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林 王立福 王仲霞 何婷婷 王 葽 刘 冰 李永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一科 (北京,100039)
酒精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饮酒引起的肝脏损害,也是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不良后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是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慢性炎症过程演变所致,从中医症候学的角度看,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不同的症候学表现,这些症候差异源于其长期形成的体质不同,本文筛选酒精性肝硬化1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100例,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对其进行症候学调查,从而发现其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提供症候学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依据酒精性肝硬化诊断标准[1]及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2],选取110例酒精性肝硬化、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患者为2010年6月-2012年5月解放军302医院住院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者,由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基本为男性,为增强基线资料可比性,故所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为男性。
表1 110例酒精性肝硬化、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体质分布及频率
1.2 中医体质分类 中医体质分类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3](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该量表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纳入诊断标准患者进行量表数据收集,剔除无效问卷,共筛选有效问卷酒精性肝硬化1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
1.3 背景资料特征 210例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为67岁,平均 (48.2+11.1)岁。酒精性肝硬化各年龄段分布:30~39岁23例 (21%),40~49岁34例 (31%),50~59岁47例 (43%),>60岁6例 (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各年龄段分布:30~39岁35例 (35%),40~49岁30例 (30%),50~59岁30例 (30%),>60岁5例 (5%);职业分布:酒精性肝硬化:技术人员5例;办事人员6例;服务工作者6例;家务人员13例;行政管理者11例;农林牧渔劳动者32例;工人31例;退休人员4例;无职业者1例;其他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技术人员26例;办事人员16例;服务工作者7例;家务人员5例;行政管理者23例;农林牧渔劳动者4例;工人7例;退休人员6例;无职业者4例;其他2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双人双机录入方法,通过统计软件进行校对,建立SPSS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体质分类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质分类的差异,按文献3的标准分析两者中医学体质特征。
2.1 两组患者体质分布情况 见表1。由表1可见,酒精性肝硬化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体质为湿热体质及血瘀体质;乙型肝炎肝硬化出现频率较高的为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及气虚体质。
2.2 两组患者体质得分差异性分析 见表2。由表2可见,酒精性肝病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者分值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应体质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乙型肝炎肝硬化痰湿体质、气郁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者分值均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相应体质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表2 不同中医体质在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得分分值比较(±s)
表2 不同中医体质在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得分分值比较(±s)
中医体质 酒精性肝硬化体质分值乙型肝炎肝硬化体质分值t值 P值平和质20.99+11.420 20.48+12.416 0.529 0.598阳虚质 18.49+13.388 37.97+23.315 -7.071 0.000气虚质 23.29+20.610 57.46+19.914 -11.517 0.000阴虚质 20.55+17.168 25.21+18.919 -1.732 0.086痰湿质 23.93+19.873 64.37+16.569 -13.631 0.000湿热质 71.65+15.548 22.87+18.186 21.167 0.000血瘀质 67.69+18.892 30.07+24.070 12.749 0.000气郁质 20.14+14.938 55.25+22.016 -12.792 0.000特禀质22.60+14.176 23.45+16.345 -1.183 0.240
中医学认为,酒为湿热之品, 《本草衍义补遗》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4]。嗜酒之人,“湿热”内蕴日久,会形成“湿热内蕴”的体质状态。这种体质状态是酒精性肝病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的“体质基础”,在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的过程中,可出现血瘀的体质状态;以上通过对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发现酒精性肝硬化湿热及血瘀体质特征,该两项体质得分分值达到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与之相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痰湿、气郁、气虚为其主要体质特征, 分值达到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体质调查发现,其主要涉及痰湿体质,气郁体质、气虚体质、各种体质符合情况属于兼夹体质[5],这几种兼夹体质所表现出的综合症候特征符合中医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痰湿代谢障碍、容易情绪不畅、容易疲乏等宏观症候特征的认识。
本研究通过探讨中医体质与酒精性肝硬、乙型肝炎肝硬化之间的关联,从宏观角度进一步认知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在成因与诊治上存在不同,加深对酒精性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机体整体状态的认知,也为进一步从微观角度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代谢特征差异性研究提供方向[6]。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的治疗,在戒酒基础上,一方面,通过西医治疗,改善酒精性肝病的代谢紊乱,如常用对抗和改善乙醇代谢的药物加速乙醇从血中清除,改善酒精中毒症状和行为异常,联合应用抗氧化剂及锌、硒、维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以减轻与氧自由基有关的酒精性肝损害等[7],另一方面,将中医针对“湿热内瘟、瘀血内蓄”体质的诸多治法和方药运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拓展了酒精性肝病的诊治[8];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常规治疗往往采取保肝、抗病毒等治疗,而在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质的特点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治疗可侧重于化痰利湿、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这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最终通过对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症候及体质差异的认识,实现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中西医结合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冶指南 [J].肝脏,2006,11(1):66-67.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2010年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2):121-122.
[3]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0.
[4]叶川.金元四大家医学名著集成:本草演义补遗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654.
[5]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 (原中国医药学报).2012,1(27):37.
[6]李永伟,杨宏志,王拥泽,等.乙型肝炎感染后相关疾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铁代谢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203.
[7]赵洁,雷金艳.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9,28(11):907.
[8]何炜.解酒清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46例[J].陕西中医,2006,26(9):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