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2-09-06 07:51倪建清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职称体育教师因素

王 辉,倪建清,王 菲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1]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扩大规模,而且要突出质量。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关键。目前,国家要求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能和督导制度,以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2]作为教师群体一部分的体育教师,正经历着职业及其他压力加重、角色职责加大、收入减少等困境,尤其高校体育教师的身心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跃迁是量子力学概念,是能量状态双向变化的过程。心理跃迁也具有其双向性的特征,即可向积极健康方向和消极不适方向发展。调查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状态正在由热情负责地投入体育教育工作(保“质”、保“量”)向“安全”完成工作“跃迁”,即向消极不适方向发展。职业热情因诸多因素影响正在消退,责任心和教学态度等(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状况也不容乐观。在此前提下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策,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身心健康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及更好完成学校体育其他工作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因素的来源及强度分析

调查发现,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负面因素主要来源于经济收入、角色职责、健康状况、职业发展与地位,其它因素等。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强度表现出性别特征,女教师在工作压力(首要强度因素)强度上大于男教师,且差异显著,这与女教师的生育、本身体能等生理因素有关。男教师在其他各项(因素)都大于女教师,且在健康和职业发展与地位(首要强度因素)强度上差异显著,这与男教师希望完美展现自我、“父系”思想、对地位和权力有较强“渴求”等有关。影响因素强度还表现出职称特征,助教的首要强度因素为经济收入,这和他(她)们刚工作就面临择偶、购房等需求,经济支出较大而收入因职称低、年纪轻都有关;讲师的首要强度因素为职业发展与地位,这与他们对地位的“渴求”(76.49%的高校体育教师认同“职称越高,地位越高”的观点,但高职称需高学历、高学术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相关;副教授的首要强度因素为角色职责,这和他们绝大多数为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副教授占体育教师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3.71%,远高于其他职称。)有关,且显著高于助教和讲师;教授的首要强度因素为健康,这与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体能是技能完美展示的基础,随着年龄的上升和体能的下降,完美展示程度也随之下降。)有关;助教讲师在其他因素上高于副教授和教授,这与家庭、人际关系等稳定程度相关。

表1 不同性别、职称的教师各影响因素强度分析

2 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具体因素分析

2.1 经济收入因素

经济收入指的是高校体育教师一年内收入的总和,包括薪金、津贴及其他福利。调查数据表明,半数以上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薪酬福利少于其他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是指同一职称及同一津贴层次)。高校体育课程(公共体育)都为基础课程(必选课),岗位津贴系数一般为0.8(虽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原有系数上加0.1~0.3,但比其他学科起点低得多),高校体育教师对高校和社会的实际贡献与应得薪酬待遇不匹配(同“工”不同“酬”现象较为突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高校体育教师群体,也存在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非体育类的体育教师群体,说明各级各类学校及社会对体育教师及其实际贡献的认可程度较低,这也间接反映出体育教师“边缘化”地位的现状。调查显示,经济收入因素已经影响到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到体育教师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及完成质量。这与朱建国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的结果相同[3],同时也说明经济收入是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重要负面因素之一。

2.2 角色职责因素

角色职责包括高校体育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工作压力)和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相关安全职责(安全压力)。调查数据表明,超过70%的高校体育教师每周平均工作量(课时)大于12学时,教学工作量较大(见表2),这还不包括早操、课外俱乐部辅导等其他工作,工作量过大导致其精力不够、进修和科研时间减少,“工学”矛盾突出。同时,超过50%的高校体育教师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安全职责(安全压力)强度较大(见图1)。高校体育教师安全职责(安全压力)主要来源分类为:专项技术学习类,特别是对抗类专项教学过程中易产生的动作损伤;素质练习类,特别是中、长距离跑易产生晕厥,甚至猝死;场地器材维护和保养不当而发生教学事故;还有学生不当使用器材、隐瞒身体状况不良及疾患等导致的意外伤害(见图2)。高校体育教师安全职责(安全压力)与体育锻炼的特性(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体育伤害的鉴定困难、家长因素等)有关,这导致教师每天只能在“战战兢兢”中完成相关工作。压力越大(超过80%的安全压力来源于教学相关的专项技术学习和素质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越因注重“安全”和减少风险降低运动量和强度,导致教学“质”的下降,从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保持和提升。这表明,角色职责过大也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重要负面因素之一。

