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冯来会,王宝亮,周志胜
(1.郑州人民医院脑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动脉硬化(atherosderosis,AS)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vWF)、血清脂联素(APN)均参与了动脉硬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过程。目前,中药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且逐渐彰显独特优势。2010年5月—2012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并对其抗AS及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平均(61.25±9.36岁)岁;伴发高血压23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6例,高脂血症19例。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平均(60.61±10.08)岁;伴高血压25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5例,高脂血症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证属气虚血瘀型。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治疗;必要时脑保护、降颅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药物组成:黄芪60 g,西洋参12 g,云茯苓30 g,赤芍15 g,红花 12 g,桃仁 9 g,枳壳 12 g,川牛膝 20 g,水蛭 10 g,地龙30 g,全蝎10 g,鸡血藤30 g,川芎15 g,白花蛇舌草30 g,桑枝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并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证候积分方法给予积分评定。
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CSS评分方法[4]和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表,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vWF、APN水平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订。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SS、BI评分对比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SS、BI评分对比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组 别 例数 时间 CSS评分 BI 评分治疗组 45 治疗前21.39±5.07 53.19±8.76治疗后 10.68±5.15**# 73.80±9.28**#对照组 45 治疗前 22.03±5.20 53.10±8.65治疗后 13.97±3.78** 66.95±9.12**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WF、APN水平对比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WF、APN水平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组 别 例数 时间 vWF/% APN/(mg·L-1)治疗组 45 治疗前##对照组 45 治疗前 179.32±38.80 6.18±2.02治疗后 150.61±25.90** 9.97±2.20 180.97±39.75 6.56±2.39治疗后 126.10±23.25**## 13.50±3.13****
急性脑梗死归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气虚血瘀乃是其病机关键所在,究其根本是由于气血功能失调,经脉痹阻失养所致。气血乃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动力,气血失调乃疾病发生之根本。如《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黄帝内经》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至中老年,气血渐衰,气为血之帅,气虚则鼓动无力,致血之生化不足,运行受阻,形成气虚血瘀之证。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本研究以益气活血为其主要治疗原则,重用黄芪、西洋参等补气之品,使气旺以资新血化生之源,气行乃消脉中之瘀,配伍大量活血之品,而使瘀血去、新血生,则获佳效。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病理改变,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标志[5]。vWF是一种内皮下黏附蛋白,主要贮存于血小板颗粒和内皮细胞小体中,血浆中的vWF大部分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在vWF的分子结构上,含有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Ⅱb、Ⅲ、肝素及胶原的结合位点,这些成分是血小板黏附受损管壁所不可缺少的。在脑梗死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vWF的合成可迅速增加并且释放到血液中,血清中的vWF水平就会明显升高,所以,血清vWF水平是反映急性脑梗死脑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及其受损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AS和血栓形成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APN是一种具有抗AS、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炎性细胞因子,既能够抑制血小板在受损动脉血管壁的黏附和血管平滑肌细胞(SMCs)的增殖、迁移,又能够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进而发挥保护血管的作用[6],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均与APN的浓度偏低有关。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在降低CSS评分,提高BI评分,降低vWF水平,提高APN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联合中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组,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硬化(AS)等作用实现的。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76(29):381.
[5]Cines DB,Pollak ES,Buck CA,et al.Endothelial cells in physiology and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vascular disorders[J].Blood,1998,91:3527.
[6]Ekmekci H,Ekmekci OB.The role of adiponectin in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J].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06,12(1):163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