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文化与当代文学*

2012-09-10 03:17
观察与思考 2012年9期
关键词:瑞云胡雪岩温州

□ 樊 星

江浙文化与当代文学*

□ 樊 星

江浙文化历史悠久,因此,关于他的文化精神有各种各样的概括,很难简单地用几句话概括出来。今天我结合当代作品,从几个角度谈谈对江浙文化的理解,即这是一块人间的福地、宗教的圣地、经商的宝地,同时,还是从文的清静之地。

一、江浙山水、美食文化与文学创作

江浙一带被称为江南,江南好,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为什么?江浙一带水比较多,物产比较丰富,老百姓日子就过得比较滋润。谈到杭州就想到西湖,西湖就是水的概念。谈到绍兴,就想到鉴湖,桥很多,水很多,而苏州同样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也是和水有关系。谈到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很有名的诗句,二十四桥,就是桥多水多,扬州也是一个水淋淋的城市。我们知道,白居易写过《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杜牧写过《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很多,所以人们一谈到江南就是灵秀的山水、富庶的生活。在灵秀的山水、富庶的生活之中人们自然会有一种比较乐观的心态。

这种自然条件作家怎么去写?每个城市都会介绍自己有什么样的名胜古迹,有什么样的山水风光,但是怎样把它融在小说里面呢?苏州有一位作家叫陆文夫,他写过一部小说叫《美食家》。陆文夫的《美食家》就是写苏州美食,他用一位美食家的人生故事生动地把苏州美食串起来。故事的主人公叫朱自冶,这个人家里很有钱,极享受生活,中国人享受生活首先体现在吃的方面。朱自冶每天早起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吃第一碗头汤面,因为第一碗面水最清澈,面最爽滑,而且吃面的浇头决不会重样。中国人早点的丰富性在这小说中充分体现出来。吃完就去喝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这就是苏州的讲究。中午吃大餐之后就去泡澡,泡澡就感觉到从胃到肚子里面蠕动的快感。朱自冶每次吃了好菜以后回去把它记在日记里,今天中午吃了哪些菜,时间长了他的日记就成了一个菜谱。这个人喜欢吃到什么程度呢?连家都不愿意成,为什么?成家了就被老婆管住了,就不能去外面品尝美食了,所以家里对他很头疼。我们想一想一个人成天在外面吃,他的生活意义在哪里?小说的看点就在于后来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就因为他好吃捡回了一条命。日本人的飞机轰炸苏州,他的家被炸毁了,而他正在外面吃饭,所以这叫因祸得福吧。全国解放,资本家的财产没收了,朱自冶不能光顾那些大餐馆了。朱自冶着急了,为什么?因为他一天都离不开美食,这个时候打听到有一个国民党的军官逃到台湾去了,他的太太会做一手好的私房菜。他就找这位太太,这位太太说我是妇道人家你老往我这里跑,不太好吧?朱自冶说那没关系我们结婚吧,所以说以前是为了吃而不结婚,现在是为了吃而结婚。太太每天为他做着精致的私房菜,他觉得很满足。日子就这么过着,他没有想到终于有一天苏州走向了改革开放,很多老外到苏州来吃苏州菜,这个时候却发现很多做苏州菜的老先生有的退休了,有的驾鹤西去了,这个时候大家很着急,要培养厨师来满足外宾的需要,于是就贴了一个海报,招聘苏菜大师。朱自冶去了,夹着他吃菜的日记。朱自冶问大家作为一个厨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刀工,有人说是火候。朱自冶说都不对,做厨师最重要的是放盐。盐多,盐少,早放、晚放这个菜就不一样,厨师们听得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于是一个寄生虫变成了一个美食家。这部小说好在哪里?小说写的第一点,就引起我们的思考,怎样才能真正的为人民,怎么样才能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第二点,主人公朱自冶从一开始的寄生虫,只要每天能够吃好就很满足了,人生没有什么崇高的追求,但是谁也没想到最后他能为复兴苏州文化作出重要的贡献。这就是《美食家》给我们的启示,也就是说我们要写地方文化怎样从里面发掘出人生的哲理,对人生有所启迪。

温州作家林斤澜写的小说叫《溪鳗》,这小说在全国得过奖。他在《溪鳗》里面既写温州人会做生意,又写温州美食文化的特点。女主人公溪鳗长的很漂亮,都说她像鳗一样滑。她开了一个餐馆,但是那个年代又怕取缔,所以她的餐馆是不挂牌的,这就写出了温州人的精明。因为长的很漂亮大家都来吃,吃什么?就吃她的敲鱼,鱼面、鱼丸子等等,并专门写了怎么做敲鱼的过程。很香,香到什么程度?连经常来教训她不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镇长,慢慢被她的美貌和敲鱼吸引,不知道怎么办?结果镇长走在桥上一不小心就摔下去了,把身体摔坏了。当溪鳗知道是从自己的店里出去摔倒的,跑下去把他扶上来,溪鳗就照顾他,慢慢就像一家人似的,至于他们是否成为真正的夫妻谁也不清楚,反正一直照顾着。你说溪鳗这个人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生活就是这么复杂,所以《溪鳗》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小说既写了一个很生动的女性形象,又写了温州美食的魅力——敲鱼。

