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耳压、敷脐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60例 *

2012-09-06 09:28田元生孙玮琦
中医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顽固性西药高血压

田元生,孙玮琦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4;2.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其中尤以顽固性高血压最难控制。鉴于西医降压药物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且副作用较多的不足,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创立了穴位埋线、耳压、敷脐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011年2月—2012年4月笔者运用穴位埋线、耳穴贴压、敷脐疗法配合西药治疗并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高血压病区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180例,根据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外治组和综合组,每组60例。西药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平均(53.78±11.06)岁;病程平均(5.48±2.41)a。外治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平均(52.17±10.76)岁;病程平均(5.69±2.50)a。综合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平均(52.69±10.12)岁;病程平均(5.20±2.53)a。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2008年美国心脏学会制订的顽固性高血压标准[1]。

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版)》[2]中的诊断标准。症状分级及评分标准参考《最新国内外疾病治疗标准》[3]中的症状分级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确诊为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②年龄在20~75岁者。③能遵照医嘱完成观察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标准

①处于妊娠期患者。②继发性高血压者。③合并有心、肺、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或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④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⑤晕针者。⑥近1个月参加过其他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者。

4 治疗方法

西药组口服双氢克尿噻片(由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3003),25 mg/次,每日1次;硝苯地平缓释片(由江苏扬子制药生产,批号10101402),20 mg/次,每日2次;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由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批号 09121204),10 mg/次,每日1次。外治组给予以下治疗措施。①穴位埋线:主穴选取双侧心俞、肝俞、肾俞、血压点(第六、七颈椎棘突之间,旁开2 cm)。常规消毒,将1.5 cm长0号羊肠线通过9号一次性埋线针送入皮下。各穴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使羊肠线埋入穴位,出针,消毒针孔,贴输液贴24 h,每周1次。②耳压:取患者两耳的降压沟、角窝上、交感、神门、心、肝、肾。找出最敏感点,用王不留耳贴贴压,每次选4~5穴,每日按压3~4次,每次按压1~2 min,以痛感能忍受为度。每周更换王不留耳贴1次。③敷脐:取神阙穴。经常规消毒神阙穴后,取脐贴(附子、吴茱萸适量)敷于神阙穴,贴附压紧。嘱患者12~24 h后除去。每隔2 d敷贴1次。综合组给予外治疗法与西药疗法共同应用。

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订。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不及10 mm 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以上,需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订。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则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尼莫地平法:症状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对组间基线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对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分类变量采用率或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内自身前后对照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t检验,不能转换为正态的则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组疗效等级资料的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7 结果

7.1 3组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 1。经 χ2检验,3组有效率对比,χ2=14.30,P=0.00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组疗效较好。西药组与外治组比较,χ2=0.34,P=0.8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1 3组临床疗效对比

7.2 3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见表4。经χ2检验,3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χ2=22.92,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组对症状改善较好。

表2 3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7.3 3组治疗前后血压对比

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压对比 mm Hg,±s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压对比 mm Hg,±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与外治组、西药组治疗后对比,#P<0.05。

组 别 例数 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西药组 60 治疗前103.32±11.36外治组 60 治疗前 171.58±12.74 106.52±11.53治疗后 162.40±15.02** 103.22±14.32综合组 60 治疗前 170.57±12.86 107.80±11.38治疗后 146.21±14.83**# 98.11±13.04**#169.49±13.23 106.79±12.12治疗后 161.31±12.65**

8 讨论

顽固性高血压也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是一种特殊临床类型的高血压。目前,对其治疗主张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AHA首次发布的处理顽固性(难治性)高血压的指南提出:ACEI/ARB、钙离子拮抗剂、噻嗪类利尿剂通常较为有效并且耐受性良好。

中医学虽无高血压病的病名,但依据其症状可归属于“痰饮”“眩晕”“头痛”“耳鸣”等范畴。《景岳全书·阴阳篇》曰:“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可见高血压的发生大多为阴虚不能制阳,水火不能相济,则虚阳上越、虚火上炎而致眩晕。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该病发病机制有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指明其病机为“肝肾本亏,阳亢失度”。《千金方》进一步阐释为“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亢头脑也”“其痛必至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肝厥头痛必多眩晕”。由此可见,本病的发生多由脏腑亏虚、气血失和、阴阳失衡、机体功能紊乱所致。《景岳全书·阴阳篇》曰:“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元,纳气归肾。”故脐贴选用少量生附子、吴茱萸等温阳之品,意在引火归元。其中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本草汇言》曰:“附子,回阳气,散阴寒……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既可助肾阳,又可温脾阳:二药配伍以达引火归元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病例中,综合组疗效最好,降压效果显著,且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降低长期服药的毒副反应。提示中医外治法与西药治疗联合应用,可弥补药物治疗方案的不足,对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良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针对外治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还需进一步采取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和治疗价值,为临床推广提供可靠证据。

[1]Calhoun DA,Jones D,Textor S,et al.Resistant hypertension:diagnosis,evalua2tion,and treatment[J].Hypertension,2008,51:1403 -14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3]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803-804.

猜你喜欢
顽固性西药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
刘永业主任中医师治疗顽固性外感头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