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中的“人”的审视

2012-08-30 21:14周小兰
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
关键词:狂人日记狂人

周小兰

摘要:《狂人日记》是新文学革命的 “人的文学”,人们一直视其为反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好作品。然而鲁迅在文中隐含着一种希望,即“真的人”的存在。本文从人物这一方面入手,略致探讨了《狂人日记》中的各种人与孔子所说的“人”的关系,并对“真的人”的存在提出可能性。从而增强对《狂人日记》中的“人”的理解。

关键词:狂人日记;真的人;非人;狂人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008-01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在对《狂人日记》的解读中,这显然不是读者关注的焦点,而我却一直在对其中的“真的人”进行思考,“究竟什么是真的人?哪些是非真的人?”一直以来,学术界在《狂人日记》上能的焦点都是“吃人问题”。关于《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的理解,鲁迅先生在1935年就自评过“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端。”显然,“吃人”确是《狂人日记》中深刻思想的至关重要的点。然而,我在反复读过了《狂人日记》之后,就其中的“人”这一点觉得还有别说一点的东西的必要。

笔者把《狂人日记》中的人姑且分为“人”与“非人”。对应到作品中,“人”即为文中的“真的人”,而“非人”则分别为吃人者、被吃者、围观者、狂人这四种。之所以把狂人也放入“非人”中,是因为作为启蒙着和反封建战士的他也间接地“吃人”了,也是四千年吃人历史的民族之一员,是中国“人肉筵宴”中的参与者。

作为一位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一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按中庸的标准对人做出了划分,有君子、狂者、狷者,小人等等。“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这有所不为也。”在孔子眼中,不推崇中庸和谐之道的不外乎两种人,即狂者和狷者。前者积极进取,敢作敢为;后者拘谨洁身自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认为君子是和谐的“士”人,而小人是同流合污、不能和谐的且常忧愁的鄙陋之人。

我们分别来看《论语》所提到的这四种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程,这四种人依然存在,在《狂人日记》中化身为具体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大哥为代表的吃人者即孔子所说的“君子”,他们是“士”阶层的统治者和封建势力的代表者。这些吃人者举着孔子的“礼”的大旗横行了两千多年,在“仁义道德”的外衣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中国吃人史。大哥亲口道出了这一事实,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食肉寝皮”,一直到现在的狼子村的佃户吃心肝,人血馒头等等。这些“君子”吃人是名正言顺的,他们站在等级制度的顶端俯视“小人”,侍时而食之。古代是这样,当下仍是这样。

《狂人日记》中的被吃者大约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小人”吧!“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经常忧愁,也许忧愁生活小事,也许忧愁国家大事,但总归是有思想、会思考的人。“小人和而不同”,“小人”总是进行思索抗争因而不能时常保持和谐,这在“君子”眼中被语为“同流合污”。“君子”要求统治下的“小人”要和谐顺从,不允许有个人思想和抗争,因而要用封建礼教去束缚他们,培养“小人”的“奴隶道德”。“小人”被这些根深蒂固的礼教慢慢驯化了,只能忍受剥削、压迫,进而心甘情愿成为“被吃着”。他们在封建礼教下“自戕”了。

旁观者恐怕与孔子所说的狷者无二了。他们奉行“独善其身”,因而当吃人者在“吃人”时,不自觉加入进去。他们助写着中国几千年的“吃人”历史。在旁观“吃人”时,受不了诱惑,一有机会就“吃人”,因而“用馒头蘸血舐。”但是,当吃人者吃光了被吃者后,这些旁观者也是逃不了被吃的命运的,因为“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

孔子所谓的狂者是积极进取的,这与《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极为吻合的。狂人作为先觉者、反封建战士是勇于冲锋的。然而,即使这种人仍然是四千年吃人历史的一员,他们虽然反抗封建礼教,反对“吃人”,不提防什么时候无意中也吃了几片人肉。狂者是在儒家的仁义道德先成长的,未必没有继承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可见其可怕的传承性,

周作人说过:“中国文学中,人的文学本来极少,从儒教道教出来的文章,几乎都不合格。”而在《论语》中,既无“真的人”存在,又强调“杀身成仁”,这便是非人的文学。因为这“仁”乃是封建礼教下的道德规范,是被“真的人”所应抛弃的“奴隶道德”。那么究竟何为“真的人”呢?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或许就是鲁迅在作品中所说的“真的人”吧!他们为进步事业而斗争,求得思想解放和自由,在此基础上人格超乎完美的人。然而现实中似乎并无这种人存在,这只是鲁迅心里的一个理想人物,但是它代表了希望。在这一个人人吃人,人人被吃的世界,鲁迅的希望是渺茫的,虽然现在“难见真的人”,然而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鲁迅认为将来就不是这样“弱肉强食”了,“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鲁迅对将来还是存有希望的,即使吃人现象无法根绝,但是“真的人”能把这些“非人”都除灭了。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也曾经奋力抗争和呐喊过,但大哥的一句“疯子有什么好看的!”彻底把狂人定性了。作为一个先觉者,启蒙者和反封建战士的狂人识破了在仁义道德下的“吃人”历史,因而他极力劝说大哥和那些“吃人”的人,想让其成为“真的人”: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你们立刻改了,以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狂人所处的时代是封建势力仍然强大的时代,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有狂人这样的先驱者的反叛,进而去瓦解破坏这堵坚固的封建堡垒。这是种反传统的解构主义,是从“非人”走向“真的人”的阳光大道。笔者引入孔子的关于“人”的观点,重新审视了《狂人日记》中的人物形象,提出了对“真的人”的存在的渺茫希望。

参考文献:

[1]、周作人.人的文学.周作人集(上)【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

[2]、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5

[3]、鲁迅.狂人日记.鲁迅精品集【M】.北京:世界文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狂人日记狂人
读鲁迅《狂人日记》
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
从“广告狂人”到“数字狂人”,传媒广告何去何从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李书福 从“狂人”到“网红”
刘峰:从“发明狂人”到“创业达人”
游戏狂人
被忽略的一年——谈《狂人日记》的即时反响兼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
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