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燕
(河池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西宜州546300)
甘蔗糖蜜发酵产黄原胶优良菌株的选育
何海燕
(河池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西宜州546300)
黄原胶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发酵生产的重要的商业微生物多糖产品,实验通过微波诱变处理保藏菌株,筛选到一株能以甘蔗糖蜜为碳源发酵生产黄原胶的优良正突变株X12,实验结果表明:在初步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该菌株发酵生产黄原胶的产量达22.14 g/L,是未诱变菌株20183的1.53倍,传代实验表明,突变菌株X12的黄原胶产量及性状无大变化,遗传性状稳定。
甘蔗糖蜜;黄原胶;微波诱变
黄原胶又称为汉生胶,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微生物胞外多糖。它无味、无臭、无毒、食用安全,是目前国际上集增稠、悬浮、乳化、稳定于一体,性能最优越的生物胶[1],在石油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化工等诸多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目前,国内黄原胶发酵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3],利用何种有效的途径提高黄原胶的产量与多糖的品质,节约生产成本,成为近年来黄原胶研究的主要方向[4]。
甘蔗糖蜜是糖厂的主要副产品,成分非常复杂并且其含糖量仍非常高,蔗糖和还原糖占30%~50%,是发酵、食品、饲料和建材工业中质优价廉的原料[5],中国是甘蔗种植大国,甘蔗糖蜜原料非常充足,用糖蜜原料发酵生产黄原胶,可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具有一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实验通过微波对黄原胶生产菌进行诱变育种,以期得到能利用甘蔗糖蜜高效发酵生产黄原胶的优良生产菌种。
1.1.1 菌种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20183,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1.1.2 仪器
YP202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W-CL-2FD洁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GNP-9160BS-Ⅲ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CS101-A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试验设备制造),K021B-BF美的微波炉(广东美的微波炉制造有限公司),TXQ-LS-SⅡ全自动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糖用锤度计(浙江余桃仪表二厂)。
1.1.3 培养基
糖蜜由广西宜州石别糖厂提供,使用前按文献[6]处理得糖蜜酸化水解液备用;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
菌种活化培养基:蛋白胨5 g,牛肉膏3 g,氯化钠5 g,琼脂15 g,蒸馏水1 L,pH值为7.0。
菌种培养液:蛋白胨5 g,牛肉膏3 g,氯化钠5 g,蒸馏水1 L,pH值为7.0。
平板培养基:蛋白胨5 g,牛肉膏3 g,氯化钠5 g,琼脂15 g,8°Bx糖蜜水解液1 L,pH值为7.0。
种子培养液:蛋白胨8 g,磷酸二氢钾0.2 g,硫酸镁0.2 g,8°Bx糖蜜酸化水解液1 L,pH值为7.0。
摇瓶发酵培养基:蛋白胨5 g,磷酸二氢钾0.2 g,硫酸镁0.2 g,柠檬酸1 g,10°Bx糖蜜酸化水解液1 L,pH值为7.0。
1.2.1 菌种活化
将保藏菌种转接至活化培养基中,28℃恒温培养36 h,使菌种活化,用于下一步实验。
1.2.2 微波诱变实验
(1)活化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取斜面活化菌株一环至菌种培养液中,28℃、180 r/min摇床培养,从6 h后开始,每隔3 h取样600 nm测其吸光度(A)值,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度(A)值为纵坐标绘菌株生长曲线,根据生长曲线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诱变实验。
(2)微波诱变致死率曲线。
取10 mL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入装有90 mL无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并用玻璃珠振荡,打散菌落。使用十倍稀释法稀释菌悬液,用血细胞计数法计数,选取约108个孢子/mL孢子菌悬液,分装5 mL至无菌离心管中,以900 W功率微波炉进行辐射处理,每次照射10 s后使平皿冷却,消除热效应,再进行照射,并将照射时间累计[7]。按照常规方法稀释浓度梯度涂布筛选平板,根据菌落数计算致死率并绘画致死曲线。
(3)黄原胶菌株诱变突变株筛选。
根据致死率曲线,以致死率为70%~80%的诱变剂量处理菌株[8],经过辐射后涂布平板,在28℃下培养3 d,从平板上挑取大而圆的菌落接到摇瓶种子培养基内,置180 r/min摇床28℃恒温培养36 h,然后以10%接种量,装液量200 mL/500 mL三角瓶,28℃恒温摇床180 r/min培养72 h进行摇瓶复筛。
(4)遗传稳定性实验。
将选育出的产胶量最高的菌株接种于活化培养基上传代,共传六代,相同条件下发酵培养,测黄原胶产胶量,检测诱变所得黄原胶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1.2.3 黄原胶提取方法[9]
