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小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明显增大,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深入剖析石油企业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员工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员工心理和谐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员工个体内部心理和谐,即内部心理成份(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调统一。心理和谐的员工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坦诚地看待外部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接纳自我,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二是指员工人事、人际心理和谐,即员工在处事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在与人交流上默契融洽,善于“宁人”,有团队精神,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具有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总之,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是“心理和谐”的集中表现,也是“和谐企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面对企业持续发展遇到的新形势、新问题,部分员工不能积极面对,其不良心理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人际关系不和谐。在企业员工中,人际关系不和谐最主要的起因是沟通不足或不当。人际冲突往往会使员工之间不信任,不协作,造成企业效率低下,凝聚力下降。
缺乏组织归属感。有些员工对工作前景丧失信心,奉献精神、创新意识不强,一旦工作晋升无望,便将责任归咎于同事、领导或企业制度。
自私狭隘。自私和狭隘是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待工作缺乏责任感,不能顾全大局;或者用公司的资源处理私事,挥霍浪费。
完美主义。追求完美虽然能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达成目标,但对自己和他人树立标准过高,往往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紧张、自尊心受损。
工作狂。工作狂的心理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沉溺行为”与“强迫行为”。这类员工往往并不是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借助拼命工作求得某种心理解脱。
通过调查发现,来自社会、家庭、经济、工作、情感、个人成长需求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是导致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行业的社会认同。石油行业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与外界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较少。部分员工对于所从事的职业、工种缺乏自豪感和自信心,自我评价不高。
工作环境的影响。员工必须持续露天作业,工作面固定、地域偏僻, 且部分员工实行倒班制,交际面狭窄,社会关系单纯。有的在作业中还不得不接触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多种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职业紧张因素使作业工人心理压力极大。
收入待遇的影响。部分员工在收入与期望产生差距时,拿自己和内地同行业相比,与其他单位比,基层员工和机关员工比。自己主观认为他人的工作都清闲安逸,待遇却高过自己,出现自卑、嫉妒、意志消沉等不良心理。
其他挫折。某些员工因在社会生活上受到挫折,职位晋升无望或工作上受到不公正待遇,没有很好地排解释放,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经济、家庭的影响。员工在工作中面临着职位升迁或职称晋级等问题,家庭中也面临赡养老人、子女上学、婚姻危机等一系列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成长需求的影响。员工个人的成长需求过高,无法与环境和形势的需要相对应,想摆脱现状而又深感压力重重,内心充满不安和恐惧,和同事相处常会有不信任别人的想法,同企业也是一种相互不信任的状态。
工作压力的影响。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每位员工都承担了岗位职责以内的工作和目标,相应承担了职责和压力。领导干部来自产量、安全、人员稳定方面的压力最大;普通干部有职称评聘上的压力;班组长承担着班组安全压力和各种基层班组检查的压力;工人有技术等级晋升的压力。
文化修养的影响。有些员工不加强修养,缺乏对石油行业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理解认同,对企业缺乏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个人需求脱离社会规范,人就可能倾向于自私狭隘,导致缺乏积极性。
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化企业改革,化解企业内部矛盾,处理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努力促进员工心理和谐,深入推动和谐企业的建设。
坚持“人文关怀”的原则,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人文关怀归结到企业,就是要以员工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员工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员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首先,消除误区,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企业要树立“关注员工健康,从员工健康时开始”、“生理和心理双关爱”的观念,经常关心了解员工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做好预防工作。
其次,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改善工作环境。要营造安全的运行环境,使员工可以放心工作;改善员工待遇,不断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和提薪晋升机制,让员工安心工作;关心员工健康,经常举办各式文化娱乐活动,让员工舒心工作。
再次,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企业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为员工特别是弱势群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些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运用“心理疏导”的方式,化解员工心理矛盾。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难免有人因为利益调整没有达到自己意愿,产生不理解的想法,这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灵活应用“心理疏导”的方法,管好“疏”,重视“导”。
首先,完善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建立管理层与部门领导、普通员工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对话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势利导,把员工偏离企业的心态拉回到与企业思想一致的轨道上来。
其次,加强管理者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技巧。企业应加强对主管人员的培训,提高沟通、冲突管理等方面的技巧,在员工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科学、及时地进行缓解和疏导。
再次,进行职业心理健康评估。进行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员工的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等。聘请心理专家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消除员工的心理压力。
培育“健康和谐”的思维,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在企业中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员工处理好自身努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在诚实劳动中同企业共享发展成果。
首先,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让企业文化入耳、入脑、入心,把尊重、信任、理解等积极健康的情感注入到员工心里去,奠定教育的情感基础,最大限度发挥员工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组织开展各项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企业不仅要疏导人“干”,还要引导人“玩”,让各种文化活动起到文化引导的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调节员工的情感和心理。
加强“自我调适”的能力,重获快乐职业生涯。在竞争激烈、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里,拥有健康和谐的心理是一个人立足社会、面对生活所必须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应正确认识和面对心理问题的产生,加强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调适。
首先,对工作压力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借助自身的力量,改变情绪,调整心境,提高战胜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把握命运的能力,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
其次,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受挫后,要降低神经的感受性,同时提高耐受性,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设定通过努力就可能达到的目标。
员工和谐的心理对企业是“向心力”,不和谐的心理是“离心力”。员工“内和”,企业“外谐”;员工“独乐”,企业“众乐”。企业要采取积极的方法,使员工从感性上的快乐工作上升到理性的对岗位、企业、行业的认同感,从快乐工作升华到工作快乐,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