表2 每周平均工作量(课时)分析

图1 体育教师安全压力强度分析

图2 体育教师安全压力类别分析

2.3 身体健康因素

身体健康因素是指体育教学压力及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对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的影响和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调查结果表明,45.31%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日常工作环境是影响其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日晒、雨淋、高温、严寒等对从事室外课教学教师的身体健康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高,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要求就越加明显;空气质量是室内教学教师身体健康正在面临的问题,随着高校普遍扩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增加的比率超过教师负荷及体育场馆承载量的状况日益明显,以致85.91%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各体育专项班平均学生数“超员”,室内场馆的空气质量更加不容乐观。孙艳等[4]、李裕和等[5]、翁锡全等[6]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室内和室外)对锻炼者的运动能力及身体健康有明显负面影响。79.3%的高校体育教师有因教学相关而产生的伤害(运动损伤、呼吸系统疾病等)史,41.99%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这是影响其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高校体育教师身体极其“辛苦”,但只有11.01%的教师因伤病而收到过学校相关的经济和精神等抚慰,说明高校对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的关心有欠缺,这可能使教师展示自己技能(尽心尽力)的工作积极性下降。身体健康方面压力较为突出也是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重要负面因素之一。

2.4 职业发展与地位因素

职业发展与地位是指高校体育教师对其职业发展的规划(学术和科研的提高及职称的提高)和对相应地位的“渴求”,是对从事体育相关工作的自我评定、认同和展望。调查数据表明,江苏省“985”和“211”高校的体育教师评审副高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分别需发表1篇以上和6篇以上本专业核心期刊的论文(论文数量和质量是职称评定的最重要的指标)。而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只有16个,教师在需完成较高工作量的同时,还要从事科研工作,其职称压力较大,特别是中、低职称(见表1)。72.82%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与其他学科建设投入相比(场馆维护与更新、专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职称评定的偏向、日常经费的支持等)投入较少,这反映出体育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正被“边缘化”(忽视体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而体育学科的被“边缘化”也间接显示出高校体育教师在高校的“边缘”地位(职称评定、干部选拔等倾向于其他“重点”学科),这也是导致其工作热情下降(特别是心理跃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2.5 其他因素

高校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双重付出(不仅需要“体力”付出,而且还需要“脑力”付出),同时还要面临家庭的各种压力(子女的培养、老人的抚养、特别是女教师还存在的生育负担等),工作量压力特突出(见表1)。“工、酬”不匹配还导致高校体育教师在人际交际上出现问题(工作中同事间及上、下级关系不够融洽等)。这些也都会对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产生消极影响,“消极怠工”还致师生关系疏远,这与黄忠兴[7]的研究结果相似。它们同样是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影响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经济收入、角色职责、健康、职业发展与地位、家庭、人际关系等因素是以各种压力单一或多个集合作用的形式表现出来。压力是人类所从事各项工作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但前提条件是压力是否合适和是否得到相应的回报(报酬、福利、地位、社会认同等)。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收入相对较少,角色职责较大,身体健康方面压力较为突出,职业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并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缺乏社会的认同;因诸多因素影响,家庭、人际关系等压力较大;各因素还出现性别、职称特征。总之,这些因素正在使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向消极不适方向跃迁,并可预见对高校体育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

3 促使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向积极健康方面跃迁的策略

(1)高校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并发挥为学校体育工作“献身”的精神——吃苦耐劳在前,享受在后;应发挥体育本身调节身心的作用,学习和运用各种调节身心的方式和方法以调整身心状态,使自己具有健壮体魄;同时,还要提升职业威信,以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教学及相关工作;提高知识储备和学历层次,提升科研能力,提高职称层次改变现有科、教研地位;合理安排好家庭事务和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合力消除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个体负面因果影响。

(2)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是无德智也。”[8]可见高校在重视师生“德智”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体育的投入和发展,并对体育教师在相关工作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认可;应及时掌握体育教师的心理状态,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相关培训和讲座,使之能从容应对并缓解各种压力;高校应改进现有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体系(评优、职称评定等),“公开、公正”开展评定工作,同时特别要加大对青年教师和女教师的关心和培养;高校应改善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生活条件以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去。

(3)国家在加大学校素质教育执行力度的同时,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也应加大关注和投入。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大学生“终身”体育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作为其具体执行者的教师,社会应对其工作加强支持,对其“地位”予以认可,要为其营造和谐氛围,建立优良的社会环境。

[1] 救生运动亟待跳出竞赛[EB/OL].(2010-5-19)[2012-3-1].http://news.163.com/10/0519/21/6731QTLP000146BD.html.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Z].国发[2011]5号,2011.

[3] 朱建国.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32(5):111 ~115.

[4] 孙艳,沈恒根.空气质量对体育运动者呼吸的影响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2):42 ~45.

[5] 李裕和,邓树勋.室内空气污染对运动时人体机能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17(4):22 ~25.

[6] 翁锡全.空气污染对运动能力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0,13(2):41 ~45.

[7] 黄忠兴.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8):60 ~63.

[8]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3).

猜你喜欢
职称体育教师因素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解石三大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