明显偏低,明确表达不信任的人数多于明确表达信任的人数。在政府官员方面,虽然对政府官员的总体信任程度尚可,但在问及政府官员为人民服务的状况时,大学生表达出相当高的不信任。而对政府官员清正廉洁的信任状况则更低,表达高度信任和比较信任的仅一成多,而选择不信任及其他的占一半以上。在公共政策方面,大学生高度认同政府出台的政策体现了公共利益,但他们对教育医疗等改革推动了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信任度就相对较低,而对中国移动垄断经营行为、当前的房地产政策、政府强制拆迁这三者主要是为了公共利益这一判断,则直接表达了强烈的不信任。

5.对政府经济社会方面能力的信任高于对政府自身管理能力的信任。大多数大学生相信,中国政府能够维持经济稳定增长,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只有不到两成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政府能够有效控制腐败,表示不相信和其他的则占到四成。此外,更多的大学生不相信信访这一救济制度能够解决问题,对政府出台的惠民政策能够落实的信任度也不高。这些都显现出,大学生对政府发展经济和维持社会稳定方面信任度很高,而对涉及政府本身的反腐败、政治救济、政策执行等方面,则信任度较低。

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任,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元的状况。他们对中央政府和中央政府官员表达了高度的信任,对法治系统也较为信任,但对人大等系统信任度相对偏低。在询问抽象的是否信任问题时,他们大多给出了较为肯定的回答,但一旦将问题具体化,大学生则在很多领域表达了强烈的不信任。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任,是一种高信任与高不信任共存的局面,即对中央政府、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抽象方面的高度信任,以及对基层政府、对政府自身管理和具体政治事务方面的高度不信任。

四、大学生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

问卷设计中,还包含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反馈,研究中还发现了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任的相关因素。在数据处理上,本阶段将前面的所有问题得分汇总,得到每个样本的总的信任得分。(1)此后,按照分数段,将信任得分分为5个类别。(2)以此为标准,观察大学生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

1.家庭背景的影响。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政治信任方面有显著差异。父母职业为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或国企职工的大学生,其政治信任程度明显偏高;父母职业为主要从事农业或打工为主的大学生,政治信任程度明显偏低。从地区来源上看,来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学生,其政治信任状况的内部分化最大,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总体政治信任程度较低,来自县及乡镇的非农户籍学生,则更多的持一种中性态度。近年来的家庭状况,对政治信任的影响非常直接。回答近年来状况比以前好的大学生,政治信任程度明显高于认为变差了或不好说的大学生,自认为家庭属于社会底层的大学生,政治信任程度最低(结果高度显著,χ2=62.99,p=0.00)。

2.学生个体状况的影响。年龄对政治信任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小,政治信任程度越高。这可能说明刚入学的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程度较高,而经过大学生活的大学生政治信任程度较低。当然,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高年级大学生在填写问卷时考虑了其他因素,没有完全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从性别上来看,男性的政治信任状况较为分散,高度信任和不信任的比例均比女性高,当然这也可能是女生在填写问卷时更为保守导致的。与官员经常接触的大学生,政治信任程度相对较高。这可能是政治接触增加了政治认同与信任,当然也可能是由于这些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本身就是与官员高度相关。

3.传媒的影响。通过其他手段访问过被屏蔽的政治类网站的大学生,其政治信任程度是最低的,非常不信任和比较不信任的占到七成以上,而从来不看这些的同学,其政治信任程度是最高的(结果高度显著,χ2=40.99,p=0.00)。经常看南方周末或凤凰卫视的大学生,其政治不信任的比例也在六成以上,而从来不看这些媒体的大学生,不信任的比例是三成多(结果高度显著,χ2=29.04,p=0.00)。经常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或网站的同学,其政治不信任的比例不到四成,而表示从来不看这些的,政治不信任的占到近七成(结果高度显著,χ2=35.18,p=0.00)。对时事政治的认识,大多数同学表示受网络讨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官方媒体,再次是其它渠道。受官方媒体影响最大的大学生,其政治信任程度明显偏高,而其它类别的则信任程度偏低(结果高度显著,χ2=82.90,p=0.00)。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状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一群体的政治信任,很难用信任度高或低去简单划定。实际上,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个体行为、对传媒等的不同接触情况,使大学生的政治信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仅如此,大学生还对政治信任中的不同类别不同问题,作出了差异明显的表达。总体来看,他们在具体问题上或对基层政府等方面,已经表达出明显的不信任,而较为有限的较高信任,主要集中在对中央政府或中央政府官员,以及对公共政策的笼统评价上。令人欣慰的是,这一群体对法院系统给出了较高的信任。

面对调查结果,有三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是传媒为何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任产生了如此高的影响,而且官方媒体之外的渠道产生的影响是清一色的消极影响。这是否是由于官方媒体长期以来一直歌功颂德,导致学生一旦接触到其他真实消息,立即对官方媒体全盘否定?如果是这样,官方媒体是否需要真正的改革,以获取民众的真正信任。二是家庭背景情况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明显,为什么越是底层越是农民或工人后代,政治信任程度越低,值得深思。代际传承一方面表现在有形的身份传承中,但也同时反映到政治心理中。三是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状况对政治发展有何潜在影响,以及大学生的政治信任有何变化趋势。也就是说,目前的政治信任是否是非常可靠的,其根基是什么以及是否稳固。

注释:

(1)有效问卷中,有22份存在少数问题未回答现象,直接影响了最终得分。本阶段分析时,剔除了这类问卷,所以参与本阶段统计分析的样本数为640份。此外,“越是基层越腐败”一题主要是作参照之用,统计信任总得分时未将该题列入。

(2)50分以下、50~59.9、60~69.9、70~79.9、80以上共5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量表中答案的最低得分为1分,这样即使大学生对所有问题都回答不信任,其信任得分仍然有20分,而不是0分。

[1]Miller,A.H.Political Issues and Trust in Government:1964-1970[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4,68(3):951-972.

[2]Lee,A.R.&Glasure,Y.U.Political Cynicism in South Korea:Economics or Values?Asian Affairs,2002,29(1):43-58.

[3]肖唐镖,王欣.中国农民政治信任的变迁[J].管理世界,2010,(9).

[4]孙昕,徐志刚,陶然,苏福兵.政治信任、社会资本与村民选举参与[J].社会学研究,2007,(4).

[5]梅祖蓉.中国政治信任水平测量指标及现状[J].云南社会科学,2009,(2).

(责任编辑 吴兴国)

book=80,ebook=80

D668

A

1001-862X(2012)03-0085-00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ZZ004)

齐杏发(1977-),男,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郝宇青(1970-),男,山东东明人,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信任问题。

猜你喜欢
状况信任官员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信任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