这就是写江浙美食的两个作品,我们都可以感觉出来作家写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写出了江浙文化非常有魅力的部分。

二、江浙佛教文化与文学创作

江浙一带人对佛教文化的虔诚,是那样深厚。我们来看看作家是怎么写的。谈其中两位作家,一位叫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我没去过高邮,据说高邮这个地方出和尚,这是汪曾棋自己说的。汪曾祺写《受戒》,就是写他自己小时候被送到庙里当和尚,但是他把自己的事做完以后,可以照样跑出去玩,特别是小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女伴,这个小女孩与他曾经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所以汪曾祺实际上写的是他的初恋。六七岁孩子的初恋只能说是小猫小狗的爱情,是一种童年的情谊。《受戒》写的是这个小男孩进庙里受戒的经历,结果到庙里以后才发现这个庙里充满了人间烟火。比如说庙里有一个师傅,他念经从来不穿袈裟,不像在灵隐寺肯定得穿袈裟,在乡间的小寺庙随便穿什么衣服只要你念经就可以了。写出了中国乡间和尚的自在、惬意。这个和尚还很有责任感,他不是只记得在庙里当和尚,到了农忙季节还回去帮老婆做点事,做完了事想到老婆在农村很辛苦,还会把老婆带到庙里住几天,中国的乡间寺庙就有这样的故事。还有一个师傅更有意思,长着浓眉大眼,而且两眼炯炯有神,每次给人们做法事的时候,他一边念经,一边两个眼睛就在人群里扫,一看到长相比较漂亮的小姑娘、小媳妇,眼睛就对了,不移开了。等到法事做完以后,这个眼睛对了的小姑娘和这个师傅就会失踪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到庙里,还若无其事,这叫做花和尚。中国民间花和尚的例子特别多,《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就是,又吃肉,又喝酒的。所以汪曾祺的《受戒》意义在哪里?他写出了乡间佛教的人性味,中国的和尚不是那么严格的,不是那么刻苦的,而是很人性化的。所以这个小说它写出了江苏高邮自然风光的美,也写出了一对小男女之间蒙蒙胧胧的友情,还写出了中国民间佛教的人性味。汪曾棋的《受戒》写出了民间和尚一种快乐的人生,很有趣味性。所以小说除了有思想性、艺术性,还要有趣味,这小说一出来以后引起了大家的叫好声。

还有一位作家叫范小青,是苏州人,写了大量的苏州故事,其中一篇叫《瑞云》,这个小说写出了佛教的神秘感。小说写了一个信佛的叫吃素好婆的人。有一天在医院看到一个被遗弃的腿有残疾的小女孩,吃素好婆就想到佛家说的要行善,要做好事,她就把这个小女孩抱回家了,并细心的照料,后来这个小女孩就慢慢的长大了,取名叫瑞云。因为她们家的院子里有块太湖石,这石头叫瑞云,她就因此而取名了,希望这小女孩的命和这块石头一样的长久。由于吃素好婆的善良,所以瑞云从小就被熏陶出非常好的情操。她好到什么程度?邻居在吵架,她只要往门口一站,大家就没气了。这就是一种人格的魅力。为什么瑞云有这种魅力?就是因为吃素好婆把她培养得好,吃素好婆信佛所以就用佛的胸怀来熏陶瑞云,瑞云有了佛的胸怀也就变得能够感化大家,感化众生。魅力来自哪里?来自信仰。后来这女孩惭惭长大到知道要嫁人了,但是谁会娶一个瘸腿的女孩子呢?她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店,做针线活养活自己。看到别的青年男女双双对对的出去谈恋爱了,她自己埋头做着缝纫的手艺,做到很晚然后回到家里睡觉。有一夜经过瑞云石,她对着瑞云石说,瑞云石啊瑞云石,多少年你不就这么孤独的站在那里吗?多少的风吹雨打你不也都经历过了吗?你都能行我为什么不行?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弱女子也并不是因为有了信仰以后就变得刚强无比,她也需要从石头里面汲取一种启迪。这在中国的佛教里面叫悟。小说此处写得很好,瑞云面对一块石头收获了人生的觉悟,结果心情就平和了,回去照样睡觉。小说写出了苏州人的佛性,范小青说过,苏州人佛性甚笃。苏州人的佛性很深厚,深厚就深厚在这些普通人,他们与世无争,他们宽以待人,他们面对孤独、面对残疾仍然笑对人生,这就是佛性。

