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玲
摘要:《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论语》中子路的出场很经常的伴随的是孔子对其的斥责或是其对老师的批评,尽管子路的言行距离孔子所追求的理想还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这是一位虔诚追随孔子还在慢慢成长中的儒家弟子,这是一个坦率、刚勇、热诚却又有点鲁莽的青年,其身上体现更多的是一种情切感。《论语》记录子路言行的地方有大约三四十处,本文试图根据《论语》中的这些记载来梳理一下子路的形象特征,在孔子对子路的指正批评中来理解孔子的思想。
关键词:论语;子路;形象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023-01
《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论语》中子路的出场伴随的经常是孔子对其的斥责或是其对老师的批评。尽管子路的言行距离孔子所追求的理想还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这是一位虔诚追随孔子还在慢慢成长中的儒家弟子,这是一个坦率、刚勇、热诚却又有点鲁莽的青年,其身上体现更多的是一种情切感。《论语》记录子路言行的地方有大约三四十处,本文试图根据《论语》中的这些记载来梳理一下子路的形象特征,在孔子对子路的指正批评中来理解孔子的思想。
一、
子路的拜师过程也颇为有趣。据《史记》记载:“ (子路) 冠雄鸡,佩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可算是孔子诸多弟子中最有才干的实践家之一。孔子曾对他追逐理想的热情、能力以及勇气曾大加赞赏。《论语?雍也第六》: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还有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是孔子对子路的肯定,因为这些需要的不仅仅是修养、气魄,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肯定。
当然在《论语》中有其他表现子路优点的记载。子路的侠骨丹心。《论语?公冶长第五》中子路曾表示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还有子路对老师之关心。如:《论语?述而第七》: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以及子路的言出必行。如:孔子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二、
子路他率真、刚直、热忱、勇敢等等,不过他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论语》中对子路的记载多是孔子对其缺点的指正。然而恰恰就是子路的这些缺点以及孔子对其的指正可以说是子路身上最吸引人、最有价值、最有魅力的地方,因为在这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位虔诚追随孔子慢慢成长的儒家弟子的人生历程。子路和颜回可以说是孔子最得意的两个门徒,在颜回身上我们感受最多的是迎面而来的正面力量,而子路那里更多或许是一种成长的亲切感。我们可以在孔子对子路的指正批评中从另一角度来理解孔子的思想。
《论语?公冶长第五》: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在这一记载中,子路虽然能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但在孔子这并非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是仁。这里说明了什么是“不仁”,这是孔子一贯的解说方式,对于仁或许没有一个具体可见的概念,但是可以回答什么是仁什么不是仁,在这具体的实践中对仁可以管中窥豹。还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中孔子曾问众弟子的梦想,子路是这样描绘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对子路的梦想“哂之”,在孔子这能治理好一个千乘之国只是其理想中的最基础的部分,子路是很好的实践者,孔子看到了其勇于实践的能力,希望其有更高的追求。子路对梦想的追求是值得赞赏的,只是子路的梦想里包含了对权力和荣耀的追求,孔子对此看的更透彻,“对于权力和荣耀的贪婪追求会打碎所有向善的灵感,并压垮人们控制这些激情的能力。忍让的能力与忠诚的践履礼节有关”【1】。
在《论语》对子路的记载中我们还可以一窥孔子对学习、进取、勇敢、鲁莽、冲动等品质的观点。《论语?先进第十一》: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说你仲由的琴为什么要到我孔丘的门上来弹呢?其他门人一听老师这样说,就都不尊敬子路了。孔子于是又说,子路已经登堂只是尚未入室。子路本是舞刀弄枪带兵之人,其对学习的态度有其缺陷。还有《论语?先进第十一》中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也可验证孔子对子路的批评。在孔子看来学习对于个体的修养和社会的良好秩序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也被看做是获得更高洞察力的手段。如果没有学习,那么德行就可能是盲目的,礼也可能是机械呆板的,特别是对子路这样性格的人来说,学习的作用更重要。
孔子对自己徒弟的秉性是很了解的,对于子路最大的缺点有勇无谋以及鲁莽也曾有过批评。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批评其好勇,对于子路的这一缺点在《论语?先进第十一》中孔子有提及: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担心是因为子路的过于刚直,虽然子路勇于进取,但是并不是为权位而活之人,从子路之死可见,孔子担心的这一点,终究还是成了子路致命的要害。正是针对子路的这一性格特征,孔子特别强调勇敢和大胆这些孤立德行本身具有的局限。
三、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子路坦率、刚勇、热诚又有点鲁莽,这是一个虔诚追随孔子还在慢慢成长中的儒家弟子,尽管子路似乎总是受到批评,孔子也不断的尽力抑制子路的过度热情。子路最后也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自己虔诚的信仰,卫出公时蒉聩和孔悝发动叛乱,当时子路正在孔悝的采邑中做总管,他听说叛乱之后就义愤填膺的往城里赶,《史记》中这样记载了子路的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蕢聩,蕢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蕢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蕢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子路死的壮烈,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马上说:“嗟乎,由死矣!”
孔子的思想纷繁复杂且深邃,《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大多是在于弟子门人的交谈中表现出来,那么考察其弟子对于老师的继承,对于我们理解孔子之思想可以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注释:
【1】本杰明史华慈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130页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
[2]、本杰明史华慈:《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顾立雅:《孔子与中国之道》,大象出版社,2000
[4]、司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