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祥国
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龚祥国
课程作为开放大学服务学习者的主要载体和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单位,需要在广播电视大学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与重构.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表现为开放性的课程理念、分级化的课程体系、规范化的课程管理、灵活的课程衔接.开放大学应该建立一种层级化课程体系,并赋予课程体系学术资格功能,建立课程层级与开放大学所授学术资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层级化;架构;创新
学科、专业和课程是构成高等学校的三个基本要素,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必然包含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因而对这三个要素的建设就成了高等学校的三项基本建设[1].学校的人才培养功能主要是通过课程实现的,课程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和服务学习者的重要载体.
国家开放大学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没有围墙的远程开放大学[2].开放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无论是与传统高等学校还是与广播电视大学相比,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任务、人才培养目标、系统结构以及运行模式等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因此,开放大学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而且需要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课程作为开放大学的基本要素,是开放大学服务学习者的主要载体和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单位,必然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与重构.
本文根据国家对办好开放大学的要求、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经验,在研究分析国外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与重构提出一些设想.
课程是开放大学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服务学习者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承载着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体现着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所以,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要,同时考虑开放大学自身的特点.
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而言,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从三个方面着眼.
一是着眼于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从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背景出发,为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课程支持.
二是着眼于区域规划与产业发展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开放大学的重要使命,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并从中挖掘着力点和突破口.
三是着眼于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要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着眼于劳动力素质提升的现实需求,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知识与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社会学习化进程的演变与发展,社会的学习形态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3]一是学习需求的社会化,学习已经超越了少数人的特殊需求而发展为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二是学习选择的个性化,学习者根据差异化的学习需求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通过灵活的学习制度得到保障;三是学习过程的终身化,学习伴随着个体自我发展的整个生命过程;四是学习手段的信息化,学习者通过网络化的学习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并得到及时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者学习形态的变化,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为开放大学创造了发展机遇.同时,这种变化又要求开放大学的课程必须在个性化、信息化等方面突破传统大学课程的局限,为学习者社会化和终身化的学习提供全面的支持.
开放大学是传统大学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相对于传统普通大学而言,开放大学具有自身的特点.[4]具体而言,开放大学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了有教无类,普通大学则是一种甄选教育;开放大学的教育对象面向整个社会,普通大学则面向学校;开放大学的学生通过开放的方式入学,普通大学的学生通过考试选拔入学;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是远程教学,普通大学的教学主要通过面授完成;开放大学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普通大学的学习方法是教师传授;开放大学的学习资源是多种媒体资源,普通大学的学习资源是印刷材料;开放大学的学习环境可以是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普通大学是限定在固定时间和课堂学习.因此,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新需求,对传统普通大学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分解、提炼和优化组合,形成富有开放大学特色的课程体系.[5]
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正如中央电大杨志坚校长所言,开放大学的建设应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有新的理念,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使命,要在体制、机制等等方面有所突破."[6]与普通大学相比,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也必须体现自己的特殊性.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经验,我国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体现出"开放性的课程理念"、"分级化的课程体系"、"规范化的课程管理"以及"灵活的课程衔接"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所谓开放性的课程理念,是指开放大学的课程应该对所有学习者开放,并尽可能在课程设计上为学习者提供完成课程学习所需的各种支持与帮助.正如英国开放大学首任名誉校长克罗瑟所言,"无论何处,只要还有不曾得到满足的高等教育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7]
英国开放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的课程都表现出向学习者开放的明显特征.两所大学均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学习结果供学习者选择(见表1),课程面向所有有志于学习该课程的学习者,并尽可能为学习者创造顺利完成课程学习的条件和帮助.
