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远软件副总裁 文 杰
SAP BO全球总部产品经理 熊 洁
移动应用主要是指安装了应用客户端的智能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在手机上操作这些客户端来满足自己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SaaS与移动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我们把手机等移动设备看成一种“端”的话,用户通过手机移动应用得到的SaaS服务,就是一种移动SaaS的典型应用,也是云加端的一种体现形式。本文中,我们会以对移动应用市场的观察为起点,阐述企业移动应用的场景,并结合云加端的概念进行分析。
当互联网上的创新和普及像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推动着欣喜和幸福的人群的时候,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也毫不示弱。近几年,手机等移动设备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全球范围,以iPhone、BlackBerry、Android和Windows Phone为代表的主流智能手机,以创新的用户体验、实用多样的应用功能,加之市场基本可接受的价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
我们来看一些关于移动应用的数据:
国际电信联盟2010年2月23日在日内瓦发布的《2010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指数》报告中指出,全球手机用户量在今年将突破50亿。 微软公司在2010年全球技术大会TechEd上也做过类似报道,据称到目前为止,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7.2亿。2010年11月10日,Gartner发布报告称,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终端用户手机销量达4.17亿部,较2009年第三季度增长35%。其中,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96%。从大趋势看,苹果和Android在推动着智能手机的销售不断创下历史纪录。2010年12月1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已占到全国手机市场的30%。在智能手机这个领域,苹果的份额已经上升到27%,目前跟RIM看上去在伯仲之间,但前者大有超越后者的趋势。Android占有22%的市场份额,其销量也在快速增长之中。从手机整体市场来看,目前Nokia、Samsung和LG仍然占据全球前三的宝座,但其市场份额在相对下滑,而苹果则快速成为全球第4大手机厂商,大有超过前者的趋势。
除了手机以外,以苹果公司的iPad为代表的移动平板电脑,成为全球移动市场的另一支生力军。在2010年年末,位于波士顿的公共关系和市场传播公司Schneider Associates,评出2009-2010年度最难忘的新产品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是苹果iPad平板电脑。在评选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发布的最难忘的新产品时,42%的消费者将iPad列入其中。同时,IT界著名的市场研究公司IDC在最新报告中称,PC在技术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即将过去。在一年半时间内,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非PC设备的销售将超过PC。并且,IDC直截了当地做出了以PC为中心的时代即将过去的结论。
IDC在这篇报告中还说到,未来新的主流平台的核心将是移动设备,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2011年,移动计算(在各种设备上,通过广泛的新的应用程序)将继续爆炸式地增长,并构成一个重要的新的行业平台。IDC预计,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非PC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媒体平板电脑等)在未来 18个月内的销售量将超过PC,并且将不会回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能切身感受到主流的通信服务提供商——移动、电信和联通公司此起彼伏的手机套餐促销活动,智能手机自然是其中的主角。联通推出iPhone 4套餐的第一天就出货6万台,之后货源一度紧俏。笔者在11月去北京某联通营业厅询问iPhone 4预约情况,被告知当时预约,最早要等到2011年3月才能拿到手机。IPhone 4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这一刻,笔者想起苹果公司在第一次发布iPhone时的那句经典宣言:“今天,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
智能手机吸引消费者的因素有很多,在这里我们暂不展开讨论。让我们先关注其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移动应用。以苹果的iPhone为例,iPhone本身就内置一些常用软件:地址簿、谷歌地图、天气预报等。除此之外,苹果公司建立了著名的App Store。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在这个App Store 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应用软件,下载并安装到iPhone手机上,就可以使用了。有很多应用软件是免费的,也有一些软件,用户通过手机支付购买以后才能使用。 智能手机上的移动应用可谓五花八门,主流的类别包括:
● 手机游戏。
● 手机娱乐(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等)。
● 生活工具(地图、导航、字典、购物等)。
● 移动通信(短信助手、MSN手机版、移动QQ等)。
