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冲突研究
——以崂山风景区为例*

2012-09-08 07:20:22柴寿升龙春凤常会丽
关键词:崂山均值冲突

柴寿升 龙春凤 常会丽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冲突研究
——以崂山风景区为例*

柴寿升 龙春凤 常会丽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凸显。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中对社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保护、生活质量和环境、利益分配与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从消极影响角度,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现实和潜在冲突包括社区与政府、社区与旅游企业、社区内部及社区间三种。根据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差异可分为支持者、中立者、憎恨者、矛盾憎恨者四类。为解决景区与社区的冲突,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沟通机制、补偿机制、增权机制和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等。

景区;社区;冲突;崂山风景区

目前旅游开发与社区的利益冲突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对社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分析、景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黄芳研究了旅游开发对传统社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提出传统民居社区参与旅游的内容、主要措施和方法。[1]韦复生探讨了旅游社区居民与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分析了多方利益主体间的冲突类型和引发冲突的因素,提出了冲突的解决范式和实施步骤。[2]吴娟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崂山风景区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成因,提出了景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对策。[3]以上研究大都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旅游开发的影响和冲突,而本文以崂山风景区与当地社区为例,从社区居民的视角,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产生的影响、存在的矛盾冲突及其主体、特征等,为解决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冲突提出相应对策。

一、研究区域概况

崂山风景区地处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区东北部,距市中心约40km,濒临黄海,是1992年经国务院审定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446km2,其中风景游览区面积161km2,绕山海岸线87.3 km。整个风景区由巨峰、流清、太清、上清、仰口、华楼、登瀛、棋盘石、北九水等9个风景游览区和沙子口、王哥庄、北宅、夏庄、惜福镇等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共有景点220多处。[4]景区保护区主要涉及北宅、沙子口、王哥庄三个街道办事处106个社区。北宅位于崂山区北部,北九水、华楼游览区位于辖区内;沙子口位于崂山南麓,境内主要包括巨峰、流清、太清、上清、登瀛游览区;王哥庄位于崂山区东部,境内主要有仰口游览区。

二、研究方法

(一)变量选取与问卷设计

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崂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自身特点,本文主要选取了旅游发展对社区的经济、文化、环境、社会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问卷设计(见表1)。

表1 变量选取

V1-V16采用态度量化方法,运用国内外较为广泛的李克特5级量表来测定(1=完全同意,5=完全不同意)。问卷还涉及被调查者的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背景、本人或亲友是否从事旅游营利的相关工作。问卷于2010年10月1-7日对北宅、沙子口、王哥庄三个街道相关社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问卷率为94.5%。

(二)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SPSS17.0对问卷进行处理,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抽取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影响的五个公因子,从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总结出社区与政府、社区与旅游企业、社区内部及社区之间的三类冲突;其次根据社区居民对景区旅游开发的态度,运用聚类分析将社区居民分为支持者、中立者、憎恨者、矛盾憎恨者;最后根据社区居民的态度差异分析冲突的主体及其主要特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社区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女比例大体相当,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本人或亲友多数不从事旅游相关工作。

表2 社区居民的人口结构特征

(二)崂山风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影响分析

首先,为确定调查样本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通过SPSS 17.0的相关计算,得出全部样本调查结果的Alpha系数为0.82,说明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较高;通过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得出KMO值为0.78,说明调查结果的效度较好,适合做因子分析。[5](P329-330)Sig=0.000,表明显著性高。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根据特征值>1,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0.5%,表明这5个公因子可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60.5%(见表3),即较好地解释了原始数据中的信息。

表3 因子分析结果

1、公因子1:整体积极影响

其中超过公因子总均值的变量有V1(4.15)、V2(4.07)、V9(4.16),低于总均值的有V7(3.92)、V16(3.91)。结果表明,从经济上来看,旅游开发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投资,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上来看,交通、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完善,学习外来文化,提高了自身修养;从整体上来看,旅游业发展对社区利大于弊。

2、公因子2:整体消极影响

其中超过公因子总均值的变量有V12(3.23)、V16(3.17),低于总均值的有V11(2.99)。这说明旅游开发对社区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开发破坏了当地淳朴的民风,使当地的特色文化受到冲击,也给社区的社会治安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

3、公因子3:自然环境与文化保护

其中超过公因子总均值的变量有V5(3.75)、V15(3.74),低于总均值的有V13(3.56)。这表明通过旅游开发加强了当地对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强化了景区的绿化和管理,改善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观景。

