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试论“精神富有”的实现

2012-09-10 03:17:56陈伟凯
观察与思考 2012年9期
关键词:精神建设

□ 陈伟凯

(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试论“精神富有”的实现

□ 陈伟凯

(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一、实现“精神富有”的时代必然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需要,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享受丰富多元的精神世界带来的积极意义。

浙江省“十一五”期间全省五年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059元,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7227亿元。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一系列强省富民战略,浙江省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实现了逐步富裕,从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能够为“精神富有”带来直接影响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经济社会和历史发展时期,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宏伟目标,并确定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既顺应时势又符合当代浙江人的需求发展步骤,目标的确立恰逢其时,体现当前浙江发展的主题。英国文学巨匠狄更斯有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反观印证当下社会可以理解为在这个物质极大富裕的好时代,我们更需要为构建富有的精神家园作出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二、实现“精神富有”面临诸多挑战

近年来,随着社会阶层结构、利益主体、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及价值观念也日趋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思想领域噪音杂音时有出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因此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统领和整合多元价值取向,需要研究解决。面对种种挑战,我们亟需从各方面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和不断完善,继续发挥其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当下社会因核心价值观缺失而导致人们思想行为发生本质改变的现象屡见不鲜,道德滑坡、精神空虚、追求低俗等例子时有耳闻。如何从社会现实出发,使“精神富有”历史使命的实现与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使公民精神家园建设和幸福感受提升、使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个体自我价值的体现共同协调发展,这些都使得实现“精神富有”尤其体现出紧迫性、长期性、反复性和艰巨性。如何凝聚全力、有效引导,如何提供可选择、个性化、多样化的良好精神产品,如何设计喜闻乐见、收效明显的工作载体,更是宣传系统在实现“精神富有”中迫切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有这样一句话:读书或者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指的是我们总是会通过或物质或精神的方式来充实自己,身体的旅行使我们获得物质世界的体验,而阅读和学习使我们享受到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和精神世界的愉悦,从而改造我们的思想。因此,只有把实现“精神富有”的对象目标的每一个个体都改造得丰盈饱满,我们的群体、社会和民族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精神富有”的内容由较为单一的精神文明建设扩展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根据人的不同需求,使个体理想目标与社会现实生活协调起来。

三、实现“精神富有”需要重点突破

一是要融入社会大环境。当前,随着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网络自媒体的不断涌现,社会舆论场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状态。尤其是互联网、手机短信、博客等新型传媒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新的舆论场,加快转变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方法,提高引导社会舆论能力,加强对网络、手机短信等的监管,让新型传媒为我所用,使之在加强和改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宣传系统在建设“精神富有”的历史使命面前,要自觉融入社会、主动应对挑战,提高适应能力:人们对宣传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有进一步丰富的需求;在复杂形势下引导舆论的水平和技巧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要进一步改进实效亟待提高;新的领域、新兴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需要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

二是要注重拥有与认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指的是“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同时,精神虽为第二,却会起到很重要的反作用。实现“精神富有”其实是一个从“真实拥有”到“真正认同”的过程,前者是存在(真的有),后者是意识(感觉有),当我们在发展经济推动物质富裕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精神层面的改造和自我提升势必成为不可缺失的环节。如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力求把社会中“守规则、重礼仪、懂感恩、讲诚信、有责任、做好事”的良好道德风尚有效地展示出来,找找身边的楷模、看看周围的感动,在“我们的节日”中重新体味传统,在现代公民培育中提升个体的素养,在志愿奉献中得到精神的慰藉、洗礼与升华。

三是要有针对性突破。实现“精神富有”面临新的挑战,因为在惯有传统模式下,我们在意识形态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人全面发展的改造进程中的持效性不强、贴近实际不够、互动性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如载体上多以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举办活动为主,在内容上多以高大全、过度渲染为主,在方式上多以灌输为主、交流互动较少,在对象上多老、少、妇女为主等,使得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精神领域改造和建设有它的特殊性,必须找到它的固有规律、作出新的尝试和突破。

四是要有系统性思考。建设“精神富有”不是孤立的一项工程,需要我们将其纳入系统中思考,加入对遵守规则、敬畏法律、选择信仰等的考量。比如“契约精神”,它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在民主法治的形成过程中,为市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秩序,依托私人契约精神,在实现人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我们国家是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的国家,我们在建设“精神富有”中,更有必要凸显这种诚信、遵守、公平的精神理念,为整个社会精神大厦的构筑夯实基石。

责任编辑:孙艳兰

猜你喜欢
精神建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精神灿烂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0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 06:00:18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拿出精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