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边缘”能源卫国策

2012-09-10 06:48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霍尔木兹海峡局势油价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莫北/图

伊朗、叙利亚的处境越来越险恶了。尽管有俄罗斯和中国在安理会的否决,但西方还是加紧了“绞杀”的步骤。站在战争的边缘,旁观局势,围绕着全球的能源安全已经硝烟四起。主角霍尔木兹海峡,是一条至关重要的国际水路,作为中东石油出口的必经之地,每年占海湾地区石油总出口量的90%、7.5亿吨以上的石油,以及40%的国际石油贸易要经此路完成,一旦被封锁,没有谁有可能独善其身之外,全球势必陷入“多输局面”。这牵扯着各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命脉,人民的利益,有谁又能愿意“不战而降”?又有谁愿意袖手旁观不去捍卫自己的“国”?!于是我们看到了各国围绕着能源安全展开的卫国行动;看到了这些行动掀起的新一轮能源安全竞备赛。

政治漩涡里的能源利剑

时间虽然经过了2011与2012的年度交替,但是西亚北非产油地区的动荡局面,不但没有松弛的迹象,反而因为伊朗核问题的演变而变得越来越紧张。从国际政治的大气候看,热衷于在这一地区搞“政权更迭”的美国及其北约盟国有意志也有本钱继续它们的政治工程。而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政治斗争会不会影响霍尔木兹海峡的畅通,会不会导致新一轮的石油危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论是对西方还是对东方。

就西方来说,这场由西方挑起的与石油去政治化背道而驰的危机,给欧洲重债国带来的是“雪上加霜”。目前欧盟国家每天购买约45万桶伊朗石油,是伊朗原油第二大出口对象。据欧盟委员会月度统计资料显示,希腊大约三分之一的石油进口来自伊朗,意大利和西班牙从伊朗进口的石油也分别占10%以上。如果欧盟国家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供应紧缺将对困绕它们的经济造成新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由此导致的国际油价上涨又将为本已在债务危机之中苦苦挣扎的欧洲经济增添新的困难。

与欧洲和北美国家相比,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会让亚洲国家的日子尤为难过。就目前的石油流向看,对石油需求以及依存度不断上升的是亚洲生产型经济体,在2010年中东828.7万吨的石油输出中,亚太地区接收了84.6%。其中伊朗石油总出口中,中国占20%、日本占14%、印度占13%、韩国占10%。

在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把石油当作武器之时,跌入政治漩涡的石油更是在左右着世界的政治与经济走向。数据显示,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出的原油每天可达1340万桶,约占海上石油运输量的35%,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20%;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出的天然气贸易量为951.4亿立方米,占世界液化天然气贸易量的33.8%。

可以说,霍尔木兹海峡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能源战略关口。波斯湾地区的安全是一个集体的安全问题。有评论认为,尽管禁运对政治的影响无法确定,但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经济活跃度的影响却是较为明显的:禁运将扰乱正常的贸易流动,并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在某些情况下(如欧盟对叙利亚的禁运),禁运会限制世界范围的供应。

对于国际油价根据石油危机形势发展的波动幅度,东方证券给出了三种猜想:一、若仅对欧盟禁运,影响产能为45万桶/天,对油价没有实质影响。这已从前期油价的平稳走势得到了验证。二、对伊朗实行全面禁运,影响产能在150万桶/天左右,与2005年美国Katrina飓风和2011年利比亚内战基本相当。届时油价有望上涨10-20%,跃升至120-130美元/桶。三、危机全面升级,出现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极端情况,影响产能为1700万桶/天,国际油价将大幅攀升。

专家指出,从目前的局势看,不管伊朗是否会去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只要该地区保持“乱而不战”的态势,对石油供给中断风险的担忧以及恐慌性预期就会推升油价至高位。而一旦出现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极端事件,将进一步导致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各类商品期货也可能顺势走高,脆弱的世界经济将难以承受新一轮通胀的重压。

危机之中的亚洲法门

从上述的数据来看,这场危机对亚洲生产型经济体影响最大。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10年伊朗石油出口前五大目的国中,4个是亚洲国家,分别为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

2012年伊始,国际政治安全局势的最大风险就是伊朗局势的恶化。面对风险,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都到海湾地区展开了紧张的能源外交活动。时间之密集,行动之相似,前所未有。在1月16日开幕的阿布扎比(Abu Dhabi)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上,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领导人,纷纷将本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提到一个政治高度。出访中东的温家宝表示:“为了发展未来能源,为了建立稳定、经济、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为了减少能源资源问题带来的困扰和不平等,世界各国应当进一步行动起来,共同做出更大的努力。”

分析师认为,亚洲国家如今纷纷面临着如何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压力。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府正在研究将伊朗原油进口比重降至2010年水平,以回应美国要求禁运伊朗原油的制裁,各炼油公司现已在自发寻找替代进口来源,所以降至一年前的水平并不困难。日本将目光投向了沙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到访的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1月7日下午在与沙特外交副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举行会谈时表示,希望沙特能够稳定石油供应,以帮助日本应对灾后一年原油需求的增长。日本已得到沙特和阿联酋的承诺,提高产量以填补伊朗方面的所有生产缺口。而印度的炼油厂也在增加其石油供应来源,从伊朗转向海湾和拉美地区的合作伙伴。

目前总体来说,虽然伊朗局势会对亚洲石油供应有一定冲击,但由于石油危机和中东局势的不确定性长期存在,亚洲国家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能力也有提高,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寻找石油进口替代国家,提高炼化能力,发展新能源等,都将使得伊朗局势对亚洲国家的影响下降。

当然,知名中东问题专家、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接受中通社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中国与伊朗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一方面伊朗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一大来源地,另一方面伊朗也是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的集中地。伊朗局势恶化,必然会波及中国国家能源安全。

有关评论分析,在这场危机中除了伊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进口地之一外,关乎中国“核心利益”还有三点:

一是伊朗是中国消费品、资本设备出口和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2010年中伊贸易294亿美元,2011年1月—11月已达410亿美元,增长约40%。

二是中国在伊朗有很多石油方面的基础建设投资,并签署许多基础建设协议,如果美国对与石油产业相关的金融产业进行制裁,会对中国在伊朗投资的企业及金融机构造成负面影响。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为数不少的投资项目位于伊朗境内。去年下半年,中国石油推迟了在伊朗南帕斯第二期天然气田的钻探工程,中国海油亦撤走驻北帕斯天然气田的项目人员,中国石化延迟了在伊朗亚达瓦兰油田的动工日期,这对中国在伊朗的石油利益影响非常大。

三是加剧宏观调控和控制通胀的难度。根据测算,如果油价升至150美元/桶,中国工业原料成本就会上升一倍,输入型通胀很可能导致新一轮通胀卷土重来,影响中国本已放缓的宏观经济。

对此,中国能源安全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认为,对于中国来说,石油战略储备规模还较小,由于没有更多地参与国际能源储备的协调机制,伊朗局势会对中国油价短期内产生一些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影响很有限,毕竟伊朗还会逐步恢复其出口。中国未来应当更加重视加强石油安全,建立和扩大国家战略储备,更积极地参与国际间能源储备的合作与协调。

猜你喜欢
霍尔木兹海峡局势油价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海洋星探组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纳卡战斗加剧局势彻底升级的威胁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