4、公因子4:生活质量与环境

其中超过公因子总均值的变量有V10(4.14)、V4(3.69),低于总均值的有V14(3.23)。这说明旅游开发对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大量游客进入景区,侵占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造成了人群拥挤、交通拥堵和噪音、垃圾污染等问题;二是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当地的物价上涨,房价升高,加大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压力。

纵观公因子2和4,均属于消极影响,但由于在消极影响中社区居民更为关注旅游开发对社区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在数据分析中,把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分离出来。

5、公因子5:利益分配与知名度

其中高于公因子总均值的是V8(4.09),低于总均值的是V3(3.34)。研究表明,总体旅游发展提升了社区的知名度和形象,但也普遍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并未使所有居民受益,仅有少数居民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获益,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均的现象。

(三)崂山风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现实和潜在的冲突分析

从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来看,景区开发与社区现实和潜在的冲突的主要包括社区与政府、社区与旅游企业、社区内部及社区间三种形式。

1、社区与政府间的冲突

崂山风景区辖区内的各个社区因其拥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差异,致使政府在旅游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侧重,导致部分社区对政府产生不满。在土地补偿方面,社区的土地低于市场价格被政府征用,居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此外,居民对政府不能合理解决交通拥堵、物价上涨、噪音及垃圾污染等问题难以理解和接受,使社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升级,形成冲突。

2、社区与旅游企业间的冲突

社区居民在注重旅游开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极为关注,突出表现在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方面。旅游企业作为旅游开发投资者,尽管带来了先进的开发、经营管理及营销经验,但追求经济利益才是其最终目的。旅游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旅游效益的创造上,对社区居民所关心的环境、文化影响等漠不关心或者关注较少,导致对旅游开发造成的负面影响视而不见或刻意回避,这必然引起社区居民的不满,双方间的冲突随之产生。

3、社区内部及社区间的冲突

部分社区居民认为旅游开发仅使社区内少数人受益,利益分配不均是社区内部及社区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从社区内部来说,由于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时间和程度不同、资源占有不均等原因,较早涉入旅游业的居民在管理经验、旅游资源占有和使用方面有更多的优势,收益远高于涉入较晚的居民,收益不均直接造成他们对旅游开发态度的差异,甚至引起彼此的冲突。另外,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社区加入到旅游开发与经营之中,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之客源的有限性,各社区为争夺客源而产生冲突。

(四)社区居民的冲突群体及特征

由于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影响及感知不同,所以对旅游开发影响持有不同的态度。为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态度的差异性,本文运用快速聚类法,对16个旅游影响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将社区居民分为四类(见表4),结合上文因子分析中提取的5个公因子的结果,对四类群体在对待旅游开发影响的态度上进行均值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群体与景区开发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及各群体所具有的特征。

表4 聚类分析结果

1、类别1:憎恨者

类别1对崂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整体现状表示不满。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对整体积极影响的态度均值是四个类别中的最低值,对整体消极影响的态度均值是四个类别中最高的,说明类别1对旅游开发产生消极影响的态度十分强烈。他们对旅游开发给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存在强烈不满,认为旅游发展只使少数人受益。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该群体是旅游开发与社区冲突的主体,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社会人口特征来看,该类居民占整个样本的8.5%(n=17),比重较低;以26-45岁的居民为主,占整个样本的41.2%;学历水平以大专及本科以上为主,占70.6%。从个人对旅游经济的依赖程度来看,该类居民中82.4%没有从事与旅游业相关工作的经历,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较低。

2、类别2:中立者

类别2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对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各因素均较为重视。通过均值比较可以看出,类别2的均值在各因子中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对各个问题均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旅游开发对当地的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给当地淳朴的民风、特色文化等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但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感。交通拥堵、物价上涨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态度比较漠视,认为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经济补偿等得到解决。

中立者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整个样本的46%(n=92);学历较高,其中约50%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表明文化程度是居民认识旅游开发影响的客观基础;以青年为主,超过43%的年龄在26-45岁之间。从个人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来看,超过70%的居民自己及亲友没有从事旅游营利方面的工作。中立者是景区开发与社区冲突发展的关键群体,它决定了冲突的激化或缓解。

