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李天星
中国对外开放30多年,实施“走出去”战略20多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创业足迹已经遍布五洲四海。经济发展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坚持与时俱进,实行改革开放,成就有目共睹,如今中国已经融入整个世界的大格局之中。
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石油企业,是中国企业海外创业队伍中的一支劲旅。中国石油作为石油行业“走出去”的先锋官,成功践行党和国家提出的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决策,增强了国家能源供应的保障能力,实现了资源全球化配置,提升了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大型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道路,树立了国际能源合作的典范,呈现出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态势。
以建成“海外大庆”为标志,中国石油的海外创业之旅,已经走过18年的艰辛历程。
18年,艰苦创业,风雨兼程;18年,励精图治,海外建功;18年,石油报国,成就辉煌!
在这不同寻常的18年里,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如今,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初步建成,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快速推进,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初具规模,油气投资业务与工程技术等服务保障业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国际业务进入规模发展的新阶段。2011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当量超过1亿吨、权益产量达到5170万吨,相当于在海外建成一个大庆油田。
中国石油“海外大庆”的建成,是中国石油人拼搏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结果,是中国石油“走出去”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保障国内能源供应的重大实践,是实施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的巨大成功,是对完善世界油气资源生产和供应格局做出的重要贡献,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石油人艰苦创业的光辉典范,是海外油气合作的一座丰碑。
回顾中国石油“走出去”的艰难历程,尽数中国石油海外创业的累累硕果,总结中国石油海外发展的宝贵经验,每一位海外中国石油人都会有许多体会、感想与认识,而获得的重要启示深刻而深远。
党中央关于“走出去”重大战略方针的提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指明了方向。中国企业“走出去”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这是国际业务发展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矗立乍得的现代化炼厂。石油新闻图片库/供图
1993年,中国告别石油自给自足30年的历史,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中国石油“走出去”开展油气合作,以全球视野在世界范围内捕捉发展机遇。这一年,在遥远的美洲大陆,中国石油将海外油气合作第一粒种子,撒在了秘鲁塔拉拉油田。自此,“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中央企业的海外发展,关系到国家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的提升。18年,中国石油海外累计油气作业产量6.2亿吨,权益产量3.2亿吨,相当于贡献了6个大庆油田的年产量。
实践证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石油“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必须有一个适用的经营战略做指导。“国际化经营”是中国石油的重要战略,“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石油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一“战略”和“目标”,中国石油抓住机遇,科学决策,实现了国际业务规模发展。
中国石油坚持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着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扩大国际油气合作规模,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央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创造了宝贵经验和成功案例。
18年来,中国石油坚持规模、有效、可持续方针,坚持各海外油气合作业务发展规划和定位,采取联合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形成了一套融合国际惯例和中国石油特色的管理模式,这种“全球化思维、差异化定位、专业化管理、一体化运作、本地化立足”的探索,发挥了中国石油技术优势、锻造了国际化运营人才、增进了与资源国的友谊,开辟了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新天地。
如今,中国石油的跨国指数已经达到21%,综合性国际化能源公司特征日益凸显。
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科技的竞争。尤其是国际油气市场,更需要用先进、独特而管用的技术打开市场壁垒。为此,中国石油审时度势,加强技术创新,发挥比较优势,以先进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石油进入国际市场啃的都是“硬骨头”,正是通过跟踪前沿技术,掌握关键技术,开发核心技术,把国内50多年形成的成熟配套适用技术在海外融合创新,相继在苏丹迈卢特盆地发现法鲁济世界级大油田,在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发现希望油田,在委内瑞拉开发奥里诺科超重油。
在勘探方面,形成以被动裂谷盆地石油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含盐盆地石油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为代表的“十大技术”系列。在开发方面,针对哈萨克斯坦、阿曼、叙利亚等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创新形成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技术。
为解决海外上产稳产技术难题,中国石油科技人员在国内外没有成熟技术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依靠自主创新,攻克了大量技术瓶颈,为海外新建原油年生产能力9700多万吨、新建天然气年生产能力90亿立方米。
在海外油气合作中,中国石油的综合一体化优势,使水平井、欠平衡井等先进适用技术在海外项目得到广泛应用,保证了海外油气田的高效开发。
海外创业,必须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重视资源国的利益和诉求,重视社会公益事业,用发展成果惠及当地百姓,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创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海外业务要有本土意识,既要自身发展,又要为所在国服务,促进互利共赢。中国石油海外创业的成功实践,为国际合作带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互利共赢”新模式。
践行“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理念,中国石油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一种崭新的合作姿态,提升了资源国石油工业整体水平,创造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环境,促进了南北合作共同富裕,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
