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廷延,李天思
(潍坊学院, 潍坊 山东 261061)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新的教育与学习方式,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美国著名的游戏设计师和教育专家Marc Prensky认为,学习的革命不在于课程的数字化和远程网络学习的实现,也不在于无线、宽带、即时学习、学习管理系统的出现,而在于娱教共融学习方式的实现。但随着数字信息的浪潮席卷全世界,电脑、移动手机等现代设备的得到普及,使得教育游戏发展成为以电子为主要特征、形式多样的游戏。由于教育游戏存在着产品开发滞后,特别是内容创意、形式创新、程序设计、评价缺位等方面的问题,加上引导和教育方面的缺失,导致不少青少年还没有真正领悟教育游戏中教育意义的真谛,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困扰网游业健康发展的难题,引起了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各界对游戏产生诸多异议,政府也给予了积极关注。
为减少游戏对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中国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作出决定,从2011年3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孩子家长只要向网络游戏经营单位提供合法的监护人资质证明、游戏名称账号,便可对孩子的游戏时间进行限制。“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涵盖网络游戏全行业,国外游戏产品也必须实施家长监护工程。通过限制玩游戏的时间和完全禁止不当网游行为等,增强网游运营商与家长间的沟通、联动机制,共同扼制青少年过度沉迷网游现象的发生。
教育游戏所带来的知识和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机会,数学、历史、科学、医学等问题,大都可以通过玩电脑游戏的办法来获得解决。青少年通过参与教育游戏,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培育自己的学习情感态度。但教育游戏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目前尚未形成规范的产品研发和推广体系,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容易产生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领域研究和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
对于教育游戏的研究,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游戏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美国为代表的业内人士认为,教育游戏是一种严肃游戏,是专门针对教育目的开发的游戏,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现在看来,教育游戏的外延比较宽泛,某些游戏虽然不是专门为教育目的而设计,但是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也可以纳入教育游戏的范畴。
对于教育游戏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操作层面,多数人倾向于做减法和加法。所谓做减法,就是通过对有教育品性的游戏进行改造,删除其中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进而制作成教育游戏;所谓做加法,就是将具备游戏潜质的软件进行改造,增加一些必要的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而制作成教育游戏。
国内学者对教育游戏的内涵进行了一些完善,认为教育游戏是电子化的软件,由游戏设计和制作人员创作,承载着具体的教育和娱乐目的,它的运行状态可为游戏者提供包含教育内容的娱乐环境,游戏者在此环境中可进行交互操作活动。游戏者在此环境中的游戏活动是游戏者依据游戏规则,使用游戏策略,为最终达成游戏目标而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恽如伟(2009)认为,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既可获得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紧张、喜悦等感情,又可完善或者提高自身某些方面的性能,并对教育游戏的属性展开研究,将其总结为目标性、规则性、策略性、自由性和娱教性的活动。[1]他把教育游戏概念分为游戏目标、游戏规则和游戏环境三个要素,建立了教育游戏概念中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并作了相应的阐释。
教育游戏目标是核心,是学习者在游戏环境中通过对教育游戏对象的操作达成教育游戏的目标,是在教育游戏环境中的活动必须遵循教育游戏所制定的规则,是游戏设计者为游戏者的游戏活动设计的包含了关于教育目的考量的预期结果;教育游戏规则是游戏设计者根据教育游戏目标预设的规定,通过一组事件,激发游戏者的游戏动机、支持游戏过程的形成,并强制性地规范游戏者的游戏行为,使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产生有价值学习;教育游戏环境是在计算机软、硬件及某些传感器支持下生成的包含有教育功效的健康环境,是对真实或想象环境的一种模拟。
教育游戏承载着教育和娱乐的双重目的,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放松紧张情绪、接受愉悦体验、完善某些方面的自身性能。
国内青少年玩的游戏产品,大都来自欧美、日韩,但是作为这些舶来的游戏产品,很多情况下都弥漫着色情与暴力色彩,对学习者的消极影响极为深刻,其毒害程度不低于毒品与恶习。根据《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公布的结果,多数家长认为对孩子上网应“给予必要指导”,所占比例为83.3%;其次是有13%的家长选择了需要对上网的孩子进行“随时严密监控”(如图2所示)。
近年来,韩国的教育游戏软件开发受到国际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韩国委员会公开了气候变化相关环保教育游戏Eco Friendz。韩国开发的Eco Friendz,是全球首款受到UNEP认证的环保教育游戏,是为让地球上的儿童们了解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环保的重要性而开发的。游戏中,青少年通过种树的方式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并完成相应任务,在游戏过程中轻轻松松了解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同时,由于在减少二氧化碳的同时完成建造亲环境建筑的任务还能获得相应的奖章,还能使孩子们获得成就感,这款教育游戏即将推出中文版。
台湾地区高校注意做到寓教于乐,一些高校已经用手机游戏推广孝道。据媒体报道,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与英国Coventry大学的严肃游戏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进行严肃游戏推展。英国Coventry大学严肃游戏中心SGI主席Frank Mills表示,严肃游戏不同于一般游戏只是娱乐的想法,在游戏中着重训练的技能可解决真实社会问题,游戏内容更需结合各种专业知识。
