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圣洋
(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
让精神引领富有
□ 薛圣洋
(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
老人摔倒了,站在周边的人一哄而散地跑,而不是一哄而上地扶起来。本来可以挽救的生命,因为众人的袖手旁观而消逝,类似的事情屡屡发生。有创新思想的老人大叫,“是我自己摔倒的,不是你们推倒的,帮我扶一下,送医院吧!”才得以躲过一劫。社会舆论总是抱怨物欲横流、英雄凋谢。可关于这精神为何不富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尝试和大家探讨、思考以下几点:
一是富有程度的分布。自然界群体的个性往往呈正态分布等各种类型,我们说社会群体中单独的个人精神富有程度也呈一定规律的分布,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雷锋,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歹徒,存在差异以及分布的个体规律。社科工作者去研究分布的静态规律,以及动态作用的规则,进行定量分析,是值得研究的方向。认识客观规律,才能运用规律进行社会建设,就像元素周期律对发现新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作用一样。
二是制度建设保富有。老人摔倒了不去扶起来,当我们一味指责围观群众道德低下时有没有想过,愿意去救的人肯定有。但是,如果学雷锋,运气不好,往往惹祸招灾,精神富有者意味着得不偿失,不合时宜。因此,袖手旁观者居多,出手援助者极少。就像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发生了,个体理性,集体愚蠢。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的社会没有人相互帮助,是失去了什么“道”呢?笔者认为,这个“道”就是制度建设,崇尚社会公平、追求正义、鼓励高尚情操的制度体系还不够。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持续一百年,也就是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已经开始的改革开放新三十年中,我们的重大任务是社会建设。
三是一部分人先富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所以物质、精神,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改革开放头三十年中,科学发展、成就辉煌,邓小平理论提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坚持两手抓,这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问题,两者不矛盾。那么在第二个三十年,就是改革开放新三十年中,社会建设将不能成为短腿,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同理,和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不矛盾的。从单纯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我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精神世界的改造也是一样,有的人精神富有,有的人相对不富有一些,第一点中讲到精神富有程度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就要鼓励精神富有的人,让他的精神富有展现出来。这就是宣传,树立道德楷模的作用,这方面工作最近几年大大加强,如对吴斌“最美司机”的宣传,做“有道德的人”,评选“感动浙江十大人物”等,是比较好的现象。让收入为中产阶级的人的精神富有展现出来,形成从善如流的社会风气。让物质富裕的人精神富有起来,已经富有的更加富有,因此他也会帮助其他人物质富裕起来,精神、物质将同时达到富有和富裕,邓小平理论的三步走第三步得以实现。
四是主旋律引领富有。我们主旋律唱得响,非主流的声音就抬不起头。因为主流的声音将其公知于众,使之无处藏身,得不到收益,再做思想卑鄙者行卑鄙之事将得不偿失,是不理性的行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有精神需求,所以只要主旋律占据了人们的思想,那么这时候做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将是理性行为,因为他知道了做高尚的好处,做卑鄙的坏处。这方面,从中央到省、市部门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到了县、市、区以下,乡镇、街道办,社区、村居的时候,不能再以会议贯彻会议,理论接着理论,而要同实际相结合,基层党员对最实际的东西感兴趣,只有讲到上级政策和他们有关的时候才感兴趣。因此,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做到“三结合”才有生命力。县级政权是我们的执政基础,江泽民同志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一定要把主旋律唱响在基层,从基层开始唱上来,才能引领整个社会的精神富有。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大的方面,精神离不开物质,物质是基础。现在我们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世界居首,接近两位数。总体已经是基本小康之上,向全面小康迈步。所以物质富裕不是问题,精神富有是当务之急,而且物质富裕有极限,精神富有无止境。让精神引领“富有”,这里“富有”的“富”不但包括精神富有也同时包含物质富裕的“富”,它们是两位一体的关系,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物质富裕是客观存在的,财富可以储存,可以外汇储备,可以本国藏富于民,可以财政盈余,但是精神世界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建设,这就是体现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社会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员的道德情操应该更加高尚。党员的精神富有引领社会的精神富有,所以,只有党的正确领导才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
责任编辑:孙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