表1 英国开放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的学术资格体系
英国开放大学提供了四种方式帮助学习者完成在开放大学的学习:其一是开放大学的"开放课程",其二是一些"Level 1"的课程,其三是开放大学推荐的学习路径,其四是灵活的专业选择.通过这四种方式,学习者可以成功入门并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香港公开大学给予学习者一定的学习结果选择与课程选择自由,允许学习者在"课程规例"架构内根据自己的职业需要、个人志趣等自行编排适当程度的科目组合,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比如针对语言能力较低的问题,为学习者开设了加强语言能力的课程.加强英语能力的课程有两类,一类是预修程度的英语听说技巧、大专英语,这两个科目包含了英语和学习技巧的训练;一类是基础及中级程度的英语传意(一)、英语传意(二)、国际英语水平测试,这些是大学程度的科目,修完这些课程取得的学分视为选修学分记入学位学分内.
所谓分级化的课程体系,是指将开放大学的课程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使不同等级的课程与学习者将要获取的学术资格相匹配.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常常会面临知识组织顺序上的难题,这时通常有两种顺序模式可以采用,即逻辑顺序模式和心理顺序模式.逻辑顺序模式是根据学科自身的系统性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确定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其顺序,心理顺序模式则是按照学习者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确定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其顺序.[8]事实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融合的.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大都已达到成熟水平,所以为他们确定学习内容时应更侧重于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而不是学习者的心理顺序.课程本身是有难易差别的,某些课程可能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某些课程可能学习起来相对容易,这就为划分课程等级提供了可能.
英国开放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都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分级设计.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分为五个等级,即level 1,level 2,level 3,Masters,Doctoral,与英国社会普遍认同的学术资历架构互通,分别对应于英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的高等教育资历(FHEQ)、英格兰的资历架构(SCQF)、爱尔兰共和国国家资历架构(NFQI)(见表2).水平级别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本科课程包含level 1、level 2、level 3等三个级别,大致相当于普通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课程水平级别,另外还有Masters层级和Doctoral层级的课程(见表3).英国开放大学提供的每一种资历都要求修读完成一系列不同水平级别的课程.香港公开大学的课程分为5个等级,即预修程度、基础程度、中级程度、高级程度、深造程度,每个等级的课程分别与不同的学术资历相对应,取得学术资历必须取得规定等级的课程学分(见表3).
所谓规范化的课程管理,是指开放大学的课程管理应该通过学习时间、同时修读数量等方面的限制,确保课程学习的质量.开放大学的课程应该给予学习者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同时对课程的修习条件加以适当的限定,从而既保证课程的学习质量又给学习者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比如英国开放大学的"儿童与青年研究"学士学位的课程体系就很好地体现了开放大学课程的这种特点(见表4).
表2 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层级与资历级别的对应关系
表3 英国开放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的课程层级
表4 英国开放大学"儿童与青年研究"学士学位选课要求
香港公开大学通过课程的注册值来控制学习者同时修读课程的数量,从而保证课程学习的质量.注册值表示一门课程在一个学期内的学习量,在数值上等于课程的学分值除以修毕该课程所需的学期数目(注册值=学分值÷课程所需学期数目,比如:一门需要修读两个学期的20学分的课程,其注册值为10,即:20÷2=10).香港公开大学规定,初次报读学士学位或深造程度课程的学习者,其课程组合的注册值不能超过15,而旧生同时学习课程的总注册值不得超过30.[9]香港公开大学还通过"不可兼修科目"来对学习者所选课程进行限定.当两门或多门课程的内容大致相同时,就构成一项不可兼修的课程组合,公开大学只将其中一门课程的学分计算在有关资格所需的总学分之内.这种安排可减少内容相似课程的数量,进而降低学习内容重复的可能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灵活的课程衔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开放大学内部不同学历层次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课程之间的沟通,二是指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与学习者通过开放大学以外其他途径学习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前者可通过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来实现,后者主要通过学分银行来实现.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提出,开放大学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因此,实现开放大学不同层次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以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课程的衔接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开放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我们为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提出一种基本构想,即层级化课程体系.
所谓层级化,是指课程体系在纵向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课程根据所属等级被赋予不同功能并实现相互联系的一种课程管理模式.