将95%乙醇和发酵液按1∶2比例混合,室温下搅拌20 min,过滤,得到黄原胶沉淀置于烘箱中,60℃烘干至恒重称量。
菌种接种到均匀的液体培养基后,细菌以二分裂繁殖。经过迟缓期进入对数生长期,并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导致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此时细菌生长呈平衡生长,即细胞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所有细胞组分呈彼此相对稳定速度合成。对数生长期细菌的代谢活性高而稳定,细胞大小比较一致,生活力强,易变异,重复性较好。由图1可知,该菌株对数生长曲线为9~21 h,24 h后进入稳定期,所以选择培养18 h的菌液进行诱变处理。
图1 菌株20183的生长曲线
2.2.1 微波诱变致死率曲线
微波诱变是一种新兴的物理诱变育种技术,且设备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安全高效。微波辐射会产生热效应,引起生物迅速升温并导致各种生物功能产生变化。随着微波时间的延长,致死率逐渐增大。由图2可知,当辐射时间为60 s时,致死率在70%~80%之间。根据诱变的机制,菌株的正突变几率可能性最大,因此选用60 s作为诱变筛选的辐射时间。
图2 微波诱变致死率曲线
2.2.2 黄原胶菌株诱变突变株筛选
以单位体积发酵液黄原胶的产量为筛选指标,筛选到1株黄原胶产量有较大提高的正突变株X12,由表1可知,该菌株黄原胶的产量达到了22.14 g/L,是未诱变菌株的1.53倍。
表1 微波诱变后菌株的黄原胶产量对比
2.2.3 遗传稳定性实验
为检验突变菌株X12发酵产胶的稳定性,实验将突变菌株连续传代6次,每代按初步确定的发酵条件测定其黄原胶产量。实验结果见表2,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经过微波辐射诱变后,基因发生了突变,总产量得到提高且产量基本维持在22.14 g/L左右,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表2 突变菌株X12传代实验结果
甘蔗糖蜜来源广,价格低,是重要的工业发酵原料,实验通过微波诱变处理保藏野油菜黄单胞菌20183,筛选到一株能以甘蔗糖蜜作为发酵原料生产黄原胶的优良正突变株X12,该菌株的黄原胶产量达22.14 g/L,是未诱变菌株的1.53倍,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产性状稳定。
[1]常春,马晓建,方书起,等.黄原胶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的试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12):261-265.
[2]李卫旗,吴雪昌,姚恕.培养基的组成对黄原胶发酵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J].工业微生物,1996,26(1):17-19.
[3]姚仕义,王金生.黄原胶生产菌株XCCNAU-92的选育[J].生物技术,1998,(3):34-37.
[4]杨春玉,王霞,苏海军,等.黄原胶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5,25(2):24-28.
[5]保国裕.1998甘蔗糖综合利用及废液治理技术动态[J].广西蔗糖,1999,14(1):38-44.
[6]张克旭.氨基酸发酵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
[7]周建琴,高荣梅.康乐霉素C产生菌的微波诱变[J].生物学杂志,2002,19(14):12-13.
[8]刘冬,张学仁.发酵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里景伟.黄原胶的生产与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刘景平]
The Selection of High Yield Xanthan Gum Producing Strain by Using Sugar-cane Molasses Fermentation
HE Hai-yan
(Departerment of Chem istry and Life Science,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546300,China)
Xanthan gum is a commercially important 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fermentation of Xanthomonas campestris.In this study,preservation of strainswas treated by usingmicrowave irradiation,and then a high yield Xanthan gum producing bacterium X12 that can use sugar-canemolasses as fermentation carbon source was selec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of the initial establishment,and that the yield of Xanthan gum is 22.14 g/L,153%higher than the original strain 20183.
sugar-canemolasses;Xanthan gum;microwavemutation
book=0,ebook=67
Q939.97
A
1672-9021(2012)02-0022-04
何海燕(1972-),女,广西钟山人,河池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发酵研究。
201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