“合作就要满足当地需要”,合作必须坚持互利共赢。从单一的油气上游投资到上下游一体化全方位合作,中国石油在资源国和周边国家合作开发油田,建设炼厂,修建管道……带动外交、商务、金融、文化等多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造福当地人民。中国石油在资源国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大力支持当地公益事业,修桥筑路,援建学校,支持医疗,改善民生,传递友谊。
国际合作带动了资源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让世界分享油气合作的成果。18年来,中国石油各个项目创造了逾8万人的外籍员工岗位。中国石油在国际化人才的选拔、引进、培训和储备方面,不断推进属地化,促进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中国石油18年海外油气合作之路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石油市场,而世界石油市场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石油企业在油气合作中,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给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福祉。
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遵循国际通行惯例,必须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必须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中国石油恪守国际规范,严守国际惯例,遵循市场规范,强化科学管理,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超越。
然而,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石油,1988年才由石油部变身为总公司,政企分开,融入市场化潮流。但总公司成立5年之后,《财富》杂志1993年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面找不到中国石油的名字。后来的重组改制和海外上市,中国石油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苦练内功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推动了公司转型升级。
中国石油还创造性地将遵循国际惯例与发挥自身综合一体化特长相结合,带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正是得益于理念创新,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同一轮中标的伊拉克油田项目中,鲁迈拉项目第一个实现一年内增产10%的目标,哈发亚开发方案第一个获得伊拉克政府批准并开始产能建设,艾哈代布项目成为伊拉克战后第一个恢复的油气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石油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如今,中国石油的国际地位迅速攀升。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国石油跃升到第六位。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排行榜上,中国石油名列第五。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国际市场错综复杂。“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境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事前管理和预测,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
随着“走出去”规模的扩大,中国境外企业项目和人员不断增加,目前境外企业已达18000多家,在外人员约120万人,资产总量超过1.5万亿美元。
在成绩面前,更要保持冷静,看到海外业务面临的严峻形势。严峻形势不仅包括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等宏观环境的影响,而且包括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局势动荡、突发性事件增加带来的经营风险。这些新情况、新动向相互交织,给海外油气业务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中国石油的海外创业队伍,增强危机意识与紧迫意识,把握好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推进安保防恐、后勤支持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统一协调管理,努力实现海外业务优质快速高效发展。
面对资源国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局势,中国石油冷静观察,理性应对,超前谋划,不断完善HSE管理与风险防控工作,全面提升“走出去”企业境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确保海外员工安全、资产安全和合作安全。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文化的民族,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这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走出国门,海外创业,必须传承和弘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使之成为巨大的精神动力。
“走出去”的中国石油企业,坚持继承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壮歌,把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海外业务发展。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合作的成功,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其中既有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石油文化,也有蕴藏在血脉之中的传统中华文明。中国石油目前有1.7万名员工常驻海外,奔忙在六大洲90多个国家,每个员工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他们与当地民众广交朋友,促进民间友谊。
海外油气业务要继续发扬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全面提高海外员工的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确保海外项目的健康、优质、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
中外员工,友好创业。石油新闻图片库/供图
国际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建设一支高层次、专业化、善经营、热爱海外事业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才能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确保海外事业稳定、高效、持续发展。
海外油气合作,中国企业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适应国际化经营的复合型、高精尖人才。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石油加大国际化人才的选拔、引进、培训和储备。中国石油海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成为海外油气合作最宝贵的资源。中国石油海外重要并购竞标,这些学有所成的海外精英也加入了核心团队挑大梁。“石油神探”苏永地连续提交9口预探井位,口口出油;海外“小铁人”王贵海每天穿着十几公斤重的防弹衣,在伊拉克项目奔波……正是这样一大批海外员工队伍忠于祖国石油事业,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顽强拼搏,无私奉献,铸就了今天海外油气事业的辉煌。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石油1000余支队伍,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提供着工程技术服务,多项施工作业技术全球领先。
实践证明,锻造一支忠诚奉献、具备国际化经营技能和优良传统作风的人才队伍,是海外创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持续动力。
走上国际大舞台,挑战与机遇共存,竞争与合作并重。今天中国石油的海外发展,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