● 阅读(电子书、电子报和电子杂志的阅读器等)。
● 商务(携程的移动版、名片管理、日程管理等)。
● 财经(和讯股市、大智慧、理财工具包等)。
除了这些应用,用户还可以下载分门别类的内容到这些应用分类中去,包括各种视频、MP3歌曲、图书、游戏等。对于企业来讲,移动应用的应用范围会比个人应用显得更集中一些。虽然没有很严格的类别划分,但我们基本上可以把目前的企业应用归为偏商务的应用和偏管理的应用两类:
偏商务的应用,也可以看成个人应用在企业活动中的一些体现。比如,一个用户把自己在公司里Outlook上的日程跟自己的手机同步。无论是Nokia、Samsung,还是Dopod,智能手机通常都有这样的功能。像BlackBerry这样的商务型手机,更有强大的邮件和日程管理功能,能跟Exchange Enterprise Server for Microsoft Exchange 连接,直接与企业内部的邮件、会议安排保持同步。
偏管理的应用,主要是与企业的生产运作相关的一些应用。从客户关系管理(CRM)到企业内部各种查询,再到支持企业活动的工具应用(如订单生成、与Google Map结合的路线管理、为服务工程师提供的工时管理等),我们可以分成很多场景来讨论。在本书的应用篇,笔者对此做了更深入的讨论。
在企业移动应用中,很多商务应用和管理应用都不能脱离企业内部系统的信息而独立存在,而这其实也是企业移动应用的一个特别价值所在。一位企业黑莓手机(BlackBerry)的使用者,他不但在自己的企业邮箱(Outlook)里可以查询和处理邮件,也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端邮箱查询和处理邮件。一位使用移动查询的企业管理者,他可以在公司内部电脑上看报表、做决策,也可以在自己的手机端做同样的事情。不管终端是企业内部电脑还是自己的手机,用户处理的信息对象都是同一个。他的手机本身,就是一个侧重于信息输入输出的“端”。信息的推送、加工、计算,都可以通过“云”(部署在互联网或局域网上的服务)来完成。这就是云加端的一个典型体现。
说到这里,对于企业应用,我们不妨来看一些实际的例子。以SAP、Oracle为代表的国际主流ERP厂商,已经率先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企业管理应用。苹果公司的iPhone和RIM公司的BlackBerry是这些应用最主流的移动终端。 SAP在移动应用的开发上动作很迅速。在过去几年BlackBerry市场占有率非常大的时候,SAP就着手研发了以CRM为代表的基于BlackBerry的移动应用,如图8-1所示。后来,SAP通过自主开发以及与业界领先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又逐渐把更多移动应用推动到Apple公司的iPhone手机上面。以移动版的CRM为例,其功能模块包括了经典的账户管理、联系人管理、机会管理、常用报表查询、Dashboard、KPI展示等分析型应用。
同样,SAP的主要竞争对手Oracle也迅速在移动应用领域推出了自己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iPhone已经成了兵家必争之地。Oracle的iPhone应用,典型模块包括:
商业智能应用。能够实时地把报表、关键绩效指标(KPI)等信息展现在iPhone手机上。 移动审批等工作流管理类应用。让管理者审阅任务,并在信息充足的情况下对下一步计划做出决定。 基于 Oracle PeopleSoft Expense的移动应用,用户可以实时地对每一笔现金消费进行费用报告。
图8-1 SAP跟Sybase合作的CRM移动应用示例
当然,无论是SAP还是Oracle,现在都已经推出了比以上列举的更多的功能模块。两家公司也分别有很多具有开发能力的合作伙伴,纷纷推出了基于SAP或Oracle的移动应用插件。
图8-2 Oracle移动应用示例
除 了 SAP、Oracle之 外,企业移动应用市场已经是百花齐放,比如Salesforce.com公司推出的基于iPhone的应用,包括(但不局限于):
● Dashboard应用,比如按阶段或类别展示Sales pipeline的信息。
● 基于iPhone的客户信息管理,方便用户直接查询客户的名称、地址、交易信息等。
● 基于iPhone的日程管理应用,比如按天展示所有的日程,包括电话、会议、客户拜访等。
再比如NetSuite公司推出的基于iPhone的应用,包括(但不局限于 ):
● 商业智能应用,比如可以展示预定义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及其趋势。
● 日程管理,可以按天或其他要求显示所有的活动,如电话、会议等。
● 企业搜索应用,比如可以按关键字搜索联系人、客户、事件等。
平板电脑上的企业应用,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不仅在手机上,还同时迅速在平板电脑上开发了大量优秀的应用软件(参见图8-3)。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天生尺寸比手机大很多,在它上面能运行的企业应用场景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从人机交互的角度来讲,在平板电脑上读取报表或Dashboard,并进行维度转换、钻取、切片等互动操作,比在手机小小屏幕上的效果要好得多。
图8-3 ipad上的商业智能应用
在云计算的热潮中,我们已经听说过很多概念,比如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智能手机可以支持用户方便地上网,并且很多手机应用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所以,我们会很自然地把移动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简单地说,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移动云。
移动云定义的角度,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不一样,移动云提供的方式可以是后三者中的任意一种。对企业而言,主要还是根据企业的管理和云计算的需求而定。
