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必须突出思想性体现实践性

2012-09-10 03:17:56刘建平
观察与思考 2012年9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群众

□ 刘建平

理论评论必须突出思想性体现实践性

□ 刘建平

在“四个深刻变化”条件下,在思想多元化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有效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在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经由适当的路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而使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感知与掌握真理,最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信仰与行动指南的过程。作为科学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掌握群众,也要被群众所掌握。理论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理论与群众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掌握群众的理论诉求。革命导师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理论存在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作为观念形态的理论,要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必须让人信服,被人们所接受,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才能实现改造世界的目标。

其次,人民群众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人民群众自觉运用、主动实践理论,是宣传教育的结果,是建立在对理论的信仰之上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经得起检验,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真正改造世界,才能说明自身的真理性和实践性,群众才会产生掌握理论、使用理论的实践需要,理论才会成为群众手中的思想武器。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针对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切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议论、阐述道理,既可以针砭时弊、发人警醒,也可以宣传理论、引领舆论。作为其中一个分支的理论评论,是理论宣传的重要载体,是引领社会思想舆论的重要工具,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把利器。在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全媒体时代逐渐来临的今天,新闻媒体仍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必须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新形势下开展理论评论,必须把掌握群众、引领思想、推动实践作为第一目标,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动态和各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策划、选题、采写,突出理论的说服力、内容的实践性、传播的渗透性和宣传的实效性,发挥解疑释惑、宣传理论、引导舆论、针砭时弊的重要作用,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新形势下,以理论大众化的要求来办好理论评论,必须始终关注现实生活,突出思想性、体现实践性,使理论更好地引领思想、推动实践、服务现实。

一、紧跟大势、紧贴大局、紧盯大事

理论工作是为大局服务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掌握群众,还要倚仗于新闻媒体的宣传造势。紧跟大势、紧贴大局、紧盯大事,是理论评论的第一要务。紧跟大势,就是要紧跟党的理论动态,密切关注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使新鲜的思想理论转化为鲜活的评论,及时、有力地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宣传专家学者和基层群众的重大理论创新,在重大问题上不让步、不空位,使理论阵地扎得住、稳得牢。紧贴大局,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和重要精神推出评论,尤其要围绕重大主题推出系列评论,分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以强有力的舆论声势宣传党的理论和主张,为干部群众解疑释惑,使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及时被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接受。紧盯大事,就是要在国家和社会发生大事时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表达党和政府的立场,提出主流群体的看法,有效疏导公众情绪、引导社会热点,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引导人们透过现实看理论

评论宣传理论、引导舆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正确解释理论、传递观点,纠正人们在理论方面的误解和一知半解,批评现实中存在的消解理论、曲解理论、轻视理论等不良现象,批评虚无主义、实用主义等不正确的态度,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围绕理论动态和群众需求主动设置议题,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在现实中的关系,多角度阐释理论,多层次剖析案例,用事实来说理,用道理来服人。要始终坚持“三贴近”,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关注群众的安危冷暖,挖掘热点问题、现实问题背后的理论内涵,把理论宣传与疏导公众情绪结合起来,把我们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切、对群众的关心,又以可见、可感的内容和形式传播了党的理论。

三、引导社会主流思想

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条件下,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意识不断产生,各种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冲突、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较量和斗争,将长期存在。因此,媒体必须把宣传党的理论、巩固理论阵地作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长抓不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立主流。提高理论评论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一要正本清源,就是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理论、重要论断、重要观点,重在解释和比较,重在延续和传承,而不是照搬照抄。二要激浊扬清,批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扫除封建主义思想的残余和流毒,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比较、斗争,积极倡导唯物论和辩证法,倡导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三要推陈出新。理论宣传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评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推陈出新,及时、有效地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使理论宣传不断有新内容、新气象、新动向,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创新实践。

四、必须为大众所接受

理论研究要深入,理论传播须浅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是实现大众化的有效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倡导的优良作风。古人就提出,“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回顾党的历史,许多博大精深的理论,恰恰是以非常通俗的语言概括其主旨,以非常简明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毛泽东就是理论通俗化的典范,他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讽喻主观主义;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来暗喻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用“纲举目张”来比喻认识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正是这些看似通俗、简明的表述和概括,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朴素而又威力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出撼天动地的作用。具体到理论评论,就是要坚持通俗易懂,把一个个道理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表现形式上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采取视频、博客、短信等新形式;在风格上要通俗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群众的身边事来讲道理,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来阐释理论,真正使理论入脑、入心、入耳。

作者刘建平,男,衢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综合处处长(衢州 324000)。

责任编辑:孙艳兰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6:44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