中国的教育游戏软件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网络游戏取之不竭的素材宝库,教育游戏设计如能和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在游戏中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能够受到优秀历史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这将会产生很大的市场。然而目前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网络游戏产品成功的案例不多,这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这为教育游戏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李彤彤等(2010)研究认为,教育游戏把教育内容整合到游戏中,势必会影响游戏的娱乐性。因此,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要以游戏带给学习者情感体验为中心,设计中要重视情感的注入。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反思层次的情感化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的情感交叉过程,不便进行设计和可视化,要尽可能地从本能层和行为层进行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使设计可以无限接近反思层次的情感化。[2]
在现实教学中,教育游戏在课堂应用时存在诸多问题。吴静等(2009)研究认为,如果教育游戏设计不能考虑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某个关卡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对游戏的兴趣。只有教师或同伴帮助学习者认识到闯关失败的原因,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才会有兴趣和信心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3]张瑾(2006)曾经做的《课堂教学中教育游戏应用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将游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育游戏还没有真正融入教育界主流内,大多不被人接受;“娱”与“教”的程度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游戏的教育潜力在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得到认可;教师难以判断游戏的教育作用;少数学生对教育游戏存在抵触情绪;教育游戏不容易被标准化和规模化;长时间游戏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等。
综上所述,十堰市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多表现为阴道微生态状况,可影响孕妇与围产儿的健康,且与妊娠结局明显相关。
如果教育游戏设计得好,学生在娱乐中能学到知识,也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因为儿子沉迷游戏而成绩下降,父亲决定冒险和儿子一起玩,在共同闯关的过程中引导儿子思考,结果考上了著名的早稻田大学的计算机硕士专业。这名学生从被游戏奴役到驾驭游戏,从游戏中学会了如何理性地选择,如何寻找最佳路径,如何让资源为自己所用。[4]
目前国内已有的教育游戏中,存在的简单化、课件化的倾向,造成了教育游戏和商业化游戏之间存在明显的沟壑。因此,业内人士期望游戏制作者也像制作flash、ppt那样,也从底层学会游戏设计的种种技术,设计出可以和商业化游戏媲美的教学游戏是不切实际的。而大型的诸如角色扮演之类的教学游戏活动,既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也是目前最稀缺的。[5]教育游戏因其天然的教育性与游戏性,对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知识与情感态度积累的形成有显著的优势。何军与高志军(2010)的研究分析表明,加大推广教育游戏的力度,在较大范围内建立起教育游戏研究开发基地,甚至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起教育游戏动漫基地,引导相关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甚至是学生作为教育游戏开发的主力军,就能够开发出真正满足教育性与游戏性的教育游戏,真正使学习者体验到游戏化学习的快乐,使教育游戏获得巨大发展。[6]但现实情况是,好奇心的满足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几乎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多数的情况是,教育者常常漠视学习者的好奇心,甚至以各种显性或潜在的强制和规训方式抹杀学习者的好奇心,已经成为一种体制化的教育方式。这在单纯的知识理解或获得上或许是不坏甚至是不错的,但在人的各种潜能挖掘及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可能是最为失败的。[7]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育游戏发展的不同时期,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同,关注的主体不同,教育游戏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充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与游戏的趣味性相结合,创设一种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8]当然,新的教育游戏需要体现自主性、虚拟性、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交互性特点。
教育游戏是促进学生的特点特长、智能优势更加突显的重要手段。在游戏中运用好多元智能理论并非易事,它既需要认真理解该理论的真谛,又需要从中国的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实践和发展。[9]教育游戏的设计,应该包括明确教育游戏任务、进行教育目标分析、研究教育对象个性、分析教育游戏内容、设计教育游戏路径、组织学习效果评议、实施教育效果评价、反馈与修正教育游戏信息等环节,其流程如图3所示。
教育游戏任务取得实效的前提,是确立一项能够实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一项合理的教育游戏任务目标,才能通过游戏体验的过程,使青少年学习者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同样道理,一个好的教育游戏需要有合理的教育目标。教师在选择教育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教育游戏的目标,即始终牢记通过教育游戏,能让青少年学到什么知识、获得什么技能、能够培养他们哪方面的能力等。青少年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学习的,教育游戏的设计选择需要重视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在选择教育游戏时,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既要选择适合那个年龄阶段的教育游戏,又要兼顾统一年龄段的青少年的不同个性特点。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Len Blum等认为,教育目标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包括有关知识的回忆或再认、理解能力和技能形成在内的认知领域目标,二是包括描述兴趣、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变化及鉴赏能力形成在内的情感领域目标,三是包括肌肉运动、对材料和客体的操作、需要神经肌肉协调活动在内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在进行游戏教学之前,教师要针对学习者的不同学习要求,做出客观合理的分析判断,并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
