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

2012-09-06 09:28杨红丽
中医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盆腔炎妇科病机

杨红丽

(泌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河南泌阳463700)

慢性盆腔炎多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者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引起,病情顽固,经久缠绵难愈,在机体疲劳虚弱时反复急性发作,最终可导致慢性盆腔痛、不孕、输卵管妊娠等证,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有研究[1]表明,慢性盆腔炎的发病与细胞免疫功能失调、炎症反应关系密切。2009年8月—2011年8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45例,年龄平均(33.58±9.21)岁;腹部胀、腰酸痛不适23例,白带量多10例,性交痛9例,痛经为主13例,不孕症3例。对照组45例,年龄平均(32.19±8.85)岁;腹部胀、腰酸痛不适22例,白带量多11例,性交痛8例,痛经为主12例,不孕症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2],且中医辨证证属湿热瘀毒型。

3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药物组成:党参20 g,茯苓30 g,败酱草30 g,薏苡仁 30 g,黄柏 15 g,金银花 15 g,蒲公英30 g,土茯苓 30 g,车前子20 g,泽泻18 g,山药30 g,仙鹤草30 g,红花12 g,益母草30 g,赤芍15 g。1 d 1剂,水煎服。

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期间应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禁房事。

4 疗效判定标准

积分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慢性盆腔炎标准。5分:子宫活动受限、压痛,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子宫1侧或2侧片状增厚、压痛。3分:下腹、腰部酸痛下坠。1分:带下增多,疲乏,经期腹痛。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积分在20分以上者为重度;10~15分以上者为中度;5~9分以上者为轻度。

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积分为0分。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症状减轻,妇科检查有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治疗后症状及妇科检查均无改善。

5 观测指标

检测血清 CD4+CD25+CD127loTreg、IFN-γ、IL-4水平。血清IFN-γ、IL-4水平检测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检测1次,均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直接测定,测试所用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7 结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2,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5 18.03±2.95 4.30±0.89**##对照组 45 17.96±2.87 9.79±4.03**

7.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D4+CD25+CD127loTreg、IFN-γ 水平、IL-4 水平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D4+CD25+CD127loTreg、IFN-γ水平、IL-4水平对比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D4+CD25+CD127loTreg、IFN-γ水平、IL-4水平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组 别 例数 时间 CD4+CD25+CD127loTreg/% IFN-γ/(pg·mL-1)IL-4/(pg·mL-1)治疗组 45 治疗前2.68±1.01 18.98±2.51 17.52±2.17治疗后 3.02±1.12## 15.02±2.06**## 26.15±3.03**##对照组 45 治疗前 2.67±1.05 18.87±2.36 17.59±2.38治疗后 4.35±1.17** 17.03±2.15** 20.90±3.19**

8 讨论

根据盆腔炎的发病、脉象及临床证治特点,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腰痛”“癓瘕”范畴,临床以湿热瘀毒型较为多见。本病虽以湿热瘀毒互结为基本病理改变,但究其发病原因及病机变化,属本虚标实之候,其病机变化包括2个方面:①脾肾亏虚为病机之根本。肾为水脏,脾主运化水湿,为生痰之源,脾肾亏虚,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功能失调,导致湿浊内生,成为本病发生的根本。同时,脾肾亏虚,正气不足,毒邪乘虚侵袭,正气不能祛邪外出而发本病。正如妇科教授夏桂成所提出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要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②湿热瘀毒搏结。脾肾亏虚,湿浊内生,久则化热,以致湿热蕴结,因正气不足,外感毒邪易侵,与体内湿热交织搏结,进一步会阻碍气血运行,阻滞冲任胞宫,形成湿热瘀毒互结的复杂病机。既然脾肾不足为病机根本,其临床治疗应以扶正补虚、补脾益肾为根本治疗大法,本方以党参、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山药补脾益肾,共为君药;败酱草、黄柏、泽泻清热祛湿,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车前子清热解毒,利湿祛浊;红花、益母草、赤芍活血化瘀,仙鹤草止血。全方共奏健脾益肾、化瘀祛湿、清热解毒之效,故获佳效。

内分泌、免疫机制相对低下是慢性盆腔炎发病的重要原因[3],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在盆腔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CD4+CD25+Treg具有免疫调节及免疫抑制作用,其细胞数量的减少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研究[4]表明,盆腔炎患者外周血 CD4+CD25+CD127loTreg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数量的减少,导致免疫调节功能下降,使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的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其中TNF-α、IFN-γ 为促炎因子,IL-4、IL-10 为抑炎因子[5],二者相互作用,保持着平衡。促炎因子IFN-γ是一种作用极强的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激活物,能促进机体的炎症反应,而抑炎因子IL-4则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释放 TNF-α 和IL-1β,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因此,使机体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动态平衡,增加免疫保护,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吸收,减少复发,是临床治疗盆腔炎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研究以立足于脾肾亏虚之根本,以补脾益肾为治疗大法,兼以清热祛湿、消瘀解毒,联合服用中药治疗盆腔炎,在综合疗效对比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同时在降低症状积分,提高血清 CD4+CD25+CD127loTreg、IL-4 水平,降低血清IFN-γ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1或P<0.05),说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盆腔炎,在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保护、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较好作用,这也可能是其临床作用机制之一。

[1]刘春丽.化瘀温经利湿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流变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2):131-13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0.

[3]宁艳,冯筠.丹芍活血行气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372.

[4]刘春丽,李伟莉,程红,等.化瘀温经利湿法治疗慢性盆腔炎2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1):20-21.

[5]李鹃,刘懿.TLR2 mAb与DTLR4 mAb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炎症因子IFN-γ、IL-4及 IL-17表达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3):253.

猜你喜欢
盆腔炎妇科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