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熙:西北地区设计院对BIM的理解

2012-09-06 03:58:22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2期
关键词:设计院业主图纸

云南省设计院成立于1951年,是承接民用与工业建设项目的综合性甲级设计院。2006年开始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采用三维设计技术。2008年以来,在承接项目中的指定部分项目必须用三维设计技术完成。在2008年以前,院里非常主张所有人都用三维设计。但是2008年以后,院里进行思路调整,50%的设计师能够掌握三维技术,没有必要要求所有人采用三维技术进行设计。从2010年开始,院里规定新入院员工一年内不能掌握三维技术的第二年就不再续签劳动合同。院里从年轻人着手抓起。三维设计技术,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提升了设计质量,改进了设计的服务效果,为业主和设计院提高了经济效益。

从三维做起步没有终止

仅仅是三维设计,还不能将BIM的威力全部体现出来,院里认为还要加上全过程信息管理和信息协同管理,院里长期强调协同设计和协同管理的概念。例如以建筑设计为例,用传统设计,首先由建筑师理解、分析、研究项目条件和业主要求,构思一个虚拟的三维模型。其次建筑师用工程语言、二维图纸将三维模型表达出来,策划评审。提出评审方案,将二维图纸在脑海里又还原成一个三维的模型,理解他们的创意。评审人用各自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各自认为合适的虚拟的三维模型。评审人用语言、文字或者二维图纸提出自己的评审意见后,再把二维的文字部分又还原成一个三维模型。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不断地进行二维和三维的转换,不停的沟通,同时又不断沟通丢失的信息。业主的主管部门也都是在二维表达上构思出三维的模型出来。按照步骤一步步往下走,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传统设计手段其实是有限制的,只能用二维手段进行,如果能用直观的三维方式进行,那么沟通的成本将会大大缩小。

云南省设计院的设计流程与其它设计控制不同,院里每个专业正式成果出来以后首先经过专业会签,专业会签后,本专业才审定,本专业审定后,本专业进行审核,审核后本专业开始校对,校对以后出图,与其它的院流程是反过来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把颠覆性大的环节前置,颠覆性小的环节后置。目前,施工单位只接受二维的成果,院先归档,后出图,所有的图纸都是先电子归档以后,由档案部门再来出正式的图纸,归档后完成实物成果印制,档案部门加盖图纸章,图纸正式出来。每一项设计中都需要多专业人员参与,每个过程设计包含若干的设计步骤,每个设计步骤又包含若干个设计环节,每个设计环节设定、优化、确定大量的设计信息。传统的设计方式,各种设计信息在深化、交换、理解、反馈过程中,经过三维到二维、二维到三维的反复变换,误读和丢失制约着设计质量与效率。

设计过程对虚拟模型的各种设计信息设定、叫做设定、交换、理解、确认的过程。施工过程则是遵照设计确定的虚拟模型建造成实物的过程。如果把设计到施工,包括形成应用的过程当中信息全部管理起来,那么我们对整个项目的控制就能达到目的。

传统设计工作方式是一种串行、孤立和松散的,相互之间没有制约,往往全过程设计拖期现象非常普遍。如果可以把这些设计工作变成一种协同的方式,即各个专业并行设计,互相交互,同时数据相互之间一起使用,就能够达到同步管理。协同设计在院里探索过三种方式:第一种三维数字模型级协同设计,各个专业同时对一个模型进行工作;第二种二维延伸三维数字图形级协同设计;第三种二维数字图形级的协同设计。目前,院里主要实施第一种和第三种。

在设计过程中,项目信息包含所有成果信息和过程信息。成果信息是图纸,图纸中所有的数据就是成果信息。过程信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什么是过程信息?就是经营信息。管理信息就是某个数据是经过哪些人批准的以及生产信息。这些信息一旦产生,就需要关联者共享。如果能够达到这种状态,整个设计效益就能大大提高,设计过程能够缩短,就能满足现在市场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让所有信息在指定的时间、指定责任人手上产生,整个设计就形成一体化。我们理解协同管理就是遵照管理体系、制度、流程,管理项目所有成果信息和过程信息,并通知每个工作环节,按环节依次推进,令每个信息责任人务必准时确认和准时产生所有信息。

设计信息之间的关联程度越高,设计的协同程度就越高,设计协同越及时,协同的规则越合理,协同的方法越简单,协同的程度就越易于使用,协同设计的效率就越高,协同设计目的就是要减少信息交互的障碍。

减少沟通量以后,就提高了设计效率。在整个设计控制中,设计的质量能够得到提高,改善服务态度。现在设计院设计时间没有画图时间多,画图时间没有改图时间多,所以设计员特别害怕改图,业主又反反复复需要改图,往往业主和设计人员的矛盾就是改不改,怎么又要改中发生的。用三维技术就不太害怕改图,模型所作的东西,不会完全报废,不需要全盘否定,只是局部改,整个服务态度就能得到提高。院里因为熟练掌握三维技术,使得设计院在市场里有良好的口碑。