实施层级化课程管理的前提是对课程体系进行层级划分.开放大学同时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服务,所以相应的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需要摆脱目前主要集中于学历教育的特点,要充分重视拓展课程的非学历教育功能.根据这种定位,并考虑到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对应,我们建议目前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四个等级(一至四级),如果将来开放大学功能拓展到研究生教育层面,还可以相应设置五级、六级等深造程度的课程等级.
就具体的课程而言,开放大学的每一门课程均纳入层级体系.课程等级划分的基本依据包括: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课程知识的学术水平、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与目前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划分方法不同).每一门课程对应一个级别,所有的课程构成一个互相贯通的课程体系.在这个层级化的课程体系里,开放教育的各类课程将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入相应的课程级别,各类短期培训课程、岗位培训课程以及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课程也将划入相应的级别(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中,纵向是课程分级、横向是学科分类,只要建立适当的"选课规则"就可以形成不同专业(岗位)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
我国开放教育的课程体系目前设置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等模块,较为复杂(见表5).相对于我国开放教育目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而言,层级化课程体系意味着课程管理的简化.
根据前面所述的课程体系,可建立课程层级与开放大学所能授予的学术资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表5 2011金融学本科(专科起点)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学术资格序列的一体化设计,可实现不同学历层次之间的衔接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效沟通.学历教育不同层次的衔接可通过"选课规则"来实现,即在课程体系的每个层级设定"专业核心课程"和应取得的学分数(学习量).例如:在一至三层级学完相应的核心课程并取得要求的学分数,可取得专科毕业文凭;学习者只要加修第四层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并取得所需的学分数,就可取得本科毕业文凭.而非学历课程与学历教育的沟通,需要经认证后归入课程体系的不同层级,并通过"选课规则"的可选学分来实现.
在开放大学层级化课程体系内,课程层级与学习者所能获得的学术资格密切联系,要获得某种学术资格就必须完成相应级别的课程学习.具体来讲,要获得岗位培训证书、课程证书以及部分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需要完成一级或二级程度的课程;要获得专科文凭、某些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开放大学特有的专科大类(通识)文凭,需要完成三级程度的课程;要获得本科文凭、学士学位以及开放大学特有的本科大类(通识)文凭,需要完成四级程度的课程;要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深造证书,需要完成五级或六级程度的课程.另外,完成一至四级课程,均可以获得相应的课程证书.
层级化课程体系与开放大学的学分累积制度紧密联系.学分制度是对开放大学学分获得、累积、互认以及转换的具体规定.通过学分的累积以及转换,层级化课程体系实现不同等级课程学分的有机衔接,使开放大学的整个课程体系与学术资格之间实现动态融合.比如,学习者如果想要获得开放大学的本科文凭,就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四级程度课程,而学习者已经完成的一、二、三级课程的学分也可以通过相关规定而纳入本科文凭所需的学分总量中.
实行层级化课程体系,将能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各层次各类型一体化设计、模块化组合,保证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形成低门槛、多入口、多通道、立体化、多出口的修习制度,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术资格证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当然,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涉及学术和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更涉及国家政策层面上的问题.在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开放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学位授予权、高中起点本科办学权等将成为影响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1]罗云.关于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3):32-34.
[2]杨志坚.学习型社会的支点---国家开放大学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1,(07):14-17.
[3]彭坤明.开放大学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1,(2): 13-18.
[4]张伟远.我国开放大学的地位、理念和办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11,(6):21-25.
[5]吴结.关于开放大学办学属性的研究与探索[J].高教探索,2011, (2):121-124.
[6]杨志坚.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1, (5):15-17.
[7]韦润芳.英国开放大学再认识:溯源篇[J].中国远程教育,2010, (1):27-32.
[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7.
[9]香港公开大学.课程概览(新生专用)-2011年10月学期[R]. 2011:23.
责任编辑 石子
G434
A
1009-458x(2012)08-0030-05
2012-06-15
龚祥国,教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3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