准确地说,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是巧妙运用两者长处的体现。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在移动中办公,还是在移动中沟通、娱乐,人们工作生活中mobility的需求在迅速增长。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在mobility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手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现在还很难想象把普通手机变成服务器去运行比较复杂的程序。而云计算恰恰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发挥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优势,让手机成为一个简单的输入输出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使用云计算资源来完成更多更强大的操作应用,这就是移动云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移动云的发展,与WiFi、3G网络的普及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如果大家到现在还只能通过GSM网络进行手机上网,我们很难想象移动云会有蓬勃的发展。
关于移动云的架构搭建,可以有多种方法,但基本上都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即移动终端,中指网络上的服务器端,后即后台系统,请参考图8-4所示的示意图。基本上,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通过GSM、3G、WiFi等方式连接到互联网。我们可以把一个中转服务器部署在云上。移动终端的请求(Request),通过中转服务器,穿过防火墙,到达企业的后端系统。后端系统的反馈(Response)又可以通过同样的路径反向回到移动终端。这种架构,假定企业的后台管理系统是一种传统软件包的部署方式,与移动云的结合,形成云加端的部署模式。
其实,通过这个中转服务器进行数据读取、同步等操作,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单从技术上讲,中转服务器和企业后台系统之间,可以理论上做到所有的数据实时同步。在欧美互联网发达、法制健全的大环境下,这种做法比较可行。这时候,中转服务器可以做进一步扩展。比如,可以直接在云上进行用户管理,与其他云进行集成,以及实现更多的数据交换,由一朵云形成一片云的情况。而在国内的实际操作中,通常更倾向于采取一种“按需索取”的方法。即企业后台系统只把移动终端所需要查询的数据同步到中转服务器上。这对国内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感觉上更“踏实”的做法。
图8-4 移动云的基本架构
另外,这种基本架构至少还有两种典型的变化:一种是企业的后台管理系统是按SaaS模式部署的,本身就部署在云上;另一种是中转服务器不放在互联网上,而是放在企业的私有云上。具体怎样变化和部署,不能只看技术层面,最主要是适合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
对于不同规模的各类企业来说,移动应用不尽相同,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归纳出一些共性。笔者曾经造访国内长三角一带、西欧以及美国有移动应用需求的多家企业。接下来,笔者以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公司和人物为原型,以国内的中小型企业为重点,虚拟出具有代表性的公司Auto Light Engineering (以下简称ALE公司)。
ALE是一家工贸一体型的中德合资企业,以生产和销售轿车的灯具为主营业务。公司的人事行政、市场、销售、研发及管理人员共计约有200人,生产线上的工人约有800人。在我们的移动场景中,有一个虚拟人物,他的名字叫Peter,是ALE公司华东区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的销售经理。由于业务需要,他经常要访问公司内部的ERP系统,以处理与销售活动相关的业务,但Peter 经常出差,大多数时间在路上,最便捷的方法是,用他的智能手机完成必需的操作。所幸,ALE公司的ERP管理系统配有运行在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员工可以通过手机连接互联网实时地访问公司内部的ERP系统。
以ALE为例,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移动应用场景。对那些比较特殊的不太常见的场景,我们暂不做讨论。
企业移动应用场景的划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比如,按业务内容和对象来分,可以分为纯商务的应用和以ERP为核心的应用。典型的纯商务应用,包括邮件、日程管理等;以ERP为核心的应用,可粗略地分为CRM以及CRM之外的应用。因为,基本上CRM的应用最适合搬到手机应用上,也是最典型的SaaS应用之一。在CRM之外,还有一些与仓库管理、物流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相关的应用。
按连接的技术方式不同,可分为GPRS、3G、WiFi模式下的应用场景。有些应用场景只适合于某些特定的连接,比如说对实时性和带宽要求都很高的视频或其他媒体类应用,就比较适合3G模式。当然,在不同的技术连接方式下也可以有相同的场景。从带宽的角度来讲,应用场景是向下兼容的。
从移动设备本身的角度来划分,我们所说的移动应用,不只局限于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移动的手持设备上,也应该有不少应用场景。为了简化和便于理解,本书在分析移动应用时,按照在线应用(online usage)和离线应用(offline usage)来划分。
所谓在线应用,就是不管哪种连接方式(3G、WiFi或GPRS等),用户的手机都可以连接互联网,在在线的状态下,使用各种服务。这种状态,通常叫做always connected。所谓离线应用,通常发生在相对较少的情况或者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比如,用户在没有GPRS信号的地下室、地道、某个山区等。这时候用户需要在系统中进行一些操作,然后回到有信号的地方进行数据的上传或同步。这种状态,通常叫做occasionally connected。
(未完待续 摘自《站在云中的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