那么,协同管理要干什么?协同管理就是要把设计活动从原来作坊式生产组织方式转变成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如果没有协同管理,是无法实现的。其次,要延伸服务领域,扩大设计院的利润空间。就目前院里所做的项目当中,如果业主需要给他模型,这个模型并不是设计完成后的设计模型,而是一个竣工模型,院里就能很轻松的完成。这样就可以延伸到更宽的服务领域当中去,同时增加院里的收益。

目前院里在局域网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自主开发了一套管理系统。以此为基础,已经实现了二维数字图形级协同设计。全院二维设计图纸,只要有权限,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院里当前每一张图纸。从2010年开始,所有业主和院里签定合同后,院里就会给他一个密码,业主就可以在他自己的计算机中登陆系统,能够看到他每一张图纸,这样大大减少设计院要晒成蓝图再出图纸的时间。院里希望所有人都会三维技术,并加以大力支持。

启用BIM深入探究

采用新技术,会对院里有的管理流程、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控制环节作出一些调整。最近几年,院里不断调整控制点、控制方式。最终希望所有中间成果或者最终成果能够重复利用,因此院里引入了BIM概念,可能与传统的BIM有些不同,院里更强调建筑信息管理,而建筑信息模型只是建筑信息管理的一个子级。通过这么几年应用,主要想在成果信息利用、过程信息利用上,把它潜力全部开发出来。

设计信息模型都是由设计单位完成。院里走的并不是把二维做好的设计,再抄成一个三维模型的路子,而是所有专业任何一个要上三维设计的人,必须亲自用三维技术把这个模型建立起来,没有组织一个专门的建模团队。设计信息模型通过施工安装后,可以得到竣工设计模型。业主有时是非常需要竣工模型的,这也就为院里提供了一个市场,每个建筑物的竣工模型可以重新卖一次。在之前做过的项目里,设计模型完成到竣工模型已经完成60%以上的工作,后面所有信息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验证和修改,大概有40%的工作量需要做。在设计信息模型,通过工程实现过程得到竣工信息模型,竣工信息模型在使用过程当中可以进行维护。大概业主可以再花设计费的60%以上买竣工模型,竣工模型是需要直接可以送到城市档案馆去,因此需要一个全过程的工程信息数据库。作为设计院,要进入数据库,将主要内容在设计院管控之下,院里又增加了一些数据库的管理模块,将整个过程全部管控住。

基于工程信息数据库,用设计院的项目信息系统,再加上任务驱动方式的系统,在施工当中补充、跟踪、更改。不能交给施工单位让他们慢慢修改,必须是每天确定今天到什么标高、什么位置,跟昨天确定的位置中间的数据,变成一个问答的方式,让施工方每前进一步,就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必须是一种任务驱动的方式,而不是工具驱动的方式,最终通过数据库管理。业主在保养工程、物业管理用户时对这些数据同样需要,他们要统计有多少单位、有多少个水泵等,甚至是公共安全维护方面,需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逃生路线,什么地方可以往墙上敲,营救人员等等,同时也为设计院打开一个争创效益的空间。设计院采用的是项目管理方式,需要把所有项目的真实性全部捕捉到,这些信息必须同步维护,每个信息在一个项目生命周期里,只有一个收入点。

体会与建议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执行管理体系的辅助工具,并不是目的。现在很多院把信息化变成一种目的,其实不是,信息化主要是手段的一个方法和工具。各个单位的管理体系不同,没有哪个院能够完全照着另一家设计院的管理方式进行,所以也就不会有标准的管理体系,信息管理系统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三维设计是一种设计技术、一种设计工具,是每一位设计人员都可以掌握的技术或者工具,不要盲目夸大它使用的难度。前几年,院里刚开始使用,设计人员会觉得很痛苦,痛苦并不是说这个技术难,是属于他要换一种思路进行设计,跟原来的走习惯的路不一样,并不是说这种技术有多难掌握。不要过大夸张三维难度,更不要成为推广普及设计人为障碍,在一个单位没有大量使用三维的时候,不要事先搞出什么人可以使用,非专业的人不能使用,其实三维是一个很通用的技术。

在推广中让领导参与进来,首先领导要重视,因为这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而且企业在行业的地位能够得到提升。

建议各家设计院要用好效益驱动,而不是利益驱使。有的院提出是不是为三维设计者增加一笔报酬,如果有50%的人会用的时候,这部分钱就没有来源了。应该用效益驱动,就是设计师的技术效率有没有提高。如果他们的水平没有提高,服务就没有提高,那么就不需要再用这个技术了。用这个技术必须是院里的效率、技术水平要得提高。

猜你喜欢
设计院业主图纸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当代工人(2019年20期)2019-12-13 08:26:11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58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酒店室内装修图纸深化设计浅析
河南科技(2014年12期)2014-02-27 14:10:44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