不同学习者由于其个性各异,在游戏过程中会借助不同的学习媒体,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在学习媒体的设计与选择过程中,要重视对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分析。要了解学习者对学科内容有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生理状态,确定教学游戏的难度及知识范围。
游戏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不同领域的教学目标,需要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多个知识点,如认知领域的可将学习内容分为事实、概念、技能等,然后将各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确定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不同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应用方式,技能型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式最好采用技能操作式,事实型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式最好采用竞赛式,问题解决型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式最好采用问题探索式。
教学游戏的选择与设计,关键是要将游戏性与教育性有机结合起来。过于强调教育性,就容易产生枯燥感、强迫感,让学习者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过于强调游戏性,就会淡化通过游戏达到受教育目的的本意。教学游戏设计中的认知工具支持、指引、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促进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相结合,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教学游戏的选择及设计要以学习任务为中心,任务的解决要具可操作性,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自身特点,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的教学策略。
进行游戏教学总结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自学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游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家长、老师、同学学习,并学会查阅资料、辨清真相,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强化练习,检测、巩固、拓展所学知识。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游戏教学评价要强调多元评价的主体、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游戏教学评价中,可以由教师、同学、学生本人对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学习者可以结合来自各个方面的评价,进行总结归纳,以便纠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在信息化社会里,游戏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呈现出越来越深的趋势。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但是在多元化的环境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满足青少年发展需求,又不得不面临严峻形势的考验。对于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等特征处理不当,就可能遮掩其教育性特征,因此,在不少人看来,教育游戏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有人甚至建议青少年远离“教育游戏”。但是,作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在教育引导青少年方面创新思路和方法,要在网络环境治理、教育游戏软件开发与应用、教育游戏教学实施等方面和各个环节上多总结经验、多出成果。政府要通过制定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充分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和教育机构,大力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游戏软件开发,逐步扩大教育游戏软件市场,努力创新教育有效内容,不断满足青少年成长对教育游戏的需求。
[1]恽如伟.游戏与青少年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及Edu-game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9,(05):28。
[2]李彤彤,马秀峰,马翠平.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09):32-34。
[3]吴静,薄金丽,徐鑫.教育游戏的情感交互策略探讨[A].第三届全国教育游戏与虚拟现实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87-90。
[4]迟洪江.玩游戏玩进早稻田大学[N].中国青年报,2011-02-28(12)。
[5]叶长青.数字化教学游戏的组件化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10,(04)。
[6]何军,高志军.教育游戏发展述评(1999~2009)[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8):14-16。
[7]阎光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呵护人的好奇心[J].探索与争鸣,2010,(03):5-7。
[8]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04):58。
[9]彭成.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概念、模型与开发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