3、类别3:支持者

类别3重点关注旅游开发的经济影响和自然环境保护。通过均值比较,可以看出该群体给予旅游积极影响的分值是四个类别中最高的。该群体认为旅游业发展可为社区带来更多的外来投资与就业机会,改善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增强当地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特色文化延续。他们也注意到虽然旅游开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不是社区内的所有居民都同等的享受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现象。但他们对旅游开发带来的消极影响、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漠视。因此该群体是景区旅游开发的支持者,不会与景区开发产生冲突。

支持者人数并不多,仅占总样本的23%(n=46);学历高中及以下(41.3%)比重增大;年龄以青年为主,但是25岁以下的比例有所提高(16.8%),说明年轻人比较看重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从个人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因素看,超过50%的社区居民从事与旅游营利相关的工作。

4、类别4:矛盾的憎恨者

从表4可看出,类别4的均值没有最高值,对整体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给予同等关注。该群体一方面认为旅游开发为当地特色文化带来了消极影响,尤其不赞同旅游开发提高了居民自然环境、文化保护意识,而且无法忍受旅游开发带来的交通拥堵、噪音、水污染、社会秩序混乱等不利影响。此外,对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也表现出极大不满。另一方面,也认为旅游开发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可见该群体对旅游开发影响的反对态度中存在许多矛盾之处。

该群体的人数与类别3相当,占整个样本的22.5%(n=45);年龄分布较为均衡,其中≥61岁的比例较高,占11.1%,这说明年长者对旅游开发的态度较为矛盾,既看到旅游发展对社区积极的影响,又无法忍受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学历偏高,本科及以上的超过60%。从个人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而言,75.5%没有从事旅游盈利相关的工作。该群体由于所占比重较高,对冲突的发展趋势也有重要的影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其向憎恨者方面演变。

四、相关对策

结合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利益冲突的分析,建立完善、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是解决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冲突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沟通机制

搭建政府、企业、社区之间的交流平台,政府及旅游企业及时将相关政策、景区决策信息通知居民,并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收集居民对决策的反应,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

(二)建立补偿机制

在旅游开发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居民外迁、环境恶化等问题,政府及相关旅游企业应该给社区居民相应的补偿。旅游企业在旅游开发或管理过程中对生态保护的投入,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补偿。补偿机制既包括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补贴等手段,又包括市场调节手段,如环保贴牌、市场交易等。

(三)建立增权机制

社区参与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区增权可以通过制度增权、教育增权等形式来实现。制度增权是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社区居民的利益,其中股份制就是一种有效途径。教育增权就是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提高参与旅游开发及利益分配的能力。

(四)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居民对利益分配不均有强烈的感知,要正确处理利益分配问题,首先应建立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协调政府、旅游企业与居民的利益分配;其次政府应在政策(如税收、培训)方面对发展较慢的社区给予扶持;还应逐步通过教育等手段提高居民的素质,使其认识到机会相等并非等同于绝对平均。

[1]黄芳.传统民居旅游开发中居民参与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2002,17(5):55-57.

[2]韦复生.旅游社区居民与利益相关者博弈关系分析——以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7,(3):197-205.

[3]吴娟.崂山风景区—社区和谐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9.

[4]佚名.青岛崂山风景区简介[EB/OL]http://www.888sc.com/mdd/wcab/qoggghhh/qdlsfj.htm.2011-07-22/2012-01-11.

[5]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 conflicts between scenic area and community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Scenic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greatly effect on the community,including the overall positive impact and negative impact.Meanwhile,the residents also paid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life quality and living environment,and interest distribution.From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cenic area development to the community,we can sum up actual and 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scenic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including community and government,community and tourism enterprise,and community and community.According to community residents'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which are supporters,neutrals,haters,contradictory haters.To coordinate the conflict,we have to take some measures,such as publishing public investment mechanism,compensation mechanism,empowerment mechanism and fair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mechanism.

Key words:scenic area;community;conflict;Laoshan scenic area

责任编辑:王明舜

Research on the conflicts between scenic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interests based on community residents'perception——A case study of Laoshan Scenic Area

Chai Shousheng,Long Chunfeng,Chang Huili
(School of Management,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B25

A

1672-335X(2012)02-0062-06

2012-01-03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冲突及其协调机制研究”(10CJGJ22)

柴寿升(1970- ),男,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开发与市场营销研究。

猜你喜欢
崂山均值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环球时报(2022-04-16)2022-04-16 14:38:15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崂山茶事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22
登崂山
编制崂山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1:57
崂山又日新
商周刊(2017年24期)2017-02-02 01:42:54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