三、江浙商业文化与文学创作

江浙一带出商人,我们称之为浙商。浙商的特点是和气生财,比较低调,做生意能够和气生财。浙商也分成了不同的流派,有宁波帮、温州帮、湖州帮等,浙江这个地方因为地理的优势人比较聪明,所以出了很多的商人。但是很遗憾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看见有作家能够写出一个商人成长的故事,我不知道到底是这些商人把他成长的秘密藏起来了,还是我们的作家没有机缘去接触这样的商人。我们的文学作品中真正写浙江商人的不多,现在写商人最有名的作品是《胡雪岩》。红顶商人胡雪岩,是安徽人。上世纪80年代末流传一种说法,说是经商必读《胡雪岩》。你若要做生意就要去看《胡雪岩》,因为胡雪岩能告诉你他是怎样成功的。中国人经常说无徽不成商,很少听人说无浙不成商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跟徽商比较注重文化有关,宣传他们的文化,宣传他们成功的典范。浙江作家也应该塑造一个像包玉刚这样的形象,或者是张静江的形象,但是怎么把他写成一个文学形象,大家看了以后觉得这就是浙江商人的代表,我觉得这是一个空白,有待于文学创作的人去填补。

我再讲讲林斤澜,因为林斤澜是温州人,他回到温州以后就感觉到温州人千家万户赚钱的那种热情,所以就写了一本书叫《矮凳桥风情》,我前面讲的《溪鳗》就是《矮凳桥风情》中的一篇。其中有一篇叫做《憨憨》,写一个小伙子从小就不安分,因为从小安分的人都去种田了,从小不安分的人都去做生意了,所以他就是不安分,比较调皮,大家不太看得起他。但是市场经济大潮一来他就做经销员,到处跑,哪里有商机就往哪里去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然后挣了钱,盖了一栋楼。楼盖起来以后有人就告他的状,说这个钱肯定来历不明。所以有关领导就找憨憨谈话,却没想到温州人包里有钞票以后说话也与以前不一样了。憨憨说:你们来吧,我把帐本带着,你们查吧,毫无见到官以后那种胆怯、恐惧的心态,而以能够挣钱为自豪,以自己的帐目清白为自豪。这反而弄得那些官员不知道怎么说了,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调查,憨憨又这样子。所以,小说《憨憨》写出了社会底层平民青年通过自己的打拼最后取得成功,和成功以后的那种自信。经商的成功很容易给你带来这样的一种自信,为什么?因为经济是一个人处事的很重要的基础,也是道德很重要的基础,没有经济是不行的。《憨憨》这个作品写出了温州人的特点。

有一位报告文学作家叫贾鲁生,他去温州,发现了温州商人的另一面,我们不好说一种文化就是十全十美,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的阴暗面,都会有自己的弱点。这位作家去了温州,结果在温州发现人们有钱以后在消费上是四个渠道:一是买地做坟,有段时间出现了造坟热,六七万的坟,一百万的坟,甚至把孙子的坟都造好了,这完全是一种封建的消费。二是打牌赌博,打牌完了以后一开始还数,后来感觉数也很累,干脆就拿尺子来量,一万是多少,就这样。三是娶小老婆,包二奶、包三奶。四就是造房子。贾鲁生发现封建文化的根深蒂固,所以他写了一本书叫《性别悲剧》,专门写了温州纳妾的现象。《性别悲剧》实际上写出来了江浙文化的另一面,包括我们前面谈到的胡雪岩,胡雪岩在商业上很成功,对他来说不是二奶了,三奶、四奶……都有。为什么中国人总是把妻妾成群看作男人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讲多子多福,想子女多怎么办?那就要妻妾多。所以贾鲁生写的《性别悲剧》写出了中国文化深层次的问题。我觉得贾鲁生能够写出《性别悲剧》是因为他深入到了这些人群的现实生活中,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作品。

这就是我谈到第三个方面,商业文化。浙江有商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也有商业文化的巨子英才,但是浙江作家写浙江的商人不多,也许是我看到的少了,所以我觉得如何去写商人我们应该参考一下《红顶商人胡雪岩》这个作品。

我认为江浙一带,第一是风水宝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第二有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第三有商业文化的传统。所以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为什么浙江人经商能够成气侯?是不是因为江浙这一带和正统的文化之间有距离?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去苏州你就会发现,苏州人对唐伯虎就像是心目中的明星。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唐伯虎常常是被正统文化瞧不起的。为什么?因为他又不认真读书,又不去做官,成天跑去点秋香,中国文化往往认为这种人是不入流的,但是偏偏江浙这一带的人喜欢,为什么?就是江浙这一带的人生活的很快乐,唐伯虎生活的很快乐,所以就能够成为我们的偶像。这也是江浙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之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浙江人文大讲堂上的演讲录音整理。

作者樊星,男,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 430072)。

责任编辑:凌 雁

猜你喜欢
瑞云胡雪岩温州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Effects of Eco-Friendly Carrier on Low-Temperature Dyeing of Recycled Polyester Knit Fabrics
数列问题函数“帮”
积累信誉
长相思·采花
手工艺·温州发绣
胡雪岩潦倒时不抱怨
胡雪岩巧借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