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未成年人价值观冲突及其引导策略

2012-09-06 13:58李郭保
观察与思考 2012年7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冲突价值观

□ 李郭保

当前未成年人价值观冲突及其引导策略

□ 李郭保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冲突也日益突出,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价值目标的理想性与世俗性的定位冲突。本文认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成长,回归真实的社会生活,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能够使他们妥善处理好价值冲突,从而健康成长,并顺利走向社会。

未成年人 价值观 引导策略

价值观冲突是指不同的价值认识与价值评价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使价值观念体系矛盾尖锐化的表现。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冲突是未成年人社会化以及个人的过去与现在的价值认识的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价值观冲突的一种客观反映。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与社会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他的价值认知与价值评价也发生着变化,不仅与社会的价值观会有矛盾冲突,他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念的过去形态与现在时态也存在矛盾冲突。如果这种价值观的冲突与变异得不到及时引导和矫正,将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并可能导致未来社会价值观的整体偏移。

一、当前形势下未成年人面临的主要价值冲突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民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未成年人不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要求被不断灌输。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生长和成长于市场经济时代和信息网络社会,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自幼享受着个人主义的优待。当面对价值选择时,究竟应该以个人优先还是集体优先使得未成年人存在价值观的选择冲突,导致思想观念选择上的不坚定性。如有时候强调个人主义,有时候则强调集体主义;有时观念上承认集体主义,但在实际行动和现实选择中,时常以个人利益为标准,知与行不一致。

(二)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的冲突。在传统的封建社会和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主导的主流价值观是一种权威,必然得到了普遍的绝对的认同,体现了单一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的和正统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思维与价值观念受其影响而呈现出多样化色彩。在价值观念领域中,呈现出传统的和现代的、本土的和外来的、正统观念与市场经济社会状态下发展起来的非正统观念同时并存的局面,伴随信息化和现代化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现代多元化的价值观面前,面临着主流和非主流价值观的选择冲突,甚至在社会媒体化和文化娱乐化的影响下,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和快餐文化充斥着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市场。

(三)价值目标的理想性与世俗性的冲突。在我国传统的人生价值和道德教育中,仁、义、礼、智、信等是主要的内容,强调修身、养性、尚礼重义,追求一种至善至美的“君子”精神境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学校教育也曾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的价值目标教化年轻一代。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俗的、功利的、物质性的价值观日益得到彰显,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当前推崇及时行乐、缺乏理想、胸无大志的现象在初中学生中占有相当程度的比例,所谓的“前途前途,有利就图;理想理想,有钱就想”成为当代中学生的口头语,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已被他们当作笑谈。

二、未成年人价值观冲突的引导策略

(一)用什么价值观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指导。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才能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接班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未成年人,首先要加强政治信念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未成年人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树立跟党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其次,要强化共同理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未成年人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未成年人,打牢他们的思想基础,使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他们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再次,要深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要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爱民情怀,牢固树立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而勤奋读书的远大志向。在未成年人中加强时代精神教育,关键是培育他们发愤图强、勤学苦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精神;引导他们善于思考、发明创造,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后,还要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知荣明辱能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未成年人群体年龄小,往往会迷失自我,因此,要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学会做人,知荣明耻,提高未成年人知荣明辱能力。

(二)怎样进行价值观引导: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

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是浙江省委、嘉兴市委和秀洲区委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化、大众化、地域化的重要举措,未成年人无疑是大讨论活动的重点人群。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通过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论坛、座谈、辩论、沙龙、演讲、征文等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未成年人学习、讨论、提炼、普及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首先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课堂大讨论中育人。要优化各学科教学方法,落实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尤其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要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在未成年人中以“我们的价值观”为主题开展读书征文比赛。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和时代热点书籍,引导未成年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再次,要与校内外社团建设和农村行政村的“春泥计划”工作相结合,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为主题的座谈会、演讲赛和辩论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凝练自己的价值观,反思自己的价值观,阐述他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和理解,以此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最后,还要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入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在哪里进行价值观引领: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

道德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是生活的需要,道德的存在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局限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局限在抽象的理论说教,忽视了道德生活和实践活动,学生很难产生道德情感体验、道德信念,当然也就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正确而稳定的价值观。实际上,真正有效的德育就是过有道德的生活,任何价值观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离开了现实生活抽象地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领并不可行。正如陶行知所言,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高尚的生活受高尚的教育,卑鄙的生活受卑鄙的教育。

如何带领孩子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首先,全社会,尤其是家长和教师要树立“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德育”的理念,为孩子呈现真实和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场景。其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的引领,从虚拟生活回归真实的社会生活。网络信息化时代,未成年人大都有网络虚拟生活体验,网络生活带有强烈的时尚元素与现代气息,使得未成年人对其依赖性不断提高,甚至有成瘾倾向,导致未成年人与真实生活渐行渐远,价值观也偏离社会主流。科学理性地走进网络社会,合理辩证地对待网络文化,是对当前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进行引领的必然选择。最后,全社会要不断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进行真实的价值体验和价值判断提供健康有序的成长环境。

作者李郭保,男,嘉兴市秀洲区文明办道德建设科科长(嘉兴 314031)。

责任编辑:孙艳兰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冲突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论中国语境下集体主义的教育意蕴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